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盆景灵芝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种假芝属的皱盖假芝,外形与红芝很相似;假芝属中的黑漆假芝,外形与紫芝相似。 它们常与红芝和紫芝混生在一起,肉眼难以区分。 必须借助于高倍显微镜,在它们散发孢子的时期观察其孢子形状。 卵形孢子才是灵芝,球形或近似球形的是假芝。 灵芝属于木腐菌。 灵芝的生长发育对生活条件要求如下: 营养: 根 据多年的西方研究和生产实践,壳斗科树种和马桑树最适宜灵芝生长。 在代料栽培中,上述树种木屑加上适量的麸皮和微量硫酸铵是灵芝栽培的最佳配方。 温度: 灵芝菌丝在 2035℃都能正常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 2530℃;子实体的最适温度也是2530℃,低于 20℃子实体原基停止生长,高于 33℃子实体不能正常长菌盖。 湿度: 培养料湿度以 606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 90%左右最好。 空气: 灵芝子实体生长发育对二氧化碳浓度敏感,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灵芝子实体就 不能发育菌伞。 光照: 光是灵芝子实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光照不足子实体生长缓慢,子实体瘦小,发育不正常。 但也经受不住直射阳光。 灵芝子实体还有明显的向光性,在室内栽培时,子实体的菌盖都一致朝向来光的门窗方向。 酸碱度: 灵芝生长需要中性偏酸,如果 PH值低于 5,接种不易成活。 菌丝也难以在碱性环境生长。 向地性: 灵芝生长菌盖的下面,即菌管永远是向下的。 在栽培中,正常情况下菌柄和菌盖形成直角;若将菌瓶倒放,菌柄和菌盖就长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灵芝生长的向光性和向地性,在栽培时,灵芝生长进入菌盖分化 阶段后就不能随便移动,以免因方向改变而形成畸形子实体,甚至停止生长。 三、 栽培技术 场地选择: 灵芝栽培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一般代料栽培在室内,短木栽培在室外。 由于灵芝栽培的最适温度 2530℃,所以场地的选择要求春秋两季光照充足,夏季凉爽的场地。 半地下室更适于灵芝对温、湿条件的要求。 而室外最好是林荫下,也可搭人工荫棚。 季节安排: 根据我地 气候,短木可在 34月接种;代料可在四月底五月初开始接种栽培,七月底八月初接种结束,十月初采收结束。 栽培方式: 主要有短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短木栽培可在元月至二月砍树, 34月将树锯成一尺长的短木,然后将每一筒段木装入一个专用塑料袋内。 塑料袋两头梆上,上甑灭菌。 100℃蒸 810小时,下甑冷却。 冷却后将塑料袋两头打开,将菌种贴在短木头上,再梆紧袋口,放在适宜温度的培养室里培养菌丝。 五月份菌丝已长进木质中,这时在室外场地挖厢。 厢宽 80 厘米,深 20厘米左右(视段木粗细而定),把发好菌的短木去掉菌 袋,双排横卧摆入厢内,每节短木之间间隔 10 厘米,然后盖土,厚度以超过菌筒上面半寸为宜。 四周开好排水沟,若没有树荫则盖好荫棚。 七月份便有少量子实体出土,若遇晴天视土表干湿情况,喷水保湿。 短木栽培头年产量不多, 8 主要靠第二年,第二年五月即可出子实体,产量最高,第三年也有相当数量可收。 代料栽培有瓶栽和袋栽两种方式,现主要介绍瓶栽。 配料: 木屑 75%,麸皮 25%,硫酸铵 %,将木屑和麸皮拌匀,硫酸铵溶于水中再拌入料内。 湿度以手紧握配料,指缝有水不下滴为宜,随即装瓶。 装瓶: 用 500750毫升广 口瓶,将料装入瓶内,压到瓶肩,冼净内外瓶壁。 用二层报纸加一层牛皮纸封瓶口,上甑灭菌。 100℃灭菌 810 小时下甑。 接种: 料瓶冷却后,在无菌室内将封口打开,接入灵芝菌种,然后用原封口的报纸加一层消过毒的薄膜封口,放入培养室。 培养: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 2527℃范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70%以下。 经 12天的培养,菌丝长到培养料高度的 1/3 时去掉薄膜,继续培养,空气相对湿度可约为提高到 7080%范围。 又培养八天左右,培养料表面开始出现原基,这时将瓶口报纸去掉,移到栽培室中培养子实体。 栽培: 培养室温度以 27℃为中心,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90%为宜,培养十天,子实体原基可出瓶口,从这个时期起每遇晴天,可用喷雾直接喷一至二次水,喷水量宜少,更不能让瓶内积水。 再过2530天,子实体边缘由白转红,并开始散发孢子,这时要及时采收。 采收: 灵芝韧性强,基部与培养料结构也很紧密,不象其它菌类那样容易拨下,不注意还会从菌盖与菌柄处折断降低等级。 最好的办法是用尖咀钳夹住灵芝基部拨下,用剪刀去杂质,马上晒干。 若遇阴雨天要及时烘烤。 灵芝主供药用,加工主要是干制。 干透后立即装入无毒塑料袋中贮存,以免回潮变质。 灵芝大田覆土仿野生栽培技术 我国盛产灵芝,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产品需求量及出口量会大幅度上升,但近年来,灵芝野生资源因大量砍伐木材资源而日趋减少,灵芝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已刻不容缓。 现将山东鄄城多年大田覆土仿野生栽培灵芝技术介绍如下: 一、灵芝菌种 目前市场收购的灵芝多种多样,绝大多数为赤芝,紫芝、黑芝、白芝、血芝较少,而最受商户及外商青睐的是菌盖平整圆滑、菌肉肥厚的黑芝品种。 二、栽培季节 灵芝属高温型真菌,恒温出芝,菌丝生长最佳温度为 20~ 28℃ ,子实体生长适温为 26~29℃。 温度长期低于 20℃ 时,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发育不良或不能分化;温度高于 33℃以上,则易腐烂死亡。 华北地区宜选择四月份栽培为好,其他地区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而定。 三、选地建棚 根据灵芝的生物特性,应选地势高,排水顺畅的地方。 棚要求能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方便操作管理。 搭棚的材料为竹竿、木棍和铁丝等,也可就地取材。 棚的大小可根据栽培数量多少而定,大小均可,棚高 2m 左右,两头留门,四周开多个通风口。 灵芝入棚前3~ 5 天对栽培土进行一次消毒,可用石灰粉对畦面进行一 次整体严格消毒,然后将土翻锄,畦面深度与菌袋长短一致。 四、栽培料配方 以木屑做培养基为好,其他原料应经试验后再进行规模生产。 现介绍如下 3种配方: 70%、麸皮 24%、玉米粉 3%、磷肥 1%、石膏粉 %、糖 %。 50%、杂木屑 35%、麸皮、米糠 14%、石膏粉 1%。 77%、麸皮 10%、玉米粉 10%、糖、磷肥和石膏粉各 1%。 9 五、栽培料制作 木屑应选阔叶树品种,不能用松、柏、杉和樟树等木屑。 在配制栽培料时先将棉籽壳、木屑、麸皮、石膏粉等料拌匀,然后用水溶化蔗糖,用水一起翻堆 拌入,含水量 60%~ 65%,以手抓紧不滴水、不松散为好,拌好料后即可装袋。 袋规格可选用 15cm35cm 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袋,每袋装干料 350~ 500g。 聚乙烯袋料采用常压灭菌 10 个小时,聚丙烯料袋采用高压灭菌,保持 2 小时,待料冷却到 30℃ 以下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内接种。 接种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同时打开紫外线灯,保持 40分钟,然后在无菌操作下接种。 将已接种的菌袋移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分层排放,袋口朝外,一般每排放 6~ 8 层高,袋与上层架之间应留有适当空隙,以避免因袋温过高造成烧堆,损坏菌种。 六、发菌管理 在培养期间,培养室温度宜 26~ 30℃ ,空气相对湿度为 40%~ 65%,每天通风半个小时左右。 每天检查菌袋,若袋温过高要及时翻堆,保持菌袋料温的平衡。 当菌丝长满袋 1/2或 2/3时,应给菌袋适当补氧。 方法是用消过毒的针尖在长满菌丝部分离未长到的地方 1~ 2cm左右,扎几个孔或把袋口扎绳散结,但不能全部解开,经培养 25~ 30 天,菌丝长满袋即可入棚覆土栽培。 七、覆土出芝 菌丝长满袋后移入栽培棚内炼菌。 移入大田时,在畦上或两旁铺一层地膜,把菌袋平放上面,上面再铺盖一层地膜或搭小拱棚,保温在 25℃ 左右,经 3~ 4天后,用刀片把菌袋划破取出菌筒平放,动作要轻、慢,以免损伤菌丝。 按前面要求覆盖薄膜保温。 经 3~ 5天,在菌筒上长出的一层倒伏菌丝形成菌皮后即可下地覆土。 覆土前把菌筒直立排放,株行距为10cm10cm ,边排放边覆土,菌筒间填满土,菌面上覆土 1~ 2cm为宜,覆土后畦上搭盖小拱棚,如同育菜苗棚,然后紧闭大棚,气温保持在 25~ 30℃ ,空气湿度提高到 85%~ 95%,经 5~ 7天即可长出芝蕾。 出芝时棚温应保持在 27~ 30℃ ,空气湿度在 90%~ 95%,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 2~ 3次,喷水时不可 把水直接喷在芝蕾上,经 5~ 7天原基膨大逐渐形成菌盖。 菌盖长出 2~ 3周后,可向菌盖上喷水,喷水的次数应根据棚内温度而定。 经 55~ 60天管理,菌盖边缘由白到黄转为黑色。 弹射孢子粉后菌盖、柄坚硬,菌盖背面由白色转变成灰褐色,表明子实体已经成熟,即可采收。 八、采收及采后管理 采收前 3~ 5天停止喷水,关闭棚门及通风口。 采收时从菌柄基部约 2cm处用利刀切除。 若菌盖表面有泥土等杂质,可用软刷在面上轻刷。 置干燥室内保存或出售。 灵芝采收后,停止喷水 2~ 3天,提高湿度达 90%~ 95%,温度仍保持在 27~ 30℃ , 7~10 天后 ,又可在原来菌柄上继续长出实体,按照前一段方法培养管理约 25~ 30天,可采收第 2批灵芝,一般可采收 3批。 每千克干料可产干芝 170~ 200g。 袋料赤灵芝高产栽培技术 灵芝是著名的药用真菌。 医药研究表明:灵芝的子实体和孢子粉有强烈的药理学活性,有止痛、镇静、解毒的作用,可以抗肿瘤、调节免疫力、降低血糖,具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深得人们的青睐。 在梅州城乡,有许多农户、下岗职工栽培赤灵芝,现将人工高产栽培赤灵芝的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房的选择 选择合理的灵芝栽培房是取得高产的重要条件。 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必须选择能够保湿、保温、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通畅、方便操作的栽培房栽培灵芝。 栽培房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再用消毒水喷撒二遍。 二、栽培料的配方 根据梅州市山区杂木锯木屑多的实际和我所多年的栽培经验;介绍以下二种配方: (1)木屑75%,玉米粉 16%,麦麸 7%,石膏、磷肥各 1%; (2)木屑 75%,麦麸 23%,碳酸钙 2%。 三、栽培料的制作 在配制培养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粉等拌匀,含水 60% 65%。 料拌好后即可装袋。 10 袋的规格有 15cmx35cm 或 17cmx35cm 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袋。 每袋装干料 350450 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