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七下地理内容摘要:

干湿带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 耕作 类型 以 旱地 耕作为主 以 水田 耕作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二、 四大地理区域 从自然条件分异上看,中国分为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 地形 气候 自然环境 东部季风区 以 平原 和 丘陵 为主,地势低缓 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比较湿润 农业发达 西北干旱区 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远离海洋,气候自东向西越来越干燥 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 青藏高寒区 地势高、气温低 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空气难以爬升上去 形成了非常特殊的高寒的高原自然景色 根据 自然条件、农业生产 和 居民生活 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共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从地形、气候、景观、农业特色和民居等方面进行比较。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 丘陵和山地 高原和盆地 高原和山地 气候 秦 淮 以 北 的季风区,年降水量400— 800 毫米,湿润、半湿润 地区 秦淮以 南的季风区,年降水量 800 毫米以上 ,湿润区 西北非 季风区,年降水量400 毫米 ,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寒气候 植被 落 叶阔叶林,针叶林 常绿林 草原、荒漠 高寒植被 农业特色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 后 两 年三熟 ,耕地以 旱地为主; 农作物: 小麦、棉花、杂粮 等; 温带水果: 苹果、梨、桃、杏、山楂、枣 等。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耕地以 水田 为主; 农作物 : 稻谷、茶叶、蚕丝 等; 热带、亚热带水果: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 我国主 要的天然牧场, 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放牧 羊、牛、马 等牲畜) 以 牦牛 等 高寒畜牧业 为主,少数 地 方 可 发展青稞 等 高 寒农业及林业。 房屋 防寒保暖 ,地势平坦,人口多,村庄较。 多用砖瓦 ,竹木材料建造,注意 通风散热 , 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 降水少, 屋顶较为 平坦。 第二节 长江沿岸地带 p100—— p107 一、“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 长江沿江地带 指长江流域中从 上海至川西攀枝花 、东西绵延 3000千米 的狭长地带。 它与 南北走向的沿海地区 ,共同构成了一个 “ T”字型 地带,成为我国经济实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分布的基本框架。 长江沿岸地带的美誉 “黄金水道”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湖广熟、天下足 ”、 “鱼米之乡” 、 “天府之国” „„ “鱼米之乡”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自古就是稻谷和淡水鱼产区,农产品还有: 棉花,油菜籽,茶叶,蚕茧 等。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农业基地 ,是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天府之国” —— 四川盆地 长江上游地区 (气候地形条件同上)主要农产品: 稻谷,小麦,油菜籽,茶叶,柑橘 等。 二、长江沿岸地带的工业 长江沿岸地带经济发达的原因:① 方便和廉价的运输 ;② 劳动力资源丰富 ,东部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这里有 位置,人才、信息 等优势;③中部和西部发挥 资源和能源优势(水能优势), 重点发展离矿产区近、用水量大、运量大和耗能高的重工业。 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三、 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上海 上海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城市。 上海发展经济的优势: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基础雄厚;②劳动力素质高、数量大、价格低;③地理位置优越; 六大支柱性产业:优先发展 信息产业 ;以信息产业带动 金融 、商贸 、 骑车 、 成套设备 和 房地产 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练习题 1.冬季穿着厚厚的棉衣 ,太阳直射不到的是哪类地区 ?( ) A.赤道地区 B 温带地区 C 低 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2.四张同样大小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四川地图 D 成都地图 3.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电脑 B 森林 C 石油 D 土壤 4.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 A 农业 B 工业 C 旅游业 D 交通业 5.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下列适合发展种植业的地区是( ) A 山地 B 平原 C 丘陵 D 湖泊 6.成都某公司的小夏急着去北京签定一 份合同,第二天早上必须赶到。 他应该选择的交通运输工具是( ) A 飞机 B 汽车 C 火车 D 轮船 7.下列叙述,不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 A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B 研究和开发经费所占比例大 C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D 主要分布在各种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8.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是( ) A 服饰 B 民居 C 饮食 D 歌舞 9.下列菜系中,以麻、辣著称的是( ) A 粤菜 B 川菜 C 湘菜 D 闽菜 10.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传名录》的景观是( ) A 山东泰山 B 北京故宫 C 安徽黄山 D 山西平遥古城 11.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 全国最大商茂中心 C 全国最大金融中心 D 全国最大工业中心 1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以发展轻工业著称的是( ) A 辽中南地区的 B 珠江三角洲 C 沪宁杭地区 D 京津唐地区 13.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黄河上游地区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上游地区 D 四川盆地 14.上海正在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发展六大支柱产业。 其中优先发展的是( ) A 金融 B 汽车 C 信息 D 房地产 15.下列叙述,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条件的是(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B 是著名的侨乡,便于引进外资 C 各种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D 比邻港澳,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16.下列叙述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特点的是( ) ①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② 研究和开发经费所占比例 大 ③ 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④ 主要分布在各种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7.下列不属于地方文化特色的是( ) A 历史文物 B 风土民俗 C 粮食作物 D 风味佳肴 18.北京经济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 A 能源、矿产资源 B 铁路、航空 C 人才、信息、科技 D 气候、旅游 19.由“妈祖”所产生的妈祖文化是( ) A 台湾独有的 B 福建独有的 C 大陆与台湾共有 的 D 大陆东南沿海渔民的 20.下列有关秦岭 —— 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B 它是我国 1月 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 它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 它是我国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1.下列几组地形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山东丘陵 B 山东丘陵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淮平原 C 四川盆地 山东丘陵 华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成都平原 东南丘陵 22. 长江沿岸地带有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是( ) A 攀枝花工业区 B 成愉工业区 C 沪宁杭工业区 D 武汉工业区 23.在长江沿岸地带既有煤,又有铁矿建成我国西部钢铁城的城市是( ) A 成都 B 西昌 C 攀枝花 D 泸州 24.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成都平原 25.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城市密集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出于沿江与沿海结合部 B 得天独厚的交 通条件 C 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 D 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26.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三江源头在( ) A 内蒙古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27.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大的是( ) A 河流水 B 地下淡水 C 湖泊水 D 冰川和积雪 28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力属于自然资源 B 总量大、人均量小 C 水资源时空分布均匀 D 森林面积大于草地面积 29.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B 华北、西北和东南沿海地区 C 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D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 30.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是( ) A 纳米技术 B 电子和信息 C 转基因技术 D 环保产业 31.下面民居与分布地连线正确的是( ) A 两面坡式民居 —— 南方地区 B 四合院 —— 湘西少数民族 C 帐篷、蒙古包 —— 黄土高原 D 吊角楼 —— 西北地区 32.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 影响,不正确的是( ) 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33.有关高新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小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 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 高新技术产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利于传统工业的发展 34.关于台湾居民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居民以高山族的人数最多 B 居民的通用语是普通话和闽南语 C 中部山地和东部沿海人口最密集 D 居民绝大部分是广东、广西的移民 35.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热充足,是我国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 B 人口稀疏,人均耕地多,大力发展“基塘农业” C 蔬菜种类多,塘鱼、生猪、家禽、花卉生产发达 D 是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基地 36.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 A 地价低廉 B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C 矿产资源丰富 D 金融、技术、管理优势 37.关于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 B 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 C 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D 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3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正确的是( ) ①水量丰富,年降水量 800 毫米以上 ②土质疏松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 ④过度放牧,不断开垦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