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规程内容摘要:

期为准; ,无渗漏; ,绝缘满足要求。 15 带冲洗、防堵装置(除雾器前后差压、脱硫塔压力、脱硫塔密度等)的仪表功能检查 3月 ,不憋压,就地表计和远传仪表参数正常; 16 气体分析仪表保持恒温恒湿 1月 ,环境温度应在 2025度之间。 17 主要热工仪表示值比对 3月 相同测量原理或不同测量原理的同一被测量示值之间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18 给煤机称重装置检查分析 3月 信息,如负荷率、转速、计算模式等; ,判断装置运行良好。 19 主油箱油位、油压、油温测点及报警校对检查 1月 、油压油温测量显示值是否准确 ,保证报警可靠 20 对于气动开关型阀门、挡板的气缸漏气、卡涩开关限位 、气源压力调整、电磁阀绝缘、电磁阀阻抗、手-自动切换手柄检查 1年 ,更换膜片;操作试验如果卡涩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关位置进行限位开关调整 177。 10% 测量。 万用表对电磁阀线圈进行阻抗测量 ,无卡涩 21 气动调节型阀门、 1年。 接通电源后,执行器 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规程 9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准 备注 挡板灵敏度调校 的输出轴应准确地停在预先选定的起始位置上 ,可调整定位器使其稳定 50%信号,输出轴应转到对应的位置上 ,直到输出轴开始转动,该输入不应超过 % 22 气动调节型阀门、挡板基本误差及回程误差校准 1年 0, 25%, 50%, 75%,100%输入信号,读取相应的正行程反馈值 ,再逐次减小输入信号,并读取相应的反行程返回值 177。 3%,其回程误差不应超过 3 23 气动调节型阀门、挡板三断自锁装置 1年 50%,执行机构处于工作状态 断去 IP电源或断去气源或断去 4~20mA信号,执行机构应能自锁 ,执行机构的自锁应在 1s内完成 177。 10% 闭锁压力,但闭锁压力不允许调整到 24 气动调节型阀门、挡板气缸漏气、卡涩、开关限位调整、电磁阀绝缘、电磁阀阻抗、手-自动切换手柄检查 1年 ,更换膜片;操作试验如果卡涩查明原因予以消除 、关位置进行调整 行测量 ,无卡涩 25 电动开关型阀门、挡板开关限位调整 1年 配合机务人员分别在阀门开、关位置进行调整 26 电动开关型阀门、挡板力矩开关检查 1年 一般情况力矩开关在出厂已经设定无需调整,如需调整机务提出调整参数,热工人员实施 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规程 10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准 备注 27 电动开关型阀门、挡板绝缘检查 1年 并检查电机外壳接地线是否连接牢固 、力矩开关对地进行绝缘测量 ,用万用表对阀位反馈对地进行绝缘测 量 28 电动开关型阀门、挡板绕组阻抗检查 1年 万用表对三相电机绕组阻抗进行逐相测量,并测量线阻抗其不平衡率不超过 2% 29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基本误差和回程误差校准 1年 、反两个方向输入信号电流: 0,25%, 50%, 75%, 100%,并依次记录 177。 %,其回程误差应小于 1% 177。 2%,其回程误差应小于 1%。 不符合要求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30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1年 25%、 50%和 75%位置上进行。 % % 31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空载全行程时间校准 1年 阶跃改变输入信号,执行机构从下限到上限或从上限到下限的全行程时间应符合要求 32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开关限位调整 1年 配合机务人员分别在阀门开、关位置进行调整 33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力矩开关检查 1年 一般情况力矩开关在出厂已经设定无需调整,如需调整机务提出调整参数,热工人员实施 34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手-自动切换 手柄检查 1年 实际操作切换手柄,无卡涩 35 电动调节型阀门、挡板 绝缘检查 1年 并检查电机外壳接地线应连接牢固 、力矩开关对地进行绝缘测量 ,万用表测量反馈对地测绝缘合格 36 电动调节型阀门、 1年 万用表对电机进行绕组阻抗测量,对于 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规程 11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准 备注 挡板 阻抗检查 三相电机阻抗其不平衡率不超过 2% 37 电磁阀、电磁铁检查 1年 线圈阻值及绝缘在合格范围内; 38 执行机构清洁 1月 布擦拭;毛刷清理使执行机构表面无灰尘,无油渍 39 气动执行机构的三连件检查 1月 ,排气通畅,无污水; ,油质良好; ,无渗漏(油、气)。 40 压缩空气露点检测 1年 检测压缩空气露点,一般应低于气温10℃。 41 电磁阀排气口滤网、空气过滤器滤芯清理 1年 浸泡清洗后无污渍 DCS( PLC) 系统定期检查与维护项目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准 备注 1 DCS系统检查 1天 ,一般应保持18℃~ 24℃,温度变化率应小于或等于5℃ /h; ,一般应保持在45%~ 70%; 系统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历史数据站、控制器、模件、电源等工作正常,未发生异常切换; 2 系统实时性测试 调用 CRT画面响应时间 CRT画面显示数据刷新时间 检查 1月 通过连续切换操作员站 CRT画面 10次,通过程序(或秒表)测量最后一个操作到每幅画面全部内容显出完毕的时间。 计算操作员站画面响应时间的平均值应小于(一般画面不大于 1s;最复杂画面小于 2s),或不低于制造厂出厂标准 观察 CRT过程变量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变化,通过 程序(或秒表)测试变化 10次的总时间。 计算 CRT画面上实时数据和运行状态的刷新周期应保持为 1s,且图标和显示颜色应随过程状态变化而变化 3 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及 DPU负荷率检查 1年 利用 DCS厂家提供的 DPU负荷率计算程序进行测试 在机组停机、启动、满负荷三个阶段分别 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规程 12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准 备注 记录三次各操作员站、工程师站及各 DPU的负荷率。 每次记录时,记录 10s时间内CPU的最高负荷率,共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结果 4 数据通信总线的负荷率检查 1年 利用 DCS厂家提供的通讯负荷率计算程序进行测试。 在机组停机 、启动、满负荷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三次。 每次统计 10s时间内各节点的最高通信负荷率,共测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次测量结果 5 脉冲量输入( PI)信号精度 检查 18月 用标准频率信号源,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 10%、 25%、 50%、 75%、 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手操器)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 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记录各测点的测试数据,计算测量误差,检查触发电平,均应满足要求(或制造厂出厂精度) 随机抽检一块卡件 6 模拟量输入( AI)信号精度 检查 18月 I/O通道应逐 点进行精度测试;对于中、小修和其它情况, 每块模件上 可随机选取 1~ 4个通道 ,在测点相应的端子上分别输入量程的 0%、 25%、 50%、 75%、100%信号,在操作员站或工程师站读取该测点的显示值 ,与输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精度要求 随机抽检一块卡件 7 模拟量输出( AO)信号精度 检查 18月 (或工程师站),分别按量程的 0%、 25%、 50%、 75%、 100%设置各点的输出值,在 I/O站对应模件输出端子用标准测试仪测量并读取输出信 号示值;与输出的标准计算值进行比较 ,计算测量误差,应满足精度要求 随机抽检一块卡件 8 DCS系统卡件和机柜、插件、端子、远传 I/O站卫生清理 随机组检修 9 计算机、机柜、 DPU风扇检查、卫生清理 3月 运转正常,滤网清洁 热工技术监督工作规程 13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准 备注 10 机柜卫生清理 1月 洁净 11 接线端子紧固 1年 柜内接线端子紧固、无松动 12 工程师站密码更换 3月 定期更换 13 软件系统备份 1年或修改前后 系统崩溃后能够恢复 或进行修改前后 14 盘柜电缆及孔洞封堵检查 3月 封堵严密 15 盘柜及 DCS系统接地电阻测试 1年 ;。 16 SOE功能测试 2年 SOE精度符合厂家要求, SOE记录与实际相符 17 DCS系统抗干扰能力测试 2年 用对讲机在距离机柜(关闭柜门) ,系统不受影响,各参数显示正常。 18 控制器 EPROM电池检查 2年 按厂家要求进行定期更换 DEH( MEH) 系统定期检查与维护项目: 序号 检查与维护项目 周期 标 准 备注 1 机柜内端子温度检查 1天 温度在 1725,湿度合格 2 控制电缆绝缘检查 1年 绝缘电阻合格 抽检 3 系统接地 1年 接地电阻合格 4 控制器通道校验 1年 通道和指示灯正常 抽检 5 转速传感器校验 1年 标准室校验合格 抽检 6 接线端子紧固 1年 接线紧固,接线准确 7 一次元件包括LVDT检查 1周 元件外观良好 8 主汽门行程开关检查 1月 反馈信号正确可靠 9 调节汽门 LVDT检查 1月 动作灵活,无松动 10 主汽门各电磁阀插头检查 1月 插头紧固无损 11 调门电磁阀各插头检查 1月 插头紧固无损 常规温度、湿度、电源、盘柜密封、端子紧固等检查维护项目按 DCS 系统通用条款执行。 轴系监测系统 定期检查与维护项目 ( TSI)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