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养殖技术资料大全网络版内容摘要:

发 育成熟后在 环 境 条 件 (水 温 、 盐 度、 风 浪或大潮期 )发生突然 变 化 时 ,往往能促使成熟的牡 蛎进 行繁殖。 (7)产 卵 与 受精牡 蛎 繁殖 时 把精卵排放于海水中, 营 体外受精。 成熟卵子的直 径为 50—60 微米左右,卵表面可 见 微 绒毛 组 成的 皱 褶 结构 和卵 黄 膜,精子全 长约 60 微米, 头 部最大处 的直 径约 2. 5 微米,中段直 径约 1. 1 微米。 牡 蛎 受精 过 程中精核 变 化 与 卵子的成熟分裂,可 划 分 为 以下几 个阶 段: 阶 段 1 未受精卵。 解剖 获 取的卵子,生 发 泡 尚 未破裂,卵子 处 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前期, 细 胞核似空泡 状。 海水浸泡40 分 钟 后, 绝 大 多 数 卵子生 发 泡破裂 并发 育到第一次成熟分第 16 页 共 80 页 裂的中期,染色体形 态 明 显 ,核仁 清 晰、致密。 阶 段 2 精卵混合后,精子便迅速包 围 于卵子的四周, 4~5分 钟 后, 经 精子 顶 体反 应 、人卵、卵子皮 层 反 应 和雌雄原核融合等 阶 段,完成受精。 从 精核在卵 内 的位置可以看出,精子可 从 卵子的任何部位人卵,但多 数从动 物 极进 入卵 内 ,卵子卵柄 处 ,有精子凝集 现 象。 光 镜 下, 仅见 精子 头 部 进 入卵内 ,呈小黑点 状 ,有 轻 微膨 胀。 此 时 卵核 处 于生 发 泡 状态。 阶 段 3 受精卵 进 行第一次成熟分裂。 卵膜 开 始由 规则状态 逐 渐变 得不 规则 , 继 而模糊、消失,核仁附近出 现块状 的染色 质颗 粒,精核迅速去致密, 头 部明 显 增大。 阶 段 4 受精卵 处 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核仁周 围 的 块状染色 质 凝集成 细长 的染色体,成熟分裂的 纺锤 体 开 始出 现 ,精核 继续 膨大。 阶 段 5 受精卵 处 于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此 时纺锤 体 长径约24 微米、短 径约 12 微米,位于 动 物 极 一端,其 长轴与动 物极处 卵子的卵膜垂直。 染色体 继续变 粗,形 态 更加明 显 ,逐渐 排列于 纺锤 体赤道板上。 阶 段 6 受精卵 处 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后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二价染色体分成 两组 ,分 别 移向 纺锤 体的 两极。 精核 继续膨 胀 ,但 较为缓 慢,染色体仍 为环状结构。 第 17 页 共 80 页 阶 段 7 第一 极 体形成。 靠近 动 物 极 露卵 膜 处 的一 组 染色体凝集后作 为 第一 极 体 释 放到卵膜外,受精膜之下,另一 组 染色体仍位于卵 质内 ,保持疏松 状态 , 纺锤 体已消失。 核仁 尚存,精核染色体 为环状结构。 此 时为 受精后的 25~30 分 钟。 阶 段 8 受精卵 处 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卵 质内 形成第二次成熟分裂的 纺锤 体,染色体排列于赤道半晌。 纺锤 体的大小 与 第一次成熟分裂 时 相似, 长轴 于 动 物 极处 卵膜垂直。 少数 受精卵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的 纺锤 体的 长轴与 卵膜平行。 阶 段 9 第二 极 体形成。 受精卵的染色体分成 两组 ,分 别 移向 纺锤 体的 两极 ,靠近卵膜 处 的一 组 染色体作 为 第二 极 体放出,另一 组 仍以染色体 状态 存在于卵 质内 , 与 此同 时 ,第一极 体一分 为 二,形成 两个极 体;核仁体 积继续变 小,精核膨胀 到最大体 积 ,染色体仍 为环状结构。 受精后 1小 时 30 分 钟左右。 阶 段 10 两 性原核形成。 卵子染色体 与 精核染色体弥散于卵 质内 ,形 态 消失,最后几乎同 时 形成空泡 状 的 结构 , 为 雌、雄原核,多位于 极 体的下方。 两 原核大小相同, 径约 15~16微米。 阶 段 11 两 性原核 结 合。 雌、雄原核沿一定的路 线 移到卵的中央,各自形成 独 立的染色体, 两组 染色体相互靠 拢 ,染第 18 页 共 80 页 色体以 联 合的方式 结 合在一起, 并 排列于卵裂 时 形成的 纺锤体的赤道面上, 继 而分成 两组 ,拉向 两极。 然后受精卵 伸出极 叶,准 备 第一次卵裂。 (8)卵子的受精能力 牡 蛎 的精卵排出体外接 触 海水后,在相 当 一段 时间内 仍具有受精能力。 其存活 时间与 受精能力的高低受海水 温 度影 响较 大, 温 度低 时 ,精卵存活 时间较长 ,温 度 较 高 时 , 则 存活 时间较 短。 在 14~ 16℃情 况 下,牡 蛎 卵子离体 12 小 时 后相 对 受精率 达 80%左右,胚胎 发 育正常,18 小 时 后仍有一定的受精能力,但受精率明 显 降低,畸形胚胎增多。 温 度 较 高 时 ,卵子的受精率 随 离体 时间 的延 长 而明显 下降, 22~24℃ 时。 在 8 小 时内 保持 较 高的受精能力, 12小 时 后受精率明 显 降低,畸形胚胎 较 多; 26~28℃ 时 , 仅 在 6小 时内 保持 较 高的受精能力,相 对 受精率 约为 90%, 8 小 时后降 为 40%左右,胚胎畸形 严 重, 经 15 小 时 后,卵膜破裂,卵子解体。 牡 蛎 精子的存活情 况 有着 与 卵子相似的 规 律,但其存活 时间 受 温 度及精子 浓 度的影 响 更大, 温 度低的情 况 下,精子的存活 时间长 , 温 度高 时 , 则 存活 时间缩 短。 在 14~16℃ 条 件下,精子离体后在 15 小 时内 很活 跃 ,在 26~28%度 条 件下,精子 仅 在 3 小 时内 保持活 跃 , 这 可能是由于在 较 低 温 度的 环 第 19 页 共 80 页 境中,精子的生理活性受到抑制,代 谢 速度 较 慢,消耗能量较 少的 缘 故;反之,生理活性强,代 谢 旺盛消耗能量 较 多,因此存活 时 间 短。 精子 浓 度 与 精子的存活 时间 有 关 , 16% 条件下,精子 浓 度 为 1. 28 x 108 个 /毫升 时 ,在 9 小 时内 精子保持活 跃状态 ;稀 释 32 倍后,精子 浓 度降低 为 0. 04 108个 /毫升 时 ,精子 仅 在 3 小 时内 保持活 跃状态 , 6 小 时 后大部分死亡。 这 可能是由于高 浓 度精子的呼吸作用 产 生的 C02使得精液呈弱酸性。 在酸性 环 境中,精子受到麻醉,降低了代 谢 率和活 动 力, 从 而抑制了精子的活 动 ,相 对 延 长 了精子的 寿 命。 而弱 碱 性 环 境能提高精子的生活力,但精子的 寿 命却相 对缩 短了。 在人工育苗 过 程中,常采用解剖方式 获 得牡 蛎 的精卵,牡蛎剥 离精卵的存活 时间 及受精能力是 决 定人工育苗成功的 关键 因素。 因此,牡 蛎 育苗的适宜水 温 范 围 在 20~26℃之 间 ,采用解剖法人工授精 时 ,取卵工作持 续 的 时间 一般不超 过 4小 时。 刚 解剖的牡 蛎 卵子成熟 较 差,形 状 呈多角形或梨形,色 浅 ,胚泡界限分明, 当 卵子接 触 海水后,在海水的激活下,可以在短 时间内继续 成熟,卵子形 状规则 ,呈 圆 形或卵 圆 形, 颜色加深。 胚泡 边缘 界限模糊,受精率提高。 卵子在海水中浸第 20 页 共 80 页 泡 30~60 分 钟 后受精率明 显 增加。 水溶性 维 生素 B B B12 和 维 生素 C对 卵子的体外成熟具有一定的促 进 作用,其最适 浓 度分 别为维 生素 B1, 5 毫克/升; 维 生 素 B6, 6毫克/升; 维 生素 B12, 0. 12 毫克/升;维 生素 C, 5毫克/升。 经维 生素溶液浸泡后,卵子的受精率明 显 提高,浸泡 时间 在 30~ 40 分 钟 之 内 ,相 对 受精率可提高17. 2%~ 22. 4%。 浸泡 时间过长 ,卵子的受精率呈下降 趋势 ,但 维 生素 B6 浸泡 对 卵子的成熟及受精能力具有 稳 定而持久的效果。 维 生素混合浸泡使卵子成熟速度加快, 30 分 钟 浸泡卵子受精率明 显 高于空白 对 照 组 ,胚胎 发 育同步性好,但浸泡 时间 延 长 至 60 分 钟 后,卵子的受精率略有降低,胚胎 发育的同步性也略差于 30 分 钟 浸泡 组 ,但好于 对 照 组 ,可能 随着浸泡 时间 的延 长 ,各 种维 生素之 间 出 现 拮抗作用。 5.胚胎的 发 生 (1)胚胎 发 生 过 程牡 蛎 的卵裂是不等全裂, 经过 6 次分裂之后,胚胎 发 育成桑 实状 ,此 时 胚胎的 内 部 还没 有空腔出 现称为 桑椹期。 进 一步 发 育 为 囊胚期,周身密生短小 纤 毛,胚胎 开 始 转动。 当 胚胎形成原 肠 腔 时 ,即 称为 原 肠 期。 再 进 一步在原口的 对 方出 现壳 腺,在原口的周 围 生 长 出 较长 的 纤 毛,胚胎靠 纤 毛的 摆动 作回旋 运动。 第 21 页 共 80 页 担 轮 幼虫一般在受精后 12 小 时 左右 开 始出 现 , 刚 形成的担 轮 幼虫能在膜 内转动并 在水中回旋, 继 而冲破卵膜,孵化而出。 担 轮 幼虫不 断 分泌 贝壳 ,待到 两 片 贝壳 披盖 软 体,口前 纤 毛 带 前移呈 盘状 , 其上 丛 生 纤 毛, 称为 面 盘 幼虫。 初形成的面 盘 幼虫, 壳长 80 微米左右。 面 盘 是幼虫 运动 和 摄 食的重要器官,幼虫靠面 盘纤 毛的 摆动 在水中游 动。 后 来壳顶 隆起, 称为壳顶 幼虫期。 随 着幼虫的不 断 生 长 ,左右 两壳壳顶的生 长 速度不一,左 壳 快, 壳顶较 突出,使左右 两壳 呈不 对称状态。 这 是牡 蛎 幼虫 与 其他 双壳类 幼虫的主要 区别。 与 此同 时 ,幼虫 内 部器官也不 断发 育,面 盘 幼虫初期消化道就已完全 贯 通,以后生 长 出前后 闭壳 肌,至 壳顶 幼虫后期,足已经 很 发达 ,幼虫可匍匐爬行,到幼虫 鳃 原基明 显 ,出 现 眼点和平衡囊 时 ,即 将进 入附着 变态 期。 此 时 ,幼虫 壳长约270~300 微米, 壳 高 310~340 微米。 (2)幼虫的浮游 习 性 面 盘 幼虫 发 育到固着 变态 ,需 经过15 天左右的浮游生活。 面 盘 幼虫前期有明 显 的正 趋 光性,在室 内 人工培育 条 件下或自然海 区 流速 缓 慢 时 ,幼虫多集中在水的表 层 浮游;面 盘 幼虫后期出 现 眼点即 将变态 附着 时 ,具有 负 的 趋 光性, 从 光亮 处转 向底部。 因此,室 内 人工育苗 过程中需 调 整光照强度,一般保持在 300 勒克斯左右的光照强度 内 比 较 适宜,幼虫固着的比 较 均 匀。 第 22 页 共 80 页 (3)幼虫的固着 变态过 程 当 幼虫 经过 一段 时间 的浮游生活以后,就必 须 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才能 变态 成 为 稚 贝。 若因当时 的 环 境 条 件不适而 不能附着, 则 幼虫就 会 延 长变态 的 时间 , 时间过长 ,幼虫便任意放出用以附着的物 质 ,以后便 难以附着了。 在正常情 况 下,幼虫用足部在附着物上爬行,遇到合适的地方,便由足 丝 腺分泌出足 丝 , 将 自己附着在固着物的表面上,等到把左 壳 完全安置好之后, 从 体 内 放出黏 胶物 质 ,把左 壳 固定在固着物上, 进 而完成 变态过 程。 固着以后,幼虫的足、面 盘 等幼虫器官退化消失,重新生 长 出石灰质 的 贝壳。 此 时 ,幼虫 发 育成 壳 高 与壳长 均 为 350 微米左右近 圆 形的稚 贝。 (4)环 境 条 件 对 胚胎 发 生和固着 变态 的影 响 ①水 温 、 盐 度:水 温 和 盐 度 对 牡 蛎 胚胎 发 生和 变态 固着有很大的 影 响。 各 种 牡 蛎 的 发 生都有其适 温 、适 盐 范 围 ,在此范 围 以外 会对 胚胎 发 生和固着 变态产 生不良影 响。 例如,太平洋牡 蛎 胚胎 发 育的最适水 温为 23~26%,最适 盐 度 0. 945%~2. 033%,水 温 低于 20%或高于 30% 时 , 盐 度低于 0. 649%或高 达 3. 4%,胚胎畸形率就大大增加。 水 温 的高低也影 响着牡 蛎 附着 变态 的早 晚 ,在人工培育太平洋牡 蛎 幼虫 时 ,水温 22。 25℃ 条 件下,幼虫到附着 变态 需 17~18 天;在水 温 第 23 页 共 80 页 26~27℃ 条 件下,只需 14 天。 盐 度的高低直接影 响 着足 丝 腺的 发 育、足 丝 黏度的强弱和黏 胶 物 质 的分泌量。 如美洲牡 蛎 ,他的幼虫附 着 变态时 适宜的 盐 度 为 1. 5% ~2. 5%,尤以 2%时 最 为 适宜。 此 时 ,分泌的足 丝 黏性最大,而且固着 时 所需的 时间 最短, 仅 用 20 分 钟 左右就可完成固着 动 作。 而在 盐 都过 高或 过 低 时 分泌的足 丝 一般比 较细 而脆弱, 胶 黏物 质 的分泌量也 较 少,造成了幼虫附着和固着 时 的困 难。 此外,即使同一 种 牡 蛎 , 长 期生活在不同 盐 度的海 区 中,其繁殖的后代, 对盐 度的适 应 范 围 也有所不同。 如生活在 青岛 前海 湾 的太平洋牡 蛎 , 长 期适 应 了 20%。 ~ 31%。 的海水盐 度,其繁殖 发 生的眼点幼虫,在此 盐 度 条 件下 变态 固着量最多,若改 变 其原有的适 盐 范 围 , 则 幼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