甲级资质咨询机构出品可研报告-土地平整工程建设标准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内容摘要:

~ 65 田埂 (坎 )制作 平原区 田埂 现有标准 内容规定 根据稻田田埂的设计标准,引用现有标准内容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20)中的 梯田田坎设计。 梯田田坎设计 TD/T10122020 梯田田坎设计原则 a)安全稳定。 b)占地少。 c)用工省。 d)因地制宜选用田坎材料。 梯田设计要素 梯田田面宽 B,田坎外侧坡度α,原地面坡度θ,田坎高 H(见图 1)。 从图中可推算出各要素间关系式。 图 1 梯田断面要素 s in/)/()(1 HBc t gc t gBHc t gc t gHBBBHc t gBHc t gBnmnm 式中: θ — — 原地面坡度; α —— 埂坎坡度; H—— 埂坎高度,( m); B—— 田面净宽,( m); Bn—— 埂坎占地,( m); Bm—— 田面毛宽,( m); B1—— 田面斜宽,( m)。 梯田田坎设计 土质粘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田坎外侧应愈缓。 田坎高度在 3 m以下的外侧坡,一般可选用 45~ 80176。 ,田坎内侧坡可选用 45~ 60176。 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丘陵区埂坎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田块规划 (TD/T10122020) g)耕作田块内部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 特征及土壤质量要求,对耕作田块内部作进一步设计。 3)丘陵山区 丘陵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根据地形、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的不同将其修筑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等。 具体规划要求如下: —— 梯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宜因地制宜,视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壤的性质和干旱程度而定。 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冲措施。 —— 梯田田面长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 若自然条件允许,梯田田面长度一般不小于 100 m,以 150~ 200 m为宜。 —— 田面宽度应考虑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陡坡区田面宽度一般为 5- 15 米,缓坡 区一般为 20~ 40 m。 梯田田坎设计 TD/T10122020 梯田田坎设计原则 a)安全稳定。 b)占地少。 c)用工省。 d)因地制宜选用田坎材料。 梯田设计要素 梯田田面宽 B,田坎外侧坡度α,原地面坡度θ,田坎高 H(见图 1)。 从图中可推算出各要素间关系式。 图 1 梯田断面要素 s in/)/()(1 HBc t gc t gBHc t gc t gHBBBHc t gBHc t gBnmnm 式中: θ —— 原地面坡度; α —— 埂坎坡度; H—— 埂坎高度,( m); B—— 田面净宽,( m); Bn—— 埂坎占地,( m); Bm—— 田面毛宽,( m); B1—— 田面斜宽,( m)。 梯田田坎设计 土质粘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田坎外侧应愈缓。 田坎高度在 3 m以下的外侧坡,一般可选用 45~ 80176。 ,田坎内侧坡可选用 45~ 60176。 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 进行计算。 土壤改良措施 对盐碱地、贫瘠的红土、低洼地、砂地和其他各种贫瘠的土壤采取措施,改变土壤的不良性状,恢复或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以及保护土壤免受侵蚀的综合技术措施。 具体内容有: 1)改良土壤与改造自然环境相结合; 2)长远措施与当前措施相结合;3)单项改良与综合 治理 相结合; 4)综合改良与因地制宜相结合;改良与利用相结合。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迅速改变地产地区的生产条件,对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学词典-环境地学 P59) 土地利用问题分析主要从土地整理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与使用程度、地形、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等方面展开。 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目的是为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如土地整理区灌溉无保障,应考虑解决灌溉问题。 如是土壤问题,就要结合土地平整进行土壤改良。 如是低洼涝渍,就要深挖沟排水。 特别要重视的是分析土地整理区的基础设施利用状况,通过 分析,确定哪些基础设施可以利用,哪些需要改造或改建,哪些是废弃难以利用需要重建的。 设计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必须对整个整理区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土壤改良 (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 — 506-粮农组织共用文件库 ) 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的过程。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 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 1) 保 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 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 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2) 改土阶段。 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 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中国南方的酸性红黄壤地区的侵蚀土壤磷素很缺,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称为土壤化学改良。 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磷石膏、氯化钙、硫酸亚铁、腐殖酸钙等,视 土壤的性质而择用。 如对碱化土壤需施用石膏、磷石膏等以钙离子交换出土壤胶体表面的钠离子, 降低土壤的 PH 值。 对酸性土壤,则需施用石灰性物质。 化学改良必须结合水利、农业等措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称为土壤物理改良。 具体措施有: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等,改良盐碱土;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等。 (多语种土地词汇手册 —506-粮农 组织共用文件库 ) 客土回填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根据不同田块需要的回填量计算客土运输量,属于土方调配内容。 进行土方调配时,应力求挖填平衡和运距最短,便于机械化施工。 对于河滩地开发和复垦项目,需要客土回填改良土壤时,应先进行原场地平整,然后再覆盖客土,覆土后就地推平。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P224 客土调运是指当运余土石工程量计算结果为负值时,表明挖土石工程量小于回填土石工程量,它们的差额石外购土石方的工程量 在确定项目区土地平整方案时,最好能实现项目区土方挖填内部找平。 若项目区需要客土回填时,应考虑 到: 1) 客土土源要“舍远求近”,尽量接近项目区,减少运输距离,节约运输费用; 2) 土壤质地较好,尤其是耕作田块的表土应没有污染、避免大的砂砾,能够保墒保水保肥; 3) 取土区的安全问题,即防止土源地接近铁路、公路路基,大江大河及水库堰塘的堤岸,避免事故发生; 4) 应与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有机结合。 即取土与当地的塘堰清淤、河流清障等水利兴修、道路修建、鱼池开挖等结合起来,做到一举两得;若项目区需要挖方,外运土石方时,也应考虑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就近运输,降低外运成本。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与实务 中篇 p161) 表土剥离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平整后的土地应保持一定的肥力,为此平整时应尽量保留表土,一般挖方处保留表土 20~ 30 cm,填方超过 50 cm时,必须使熟土上翻,回填熟土层厚 20~ 30 cm。 旱作地区一般挖方部位,保留表土厚度以 20~ 30 cm为宜;填方部位在填厚超过 50 cm左右时,也要保留 20~ 30 cm的熟土层。 必须保留一定厚度的表土。 平整土地的施工中,能否保留一定的表土层,是保证当年能否增产的重要一环。 在南方水稻区,如在田里种有绿肥,则应将绿肥 连 同熟土切成 20cm的立方体,先搬迁它 处,待田面平整后,再将绿肥块还原铺平。 据试验,保留表土在 25cm左右厚的要比没有保留表土的,棉花单产要高出 80%。 但保留表土越厚,倒土工作量越大,用工量越多,从增产要求与省工结合起来考虑,保留表土的厚度一般约 25cm左右即可。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p24) 旱地坡改梯施工技术,包括:测量放线 → 揭表土 → 砌筑地埂 → 深啄底土 → 表土复位。 主要工序如下: 揭表土,表土保护。 办法有三:一为横向中带聚土法,把地块横向等分三带,中带为不动土区,把上下两带的表土聚于中带;二为竖向分厢聚土法,竖向分厢,厢宽 3~ 5 m,每两厢为一 组,相互翻土;三为逐台下翻法,从下台改起,首台不留表土,将二台土置于首台,以此逐台下翻,最末一台表土,采用客土或深啄石骨块风化补给。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p225) 原土壤掺砂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土质以较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 土质粘重板结的地块,要通过掺沙、多施土杂肥、有机肥改良土壤;砂瘠地要适当掺粘土和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才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 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掺沙,又称客土,一般 1 份黏土加两三份 沙。 这种改良土壤的方法,在我国南北均可采用,具有增厚土层、保护根系、增加营养、改良土壤结构等作用,因水土流失而使耕作层变浅,根系裸露的桃园,压土效果则更显著。 压土最好在冬季进行,这样不仅可起到冬季覆盖提高土温的作用,而且土壤经风化沉实的时间较长,便于第二年耕作。 压土工作要连年进行,土质粘重的应压含 沙质较多的疏松肥土,含沙质多的可培塘泥、河泥等较粘重的肥土。 压土的方法是把土块均匀分布全园,经晾晒打碎,通过耕作把所压的土与后来的土壤逐步混合起来。 压土厚度要适宜,过薄效果不明显,太厚通气不良对桃树根系生长不利 ,一般压土厚度为 5~ 10 cm,经 3~ 4 年再压一次。 土地翻耕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在 25176。 以下的坡耕地上,一般应修梯田,包括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和坡式梯田;对坡耕地上土层深厚,当地劳力充裕的地区,尽可能一次性修成水平梯田;对坡耕地土层较薄或当地劳力较少的地区,可以先修筑坡式梯田,经逐年向下方翻耕,减缓田面坡度,逐渐变成水平梯田;在地多人少、劳力缺乏,同时年降雨量较少,耕地坡度在 15~ 20176。 的地方,可以采用复式梯田,平台部分种庄稼,斜坡部分种牧草。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p40) 土壤翻耕的首要环节是土 壤翻耕作业,在不同的季节李,应采用内翻和外翻交互使用方法,以达到更新土壤及提高肥力的目的。 翻耕时期要越早越好,在尽量提早的前提下,要注意土壤水分的情况,一般土壤含水量占土壤持水量的 60~70%时最易翻耕,粘质土壤要注意选择适当时期翻耕。 翻耕深度不宜太深,秋耕深应在 20 cm左右。 翻耕后的耕地,应无大土块,松碎,平整均匀。 翻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发育,而且还能提高根系吸收肥水能力。 土壤翻耕一般在春秋季进行,翻耕深度为 15~ 20 cm。 无深松深翻基础的地块,要进行秋翻或耙茬深松,深松 深度 25 cm以上。 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改良土壤 现有标准内容规定 土壤结构改良剂分有机、无机以及无机 有机三种。 有机土壤改良剂从泥炭、褐煤及垃圾中提出的高分子化合物;无机土壤改良剂如硅酸钠及沸石等;有机 无机土壤改良剂如二氧化硅有机化合物等。 上述物质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能保护根层,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透水性,减少地面径流,固定流沙,加固渠壁,防止渗漏,调节土壤酸碱度等作用。 4 标准内容研究分析 土地平整工程要根据当地具体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确定其工程类型,进而进行相关平整工程的 设计,因此,为了更好的开展土地平整,必须充分了解广东当地的地形、地貌及工程类型区的划分情况,根据不同类型区下土地平整的具体要求,因地制宜的确定土地平整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广东省土地概况及工程类型区的划分 广东省土地概况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南部 ,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 地势北高南低 , 土地类型多样。 其中 , 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1 %, 丘陵占 41 % , 岗台地占 13 % , 盆地和平原占 25 %。 境内有珠江和韩江两大水系 , 水源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良好 , 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 , 自然资源丰 富。 全省土地总面积 万平方公里 ( 统计局资料为 万平方公里 ) , 人均占有耕地 面积为 公顷 ( 亩 ) ,人地矛盾相对十分严重。 工程类型区的划分 在全国工程类型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特点,根据类型区内土壤、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总结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的建设方式、建设特点以及对土地利用的改良方向和优化效果等因素,以灌排方式为基础,针对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条件及工程特点对广东省工 程类型区进行划分,并构建相应的工程模式。 具体划分及对应关系如下: 1) 一级类型区:山地丘陵类型区、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低地类型区、河谷平原盆地类型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