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内容摘要:

对违规违法行为严格按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中心主任例会报告。 (站)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技术练兵 、 业务考核,努力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风险应急预案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严格遵守诊疗护理规范 、 常规,避免违法违规操作。 、 安全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 、 安全事故的医疗过失及其他过失行为或者发生事故争议的,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 人报告。 ,立即组织进行调查 、 核实,并将调查结果如实向中心(站)主任报告。 15 ,中心(站)负责向患者或家属通报情况,进行解释,并告知相关政策 、 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或法律程序妥善解决医疗纠纷,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中心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相关政策 、 法律法规,根据患者或家属要求,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共同复印和封存相关病历资料,由中心(站)负责保管。 ,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 48小时内进行尸 检。 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所在科室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失,防止损害扩大。 、 注射 、 药物等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中心(站)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 、 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中心(站) 应 按程序到所在区(县)医学会提 请医疗事故鉴定。 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落实岗位责任。 ,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对重点部门 、 重点环节 、 重点流程 、 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爆发 、 流行,并及时上报。 、 工作规范和标准 、 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对机构的建筑设计 、 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规范,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 卫生用品用后必须消毒后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 车辆 、 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用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要有专用洗手设备,按手的 清洗方法和消毒指征,正确操作。 ,保持清洁,有血迹 、 粪便 、 体液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消毒。 、 方法 、 注意事项;消毒灭菌液的使用浓度 、 配制方法 、 更换时间 、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6 ,掌握消毒知识,严格执行消毒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设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鼠 、 防蚊蝇 、防盗等安全措施,定期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要有 专人负责登记 、 分类收集 、 暂存 、 密闭运送。 ,应将医疗废物带回,不得留在出诊地点与生活垃圾混放。 ,进行交接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来源 、 种类 、 重量或数量 、 交接时间 、 处置方法 、 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字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锐利废物和高度污染的医疗废物按规定分别放入密闭 、 防刺 、 防渗容器或收集袋内。 ,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规定时间 、 路线,运送到指定的暂存场所,不得渗漏 、 遗撒 、 污染 环境。 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 2 天。 、 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信息管理制度 、 整理 、 统计 、 分析管理公共卫生 、 基本医疗 、 科研及培训信息。 、 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不得拒报 、 迟报 、 虚报 、 瞒报 、 伪造或篡改。 ,定期分析工作效率 、 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 、 发现问题 、改进工作。 ,做好数据 录入及整理工作。 ,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 、 维护及数据备份。 档案管理制度 、 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资料 、 医疗文书 、 人事 、 科研 、 财务等档案的 分类管理,件件有登记,卷上有编号。 、 专室 、 专柜保存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档案安全。 ,并做好登记,阅后及时返还。 ,切实做好档案“十防”(即防盗 、 防水 、 防火 、 防潮 、 防尘 、 防鼠 、 防虫 、 防高温 、 防强光 、 防泄密)工作。 ,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 后勤管理制度 17 、 维修和新建 、 扩建 、 改建等基础档案。 、 保证供水 、 供电 、 供气 、 供氧 、 电梯等设施的使用 、 维修和安全管理。 、 办公用车的使用登记,做好车辆的保养和年检,保证车辆状态良好和安全行驶。 、 防盗 、 防爆 、 防中毒等防范措施,确保重点部门的安全,杜绝灾害事故和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发生。 ,保证病人的营养餐 、 治疗餐和职工的膳食。 工作人员做好个人卫生,定期进行 健康体检。 、 美化工作,为病人提供清洁 、 舒适 、 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 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每年至少对医务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未参加培训不得上岗。 医德医风自我评价 、 社会评价 、 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 经常 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应作为应聘 .晋升评优的重要条件。 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 、 性别 、 职业 、 地位 、 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 、 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 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6)互学互尊,团结 协作。 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社会民主监督制度 、 制定评议管理办法。 、 意见簿 、 监督电话 、 开展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形式,加强社会民主监督。 ,通报工作情况,听取工作建议。 、 汇总 、 分析,并进行调查处理 、 督促改正。 18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管理制度 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包括部门职责 、 监测 、 预警 、 报告 、 程序 、 应急处理等。 演练。 ,并进行动态管理。 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 、 流行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染病菌种 、 毒种丢失的应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服从统一指挥。 ,书写完整病历记 录,协助转送病人。 ,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传染病管理制度 ,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辖区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下同)报告。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 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 疫情报告 、 消毒隔离 、 应急救治 、转院治疗等。 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 、 工作 、 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 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如发热 、 腹泻 、 因病缺勤 、 缺课等)监测工作。 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 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 咨询 、 检测 、 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医学随访 、 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 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 、 漏报 、 谎报 、 隐瞒不报,造 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疫情报告制度 、 检疫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 ,要立即按规定的程序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现 、 早报告 、 早隔离 、 早治疗。 ,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要填全。 (站长)要经常深入科室督促检查疫情报告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凡发现确诊为传 染病时,要在门诊工作日志表上登记患者的家庭地址和病名。 19 ,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严肃处理。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 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 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 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 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 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 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 建立冷链设备档 案,账物相符 、 专物专用。 ,设成人接种日。 接种场所 、 接种人员 、 消毒 、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 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 调查,并及时处理 、 上报。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健康教育 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 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 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 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 宣传板小样 、 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 登记 、 建档 、 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 发展趋势。 ,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高血压 、 糖尿病 、 脑卒中 、 冠心病 、 肿瘤)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地方病管理制度 ,制定防治工作计划,开展综合防治工作。 20 、 统计与上报工作。 ,准确 、 及时 、 定量分 析和预测地方病情及流行趋势。 ,为调整防治策略 、 制订防治规划 、 开展防治工作及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管理制度 ,掌握本辖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与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病发病 、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等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职业病危害和防护知识咨询 、 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人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告知劳动者本人及用人单位。 ,统一编号,实施计算机管理;定期检查核对档案的内容,记录变动情况。 ,并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指导。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 婴幼儿 、 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 06 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 、 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进行血红蛋白 、 智力 、 视力测查,听力筛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 、 转诊 、 追踪和治疗。 ,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 ,定期深入园所进行计划免疫接种 、 传染病预防 、 卫生消毒 、 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5 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 、 5 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 统计和上报工作。 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孕前与孕产期保 健管理与指导 、 妇女多发病防治与管理 、 避孕节育咨询与指导等妇女保健工作。 、 已婚妇女 、 育龄妇女 、 孕产妇 、 人口出生 、 孕产妇死亡 、围产儿死亡等基本情况,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 ,对筛查情况进行登记,对筛查出的高危妇女进行随访治疗或转诊。 、 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妇女病防治工作。 21 孕产妇保健工作制度 、 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妇女建立“母子健康档案”(母子保健手 册),并进行早孕检查与指导。 ,统计上报相关信息。 ,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按要求进行登记 、 追访与管理。 5.入户调查 、 核实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含外地户口及外区户口)情况,填写死亡报告卡,及时上报。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制度 ,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普及。 ,做好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 指导育龄人群实施有效的避孕措施。 做好性生活指导,提高已婚 夫妇生活质量。 ,做好相关药具的储存与保管。 ,做好跟踪随访工作。 、 汇总 、 统计与上报。 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 、 居委会 、 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