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跟岗学习项目工作手册内容摘要:

、关键事件讨论 围绕研究主题的课堂教学片段(一) 跟进研修、围绕研究主题的课堂教学片段(二) 注重教学片断间的比较 四、评析与反思 围绕主题结合实录有理论支持的找出优缺点及 改进方向和措施 “国培计划” ——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手册 课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 科学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 (供参考) 【说明】 以下各级标题只是表述了其所涉内容,一般不作为最后的标题呈现,请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本框架所列的四块大内容,是一般研究报告中都要涉及的,二级及三级内容可灵活呈现。 一、研究背景 说明:研究报告通常首先要说明的是为什么做这个研究(它的意义);别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可通过文献或其它方式了解),以清楚我们所处的位置(这也是强调研究的意义所在);我们研究的突破点(或重点)在哪里。 总之,首先要给人呈 现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如: 1. 为何选择的该研究主题 /问题、为何选择该课为载体 2. 关于该研究主题或者该课他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 3. 本次课例研究想在哪个方面有所改进或突破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说明:我们这次的课例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经验之谈,大家是用了方法的。 这部分需要呈现我们是如何采用方法的。 主要包括:用了什么方法,怎样用方法,我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当然,不是简单陈述小组分工情况,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安排,这样的观察方法。 可适当陈述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如: 1. 研究过程中人员分工和日程安排是怎样的 2. 研究的内容或分解的子问题是什么 3. 具体采用了哪些方法 三、研究结果 说明:以研究的问题(细化成若干),或以实施的过程(三阶段),或以其他方式展现研究的结果。 要始终围绕和对照我们研究的问题,然后有层次表述研究的结果是什么。 如: 1. 研究结果可以划分成哪几个阶段来表述 2. 每后一个阶段在授课和认识上比上次深化在哪里 3.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其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诠释与讨论 说明:可以基于研究 结果多角度应用理论解释,也可以一般性地考虑该课例对一类课的启发和意义,可以作出一些推理型、思辨性的结论。 也可以客观地本研究中的问题、或者后续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即可适当涉及后续研究可以怎样改进。 1. 通过该课例得到哪些观点和认识 2. 可以用哪些理论来解释或进一步支持课例研究汇总得到的结论 3. 研究中还有什么问题、今后可以怎样改进 “国培计划” ——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手册 让体验更有效 —— 基于《小珊迪》课例的体验式朗读研究 背景: 关于课例研究 嘉沪“校本研修”高级研修班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方法 —— 课 例研究。 在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的引领下,在嘉兴教育科学院、桐乡教育科学研究室领导、专家的关爱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课例研究活动。 从课例的选题、计划的制定以及活动的开展,专家、领导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课程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就只能算是形式上的点缀。 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基于课例的专题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具体化和典型化,这样的实践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其目的不是指向新理论的 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行动教育的过程中,更新教学的理念,改进教师的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我们的课例研究 读,尤其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是阅读教学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之一;是理解内容激发情感的基本途径;是培养语感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最佳结合点。 “体验”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感受、理解、情感、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因素构成,一般是从对事物的亲身经历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 义。 体验式学习,就是在精心设计的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称之为“体验式学习”。 所谓 “体验式”朗读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朗读实践活动达到自我体验的一种朗读方式。 语文教学要植根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致力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培养语感。 《小珊迪》一课中的时代与我们现在的学生生活较为遥远,学生在 时代背景和小珊迪的生活体验上十分不易,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朗读的研究更显重要。 1.要明确本文是一个发生在 100 多年前的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孤儿的悲惨故事,使学生体验到本文的朗读基调 —— 低沉。 2.要着眼于小珊迪的语言,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验由“请求”到“乞求”的情感变化。 3.着要眼于课文情境,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深层体会贫穷可怜的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我们的研究活动设计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注教师原有经验和问题。 教师独立备课,课前说课。 ,研究小组进课堂现场观察课后分析课堂实录,并进行学生个别访谈。 第二阶段:关注新理念下的新设计。 教研组集体备课,凸现新设计理念,研究小组进课堂现场观察,课后整理、分析课堂实录,并进行学生个别访谈。 “国培计划” ——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手册 第三阶段:关注教师行为跟进与学生实际获得,进一步改进新设计,通过分析评课,提炼体验式朗读策略,教师运用策略集体备课,课题组成员与研究人员进课堂听课,课后整理分析课堂实录,总结分析体验式朗读策略在课堂上运用的有效性。 实践: 原经验的课堂 混沌的体验 —— 体验与朗读究竟是什么关系 第一轮课,是任教只有一年多的张老师独立备课的,关注的是教师的原经验。 课堂诊断: 教学目标不 明确 教学目标: 在体验人物内心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语言。 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初始设计上显然不够明确。 体验什么。 如何体验。 从哪里去体验。 都没有明确的表述。 从教学中看,目标偏离。 老师一昧地让学生读,缺乏体验的具体过程。 仅从几个重点词的增减很难体验到些什么。 实录片断一: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小珊迪有了初步的了解。 让我们走进小珊迪,进一步了解小珊迪。 接下来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 1—— 3 自然段,看看哪些文字描写了小珊迪。 (学生自读,声音越读越大)( 6′: 49″) 生 :(读课文)“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 师:和他一样的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这位同学找得非常正确,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读两遍。 (学生读)( 8′ 01″) 师:读得很认真,仔细看大屏幕,张老师去掉了一些词语,请你自己再读一遍。 (屏幕上出现删改过的句子: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学生各自读句子。 ) 师:我把这些词语再加进去。 (老师点击鼠标,屏幕上又出现了课文原句,学生自由练读。 ) 师请一女生读后说:读得真棒,你读了这个句子能谈谈你的 感受吗。 生:我觉得小珊迪很可怜。 现在这么冷,他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脸上都发青了,这么冷的天,人家都受不了了。 师又请一生读: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不像我们现在的孩子有肌肉,他瘦瘦的,而且没穿鞋子,太可怜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加深我们的感受。 (生齐读,整齐洪亮 10′ 10″) 二、教学缺乏体验策略 实录片断二: 生齐读 13 自然段( 27′ 11″) 师:读了小利比的话,谁能来评价一下小珊迪。 生:他是个守信的孩子。 生:他被马车撞倒了,身负重伤,但还是把四个便士还回来了。 师:诚实、善良的小珊 迪他躺在床上很需要钱,但还是把钱还回来了。 当他看到我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读读 14 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国培计划” ——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手册 一生语速较快地读后,师:谢谢你,你们看到小珊迪了吗。 学生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师又请一生读(语速较慢、深情地),师: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小珊迪了吗。 (生齐说:看到了) 试问刚才读的同学:你为什么能让同学们看到小珊迪呢。 生:小珊迪快死了,身体很虚弱,说话声音很轻的,而且很伤心,说得很慢的。 师:小珊迪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想着他的(生说:弟弟小利比)真是一个好哥哥,同时也是一个(生说:非常善良、关心别人、有 责任心的人)正是小珊迪的善良、有责任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 从上述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有限的体验活动中,难于体验到小珊迪的内心世界,有的只是老师生硬的说教。 从小利比的话中去评价一下小珊迪,显然是脱离了体验。 学生从前段学习中,从老师的话语里去揣摩着小珊迪的品质。 在没有体验的朗读中,又如何让学生“看到一个怎样的小珊迪”呢。 正如课后张老师自己说的那样: 这节课,太紧张了。 下了课,才意识到自己把时间看错了,提早了 7 分钟结束课堂。 疲惫的身体,混乱的思想,我困惑,到底体验式朗读要怎样在课堂中实施。 原本以为在自己的课堂上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就是体验的好策略,但操作的时候并非如此。 孩子们脸上无所谓的表情,孩子们越来越响亮的朗读,失去了这节课的基本方向。 是的,作为体验式朗读,这一堂课的确是“失去了这节课的基本方向”。 课后讨论: 一、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教师对体验式朗读的理解、及体验式朗读教学所需的方法的把握,还要进一步思考。 二、教师的文献积累,特别是对一个没有多少经验的新教师尤为重要。 要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课程标准对于体验式教学的阐述,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践寻 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小珊迪》一课要体验些什么。 通过体验式朗读,重点是要感受小珊迪的贫穷、可怜,感悟钦佩小珊迪的诚实、守信,体验小珊迪的内心情感,以及人物对话的语境。 四、如何体验。 必须要有一定的体验途径、方法、策略。 从本节课朗读的形式上看,比较单一,从朗读的有效性看,远未达不到预期的设想。 同时朗读的方法指导应与体验通行,从教师的角度看,要提倡个性悟情,“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 朗读的内化和外显都体现了朗读行为自主性、个性化的特征,突出了学生朗读行为重情感、重感性,重发展的课程新理念。 如何让学生 的朗读极具个性,是不是应该把握好下列几方面注意点。 ( 1)多个读,慎齐读;( 2)多练读,精范读;( 3)多感悟,忌强加。 从文本的处理看,要突出重点品情,朗读指导不要太全,教师要抓住体现文章情感的精髓和脉搏的句子和段落,进行重点的指导,深入挖掘,细细品味,从而辐射全篇。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看,教师需要激情投入,教师在朗读指导中首先要感动自己,进而才可能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达到文本表达与学生内心的碰撞。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语言激情,( 2)媒体造情,( 3)想象融情。 问题聚焦: 如何解读体验式朗 读。 “体验”与“朗读”究竟是什么关系。 朗读和体验应该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体验是朗读的基础,朗读也是体验的方法。 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的体验式朗读可以这样表述: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体验。 新概念下的新设计 有形的体验 —— 在体验的基础上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体验 “国培计划” ——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手册 集体备课: 一、我们的课堂要更多注重个性朗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吸取原经验上课时的教训,减少原来运用较多的失去个性化的齐读的方法,可通过学生互读,互相倾听与指正等办法,实现个性朗读,凸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