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管道安装方案内容摘要:
和管道变径等是否正确,然后找直,用水平尺校对复核坡度,调整合格后再调整吊个螺栓 U形卡,使其松紧适度,平正一致。 摆正或安装好管道穿结构处的套管,填堵管洞口,预留口处应加好临时管堵。 立管安装: 核对各层预留孔洞位置是否垂直,吊线、剔眼、栽卡子。 将预制好的管道按编号顺序运到安装地点。 安装前先卸下阀门盖,有钢套管的先穿到管上,按编号从第一 节开始安装。 涂铅油缠麻将立管对准接口转动入扣,一把管锥咬住管件,一把管钳拧管,拧到松紧适度,对准调直标记要求,丝扣外露 2~ 3扣,预留口平正为止,并清净麻头。 检查立管的每个项留口标高、方向等是否准确、平正。 将事先栽好的管卡子松开,把管放入卡内拧紧螺栓,用吊杆、线坠从第一节开始找好垂直度,扶正钢套管,最后配合土建填堵好孔洞,预留口必须加好临时丝堵。 立管截门安装朝向应便于操作和修理。 燃气立管一般敷设在厨房内或楼梯间。 当室内立管管径不大于 50mm时,一般每隔一层楼装设 一个活接头,位置距地面不小于。 遇有阀门时,必须装设活接头,活接头的位置应设在阀门后边。 管径≥ 50mm的管道上可不设活接头。 支管安装: 检查煤气表安装位置及立管预留口是否准确。 量出支管尺寸和灯叉弯的大小。 安装支管,按量出支管的尺寸,然后断管、套丝、煨灯叉弯和调直。 将灯叉弯或短管两头抹铅油缠麻,装好油任,连接煤气表,把麻头清净。 用钢尺、水平尺、线坠校对支管的坡度和平行距墙尺寸,共复查立管及煤气表有无移动,合格后用支 管替换下煤气表。 按设计或规范规定压力进行系统试压及吹洗,吹洗合格后在交工前拆下连接管,安装煤气表。 合格后办理验收手续。 室内 外 煤气管道试压: 室内 外 煤气管道应进行耐压和严密度两种试验,试验介质为压缩空气或氮气。 煤气管道试验:(试验温度应为常温) 试验范围: 耐压试验为自进气管总阀门至支 管段。 试验时不包括煤气表,装表处应用短管将管道暂时先联通。 严密性试验,在上述范围内增加所有灶具设备。 耐压试验: 管道系统打压 ,用肥皂水检查焊缝和接头处,无渗漏,同时压力也未急剧下降为合格。 严密度试验: 管道系统内不装煤气表时,打压至 700mm水柱后,观察 10分钟,压力降不超过 20mm水柱为合格;管道系统内装有煤气表时,打压至 300mm水柱,观察 5分钟,压降不超过 20mm水柱为合格。 管道的除锈和防腐: 室外管道的防腐处理: 应根据管道敷设地点的土质对管道腐蚀的程度;管道使用的重要程度而选用不同的绝 缘层做法。 在管道穿过有杂散电流地区时,应采取措施,保证管道的良好使用。 一般采用石油沥青防腐层,其结构见表 151,材料用量见表 152分为加强防腐和特加强防腐。 一般土壤采用加强防腐。 在土壤腐蚀性较高的情况下,或对于穿越河道,重要道路,有顶管和加套管或过街沟时的煤气管道采用特加强防腐。 室外管道石油沥青涂层施工要求如下: 除锈:必须除去铁锈及其它污垢,然后将表面清除干净,露出金属本色。 涂底漆:经除锈后的管子表面应干燥、无尘后,方能涂刷底漆,底漆 涂刷应均匀、无气泡、凝块、流痕、空白等缺陷。 熔化沥青:脱净水、不含杂质,三项指标(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合格。 熬制沥青温度一般在 200℃左右,最高不超过 240℃。 浇涂。煤气管道安装方案
相关推荐
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加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 公司 各 科、室 、 队组。 三、职责与分工 责任 部门:材料科 , 负责 本制度的 落实与 执行。 监管部门:安全科,负责本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检查。 相关部门:各
11 护坡 m2 63400 浆砌片石 12 硬化 m2 50000 水泥混凝土面层; 主要原辅料及用量 本项目仅为地面生产配套附属设施,没有直接产品产出。 本项目尚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锅炉、污水处理站等的原辅料未提及。 总平面布置 规划平硐口位于场地西侧偏北部,平硐口处布置联建楼。 生活区及生活区预留用地 :布置在场地北部上风向 ,依据地形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 东侧布置人流出入口
性 — 通过专利的路由热备份技术,在整个堆叠架构内实现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所有信息的冗余备份和无间断三层转发,极大的增强了堆叠架构的可靠性和性能,同时消除了单点故障,避免了业务中断。 分布性 — 通过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实现多条上行链路的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从而提高整个网络架构的冗余性和链路资源的利用率。 完备的安全策略 当前的园区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如何实现安全的接入控制
他课程 30%以上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授课目标。 继续与沈阳重型集团合作,进一步完善“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专兼师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1 互补,形成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二)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 1)通过和沈阳重型集团、特变电集团、大陆激光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需求
9 1124 工程材料 B Engineering Material 36 4 10 1153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50 6 11 1160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50 6 12 1159 工程流体力学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4 56 8 4/ 13 1475 计算机绘图 Computer Ai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