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他课程 30%以上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授课目标。 继续与沈阳重型集团合作,进一步完善“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专兼师资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1 互补,形成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订单式联合培养”的新模式。 (二)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 1)通过和沈阳重型集团、特变电集团、大陆激光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需求,确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面向未来的工作岗位,并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岗位群、岗位能力及岗位能力具体要求。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及岗位能力具体要求 ( 2)在与企业共同确定 岗位能力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又与企业共同确定实现岗位能力要求的对应课程,并把它作为岗位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同时根据高职教学规律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支撑课程,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确定岗位基本知识能力课程、岗位能力拓展课程、岗位能力提升课程,形成初步的岗位核心和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岗位及岗位群 岗位能力 岗位具体能力要求 精操作 1. 操作能力达到中级电 焊 工以上水平 2. 识读工程图与技术文件 3. 能 根据 工艺 要求 实施工艺 知工艺 1. 会编制焊接工艺文件及设备选择 2. 工装制造与应用 3. 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 了解金属加工工艺过程 会维护 1. 焊接 设备的维护 与管理能力 懂管理 1. 班组工段生产管理能力 2. 安全生产能力 12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岗位及岗位群 岗位 能力 岗位具体 能力要求 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 补什么 要什么 给什么 备 注 对应 课程 支撑课程 名称及 主要内容 名称及 主要内容 名称及 主要内容 名称及 主要内容 13 ( 3)围绕岗位核心能力和素质培养、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要求,为了保证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和企业共同开发研究,设置了 基础技能知识拓展,岗位能力知识、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 等 5 个教学模块。 构成了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 以岗位素质模块为支撑,拓展模块、提升模块为能力拓展和补充,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并在岗位能力拓展模块和提升模块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提升方向,分别设置了工艺型、技术型、管理型等课程模块,供学生根据自己未来就业方向选择。 该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 13 门,限选课 6 门,其它选修课 22 门,总学分为 152学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达到焊接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焊接1. 焊接技术操作人员 2. 焊接工艺实施人员 3. 焊接设备维护人员 4.焊接管理人员 精 操 作 1.熟悉手工电弧焊 操作技 能达到 高 级电 焊 工水平 2.熟悉自动焊接操作技能达到中级工水平 3.具备 识读工程图与技术文件 的能力 1. 焊接结构图及施工图 2.焊接实训 3.铆工实训 1.机械工程 2.CAD基础 A岗位能力拓展模块 1. VFP 2.网页设计 3.工装设计 4.工业安全 5.锻造技术 6.热处理技术 7.铸造技术 8.检测技术 9.专业英语 10.先进生产技术 A 岗位能力提升模块 1.焊接技师 2.焊接工艺师 3.焊接标准化 1.焊接冶金师 2.焊接工程师 3.焊接检验师 1.产品质量管理 2.生产安全管理 3.生产组织管理 4.工段长实务 知 工 艺 1.具备编制焊接工艺文件及设备选择能力 2.具备 工装制造与应用能力 3.掌握金属材料的焊接方法 4.了解金属加工工艺过程 5.典型工艺的实施能力 1.熔焊原理 2.焊接方法 3.焊接 结构生产 4.金属工艺学 5.焊接检验 6.现代修复技术 1. 焊接冶金 及热 处理 会 维 护 1.具备焊接 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能力 1.弧焊电源 1.焊接电工实训 懂 管 理 1. 班组工段生产管理能力 2. 安全生产能力 1.车间管理常识 2.工程计算及思维 14 准备能力、车间管理能力等岗位能力要求。 通过工艺型、技术型、管理型课程的开设,达到提升岗位能力空间的目的。 上述课程体系,均与沈阳重型、特变电工 、机床集团、大陆激光等合作企业共同制定。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建设资金投入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预期完 成时间 负责人 投入资金(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1 企业调研,确定岗位群 张红兵 5 2 2 根据调研报告 确定岗位能力 宫成立 5 2 3 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完整架构 朱宇新 10 20 4 完成人才培养阶段性评价报告 顾 园 5 4 小 计 25 28 合 计 53 优质核心课程的开 发 在确定《焊接方法与工艺》、《焊接结构生产》、《焊接生产检验》、《熔焊基础》、《现代修复技术》 5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辐射专业 5 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按内容、教材、标准、方法手段以及教学软件等重点内容为核心进行课程开发。 ( 1)课程内容开发 拟定建设的本专业 5 门优质核心课程,按照合作企业人员的意见,教学内容都拟采用以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为载体的项目课程和任务课程。 《焊接方法与工艺》课程,建设成以 5 吨桥式起重机结构主梁焊接生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任务课程,由教研室朱宇新、冯英宇副教授与沈阳起重运输机械厂童万军高级工 程师、刘晓平工程师共同开发建设,拟在 2020 年建成,拟需建设资金 23 万元。 15 《焊接结构生产》课程,建设成以 500 千伏高压开关罐体结构焊接生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任务课程,由教研室张红兵、冯英宇副教授与沈阳高压隔离开关有限公司付玉新、梁君高级工程师共同开发建设,拟在 2020 年建成,拟需建设资金 23 万元。 《熔焊基础》课程,建设成以 1Cr18Ni9Ti、 16Mn 两种材料为主要焊接材料的焊接项目课程,由教研室黄丽容副教授、顾园讲师与沈阳重型集团杨树东高级工程师共同开发建设,拟在 2020 年完成,拟需建设资金 20 万元。 《焊接生产检验》课程,建设成以 500 千伏高压开关罐体的主焊道、 X射线检测项目课程,由教研室吴建华副教授、唐迎春讲师与沈阳高压隔离开关有限公司付玉新高级工程师、王志刚高级技师共同开发建设,拟在 2020 年建成,拟需建设资金 17 万元。 《现代修复技术》课程,建设成以 200MW 烟气轮机转子的轮盘动静叶片激光熔覆修复项目课程,由教研室李学哲、张红兵副教授与沈阳大陆激光集团陶兴启、王楠高级工程师共同开发建设,拟在2020 年完成,拟需建设资金 17 万元。 其它岗位群专业核心课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 、《激光加工工艺》、《合金熔炼技术》、《材料成型检测技术》 5 门课程拟在建设期内完成。 岗位群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 名称 负责人 进度 资金 备注 2020年 2020年 16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黄丽荣 2020年 12月 7 13 2 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 冯英宇 2020年 12月 7 12 3 激光加工工艺 李学哲 2020年 12月 7 12 4 合金熔炼技术 宫成立 2020年 12月 7 12 5 材料成型检测技术 吴建华 2020年 12月 6 12 合计 34 61 ( 2)教材开发 拟开发与优质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相匹配的 10 门教材,具体内容见教材开发进度表。 教材开发进度表 序号 名称 对应课程 开发负责人 进度 资金 (万元) 备注 1 焊接方法与工艺 焊接方法与工艺 朱宇新、冯英宇 2020年完成 7 2 焊接结构生产 焊接技术 张红兵、冯英宇 2020年完成 7 3 熔焊基础 焊接实训 黄丽荣、顾园 2020年完成 7 4 焊接生产检验 焊接检验 吴建华、唐迎春 2020年完成 7 5 现代修复技术 现代修复技术 李学哲、张红兵 2020年完成 7 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朱宇新、冯英宇 2020年完成 6 7 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 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 张红兵、冯英宇 2020年完成 6 8 激光加工工艺 激光加工工艺 黄丽荣、顾园 2020年完成 6 9 合金熔炼技术 合金熔炼技术 吴建华、唐迎春 2020年完成 6 10 材料成型检测技术 材料成型检测技术 李学哲、张红兵 2020年完成 6 合计 65 ( 3)课程标准 17 拟对所确定的上述 10 门核心课程和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包括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对教师要求等内容在内的课程标准,使其达到实现岗位能力的要求,拟 08 年完成 5 门,09 年完成 5 门。 课程标准建设进度与资金表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建设进度 资金(万元) 备注 1 焊接方法与工艺 冯英宇 2020年完成 1 2 焊接结构生产 张红兵 2020年完成 1 3 熔焊基础 顾园 2020年完成 1 4 焊接生产检验 吴建华 2020年完成 1 5 现代修复技术 李学哲 2020年完成 1 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朱宇新 2020年完成 1 7 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 张红兵 2020年完成 1 8 激光加工工艺 黄丽荣 2020年完成 1 9 合金熔炼技术 唐迎春 2020年完成 1 10 材料成型检测技术 宫成立 2020年完成 1 合计 10 ( 4)教学方法手段 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问题的思路,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表 序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焊接技术 ○ ○● ○● 18 ■ ? 2 焊接检验 ○ ○● ○● ■ 符号: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 校内教师 ● 企业教师 □ 课堂教学 实训室教学 ■ 企业现场教学 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与考查两种形式,对课程采取 A(过程考核)、 B(项目考核)、 C(实践和作品考 核)、 D(结业测试)。 四种考核形成所有核心课程均按 A、 B、 C 三种形式与企业共同考核或以企业为主对学生进行考核。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 一是开发教学软件,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操作的虚拟实训,使学生能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后续的生产性实训有效衔接;二是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凡具备条件的均采用多媒体教学;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所有优质核心课程全部上网,并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网上教学、网上指导、网上作业、网上考核。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资金投入明细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预期完 成时间 负责人 投入资金(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1 制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 案 李学哲 1 1 2 真实工作任务与真实社会产品的 搜集整理 黄丽荣 1 1 3 制做高级技师操作录像 顾 园 1 1 4 制做电子课件与电子教案 李学哲 1 1 5 网上教学交互平台建设 冯英宇 1 1 19 小 计 5 5 合 计 10 ( 5)教学软件开发 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和岗 位能力培养需求,对应专业核心课程,拟在建设期内和沈重集团、沈鼓集团、特变电集团等 7 家企业共同开发《容器装焊》教学软件、《焊接材料选择》模拟教学软件、《 X射线检测》仿真分析软件、《磁力检测》虚拟焊接软件等 10 个教学软件。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性 — 通过专利的路由热备份技术,在整个堆叠架构内实现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所有信息的冗余备份和无间断三层转发,极大的增强了堆叠架构的可靠性和性能,同时消除了单点故障,避免了业务中断。 分布性 — 通过分布式链路聚合技术,实现多条上行链路的负载分担和互为备份,从而提高整个网络架构的冗余性和链路资源的利用率。 完备的安全策略 当前的园区网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如何实现安全的接入控制
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相应的防护用品配备,加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和保健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 公司 各 科、室 、 队组。 三、职责与分工 责任 部门:材料科 , 负责 本制度的 落实与 执行。 监管部门:安全科,负责本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检查。 相关部门:各
9 1124 工程材料 B Engineering Material 36 4 10 1153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50 6 11 1160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50 6 12 1159 工程流体力学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 4 56 8 4/ 13 1475 计算机绘图 Computer Aided
管理,为现场提供生产技术保证。 一是有重大操作及时驻扎现场,对所有操作及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发 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是认真做好设备运行分析,按时参加检修协调会、设备分析会,认真传达落实上级对设备管理的要求,并思考可靠的措施。 三是认真学习研究技改后的新设备,编制新的运行规程,积极开展现场技术讲课,保证新设备投入生 (使用请双击 此处 删除页眉文字) 专业好文档为您倾心 整理 ,谢谢使用 产
3 1440 230 D( U) 48 12 M115 3— 9w 1626 1230 360 E( W) 55 4 Ф 145 1740 1500 290 F( X) 59 4 M155 4— 9w 1721 1650 300 G( Y) 61 14 M140 4— 9w 1689 1500 282 K( L) 63 4 M115 3— 9w 1626 1230 345 高压内缸螺栓热紧伸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