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烘烤技术指南内容摘要:
雨季节成熟的烟 采收装烟:一是要适时早收。 含水多的烟往往内含物欠充实,采收晚势必使内含物质消耗过度而表现为过熟,质量差,难烘烤。 二是要稀编竿、稀装炕,以利于顺利排湿和及时定色。 烘烤要点:烘烤这类烟叶时,蒸发和排除烟叶过多的水分是烘烤操作的核心和关键。 高温快速排湿、开窗烘烤均有很好效果。 为使温湿度和烟叶变化一致,基本要求:第一,只要不属特别难烤的烟 叶,主要变黄温度应掌握在 38~ 40℃,并逐渐升 41~ 42℃完成变黄,靠降低湿球温度使其逐渐变软。 转火后,在 46℃~48℃延长时间,使主脉充分变软,勾尖卷边至小卷简。 第二,变黄阶段应保持干湿球温度差 3℃以上,烟叶含水越多,干湿球温度差越大,促使烟叶逐渐失水变软。 第三,转火时烟叶变黄程度不宜高,而干燥程度不能低。 烟叶含水越多,变黄程度越低且干燥程度越高,残余的青色到定色升温阶段再完成变黄,一般 5~ 6成黄转入定色。 定色期宜采取边升温、边失水、边变黄的方法,确保烟叶变黄后顺利定色。 (四)烧火技术原则 烧火要能做到 小火能保住,中火能稳定,大火能赶上。 应看烟叶的变化,看房内温度、湿度,看天气变化,看煤质特点等,灵活且准确进行。 当烟叶变化快时,烧火宜大,快升温;烟叶变化慢时,烧火宜缓,慢升温。 当房内温度低时,提火升温;偏高时,压火控温。 天气阴晴风雨,昼夜冷热变化,对房温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必须根据天气变化相应调节火力大小,才能维持房内温度适宜。 睛天,日出后气温逐渐回升,尤其 6 是上午 10时至下午 4 时左右,升温更为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随之升高;日落后,室外温度逐渐下降,尤其是凌晨,降温更明显,此时火力不变,温度也可能随之下 降。 所以,晴天日出后开始适度控火,至日落后则应适当加火;烤房升温灵敏时,应注意火力勿过早;烤房升温困难时,应注意加火勿过迟,火力勿过小。 根据烤房湿球温度的变化进行火力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当湿球温度偏高,需要加大天窗、地洞排湿时,在排湿操作前要先加火,以防排湿时房温下降。 还要注意,煤质不同,烧火方法各异;对粘性强、易结碴的煤,宜烧“散火”,加煤时撒开、撒匀,以防结碴;对粘结性弱、易流炉的煤,宜烧“堆火”;对细粉状面煤,需拌湿烧用,以防止灰损失;烧无烟煤时,宜兑适量黄土,最好制成饼烧用。 蜂窝煤炉烤房主要依靠对助燃孔开启大小的调控,控制火力大小。 需要特别指出,火炉的燃烧强度往往滞后于对助燃孔的调控,所以,调控助燃孔必须先于对温度的要求。 即温度要升高或者要降低必须提前 30分钟左右开大或缩小助燃孔。 (三)排湿操作的原则 变黄阶段主要看干湿球温度差决定是否排湿和排湿量大小;定色和干筋阶段主要看湿球温度高低进行排湿。 ,后开地洞 烘烤初期要关严地洞,必要时仅以天窗的开闭控制湿球温度,直至天窗完全打开。 天窗未完全打开之前,一般不开地洞。 烟叶水分较大时,当底棚 烟叶大量变黄后,可开始开启地洞。 天窗已开完,湿球仍偏高时,必须打开地洞,用天窗地洞配合,使热空气上升,缩小上下层温差,把湿球温度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 ,控温排湿 如果地洞已开完,湿球温度若仍偏高,应控制烧火,保持干球温度不再上升,主要靠延长时间来降低房内湿度,直至湿球温度下降后,再根据烟叶变化,提火升温。 这种排湿方法称为控温排湿。 控温排湿的排湿能力是最大的,在定色阶段为烘烤水分大的烟叶常用方法。 但是如果地洞不开完就已稳定了湿球温度,则不应盲目开大地洞,也无需控温排湿。 ,后关天窗 烘烤后期,湿球温度偏低时,要先关地洞控制湿球温度,而不动天窗。 直到地洞关严后,湿球仍偏低时,再关天窗,以天窗控制湿球,直到烘烤结束。 四、主要烤坏烟的现象与分析原因 目前,烤烟生产中烤坏烟现象最突出的是各种各样的烤青烟和杂色烟。 烤青烟中以青筋烟最为普遍;杂色烟包括中度和重度挂灰烟、蒸片烟和烤糟烟、烤红烟和潮红烟、洇筋烟等。 (一)烤青烟 烤青烟有死青烟和活青烟两种。 死青烟是叶片完全呈青色,光泽很暗;活青烟是叶面黄多青少或青多黄少,通常光泽鲜明。 形成青烟原因有: (采生),或采收 烟叶成熟整齐度差,不同成熟度烟叶同竿烘烤。 ,或者起点温度过高,或者烟叶变黄期间地洞封闭不严,容易造成底棚烟叶青尖甚至严重烤青。 ,过早转入定色,且升温快,形成叶基部含青或叶背含青。 7 45~ 50℃期间升温快,易形成浮青、回青或叶背含青。 45~ 49℃,所以烟叶在没有达到黄片黄筋情况下,烤房内温度就超过 50℃,烤后烟叶就是青筋。 (二)挂灰 烤后烟叶叶面有点状或块状模糊不清的灰色,称为挂灰。 如果全叶呈现严重灰褐 色,就称为灰脸。 烟叶形成挂灰的原因有: ,叶内营养不协调。 顶叶 1~ 2片(而不是 4~ 6片)一次采收烘烤,往往形成挂灰,就在于叶内营养不协调。 ,上下波动严重,叶尖容易挂灰。 ,尤其烟叶变黄而未出汗,到定色阶段水分在高温下强行排出,特别容易引起挂灰。 48℃以后烟叶尚有较多水分的情况下,升温过快,或者大幅度、长时间降温,分别形成热挂灰、冷挂灰。 ,受侵袭烟叶也会形成挂灰。 ( 三)蒸片(花片) 烤后烟叶局部或整叶呈褐色,但尚有一定弹性,也不太容易破碎,称为蒸片或烫片。 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温高湿,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互相挤压,烟竿内局部高温高湿,形成蒸片。 ,烟叶水分含量过高,排湿不良,升温过猛,烟叶水分大量排出,湿球温度与干球温度一起上升,湿球温度达到 45℃以上,使烟叶蒸坏、烫伤。 ,接下来快速升温导致蒸片。 ,当烟叶变黄程度过高时,定色阶段叶基部转变成褐色。 房本身天窗、地洞面积小,或顶棚距房顶过近,定色阶段大排湿时烤房中上棚次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局部高温高湿。 ,如以塑料薄膜、油毡作为天窗的围护结构或天窗门时,大量排湿时水蒸气在天窗凝结成水珠,落到已经干燥或正在干燥的叶片上,也会形成局间烫片。 (四)糟片 烤后的叶呈深褐色或黑褐色,叶片轻飘、无光泽、无弹性,极易破碎,称为糟片(黑糟烟)。 形成糟片的根本原因是叶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度。 水分含量高、干物质少、营养差的烟叶,如嫩黄烟、多雨条件下的烟、下部叶和各种情况下形成的假熟叶、过熟叶等,在变黄阶段变黄 程度过高,失水量过少,形成了硬变黄,定色阶段不能及时排除水分,就很容易出现黑烟。 所以,编竿过密、装烟过稠、天窗地洞设置不合理、面积过小,或转火不及时等,都使烤房排湿不利,甚至形成闷炕,都会烤黑烟叶。 此外,田间的底烘烟,以及采后 8 烟叶堆放烟堆过大,存放时间过长,堆内高温已经使鲜烟蒸坏,烤后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糟片。 (五)烟叶颜色不鲜亮 造成烤后烟叶颜色不鲜亮,除了烟叶自身的营养状况外,烘烤方面主要是由于定色阶段(主要是 45~52℃期间)湿球温度的掌握和排湿速度的控制不协调。 一般规律是:湿球温度高时颜色加深,低时颜 色要浅一些。 保持湿球温度在 38℃~ 40℃,烟叶水分汽化与排除处于动态平衡,主动排湿,颜色就鲜亮;水汽在已经或正在干燥的叶片滞留的时间越长,就容易造成颜色不鲜亮。 所以,定色阶段的大排湿时,要加大烧火,开大天窗地洞,及时将烟叶汽化的水分排出。烤烟烘烤技术指南
相关推荐
期为准; ,无渗漏; ,绝缘满足要求。 15 带冲洗、防堵装置(除雾器前后差压、脱硫塔压力、脱硫塔密度等)的仪表功能检查 3月 ,不憋压,就地表计和远传仪表参数正常; 16 气体分析仪表保持恒温恒湿 1月 ,环境温度应在 2025度之间。 17 主要热工仪表示值比对 3月 相同测量原理或不同测量原理的同一被测量示值之间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18 给煤机称重装置检查分析 3月 信息,如负荷率、转速
倍或敷设至非金属隔离垫处 3)立式设备和垂直管道的隔热层应从支撑件开始由下往上敷设。 4)保温成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100mm,保冷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80mm,应分层进行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 如采用异种绝热制品,每种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5) 绝热层采用分层保温时,同层错缝,错缝距离不小于 100mm,上、下层压缝,压缝距离不小于 50mm。 层 间不得有缺肉现象,并应逐层捆扎。
该系统任意一台设备的安全开关动作。 该系统任意一台 设备就地操作箱选择开关选择就“地位”。 皮带机的任意一个保护开关动作。 某些设备的其它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严重影响该设备或该系统正常运行。 这些异常将在每个单个设备的有关章节详细说明。 在以上这些条件中,除第一条外,其它条件均使上游设备紧急停车。 如果发出“系统紧急停车”命令,将发生以下动作: 监控站上的“系统”指示灯熄灭
事 综 合 部 宣 传 员 储 配 部 宣 传 员 送 货 部 宣 传 员 机构职责 6S 现场管理推进委员会 6S 现场管理推进委员会职责 确定 6S现场管理的方针 和目标 物流中心 6S 现场管理推进手册 8 任命审核组长 明确内部各部门的职责 提供 6S推进所需的资源 做好 6S推进中的沟通协调; 对 6S推进进行评估; 确保内部持续改进机制形成。 6S 现场管理推进委员会主任职责
农预整地质量进行严格验收,于 4 月 25 日前完成预整地 2072 亩,占合同面积的 100%。 (五 ) 移栽情况: 5 月 5 日在桃坝狮子坪召开全乡移栽现场会,迅速在全乡掀起移栽高潮, 5 月 20 日前全面完成移栽工作。 移栽后县纪委组织人员进行面积核查,最终确定各村面积与所签订合同面积相符。 (六 ) 收购情况:认真执行收购标准,坚持对样摆把收购,真正做到平稳、公平、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