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内容摘要:
m 高程布马道,马道宽 3m,总库容为 180 万 m3, 平均堆高在 15m 左右。 场内现状为树木和荒坡,此处为 V 字形冲沟,作为存泥场需要在冲沟的上下游建筑挡泥坝。 该地经初步判断属石灰岩地区,渗透性好,堆存底泥时,需要进行大量的防渗处理,以免污水渗流进入滇池。 根据 2020 年 6 月 14 日《关于滇池外海底泥疏浚工程前期工作及堆场选址工作会议纪要》,推荐浪泥湾和小黑荞堆场作为本工程脱水底泥的堆放场。 由于多种因素关系,本阶段未对浪泥湾和小黑荞存泥场进行 勘察和测量工作,根据《滇池周边地形图》( 1978 年编绘, 1:25000)和踏勘现场出露的石灰岩等情况,经初步判断两处存泥场均为喀斯特地貌地区,渗透性能好,不利于防渗。 经初步估计,浪泥湾存泥场可存泥面积约为 150 亩,容积为 180 万方;小黑荞存泥场面积为 150 亩,容积为 250 万方。 容积足以满足堆存脱水底泥之用。 存泥场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围堰设计、防渗处理、排水设计等。 ( 1)围堰 根据所选存泥场现状,本着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条件、节省投资的原则依地势进行围堰建设,尽量利用山体及现有堤坝,减少土建工程量。 围堰结 构型式一般采用土 围堰或编织袋装土围堰。 根据滇池污染底泥脱水干化后的物理性质,本次工程只需设置简易围堰或者根据地势情况在局部设置简易围堰。 因此本报告推荐进行固结土简易护坡,坡上植草,防止因为雨水冲刷而塌坡。 ( 2)防渗处理 存泥场中的堆存底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底泥溶出物对地下水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存泥场 必须进行防渗,以防干化底泥中的污染物在径流冲刷 下,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 报批稿 简本 ) 9 随之进入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防渗处理包括底面防渗处理和侧面防渗处理,可采用自然防渗与人工防渗相结合的方法。 自然防渗主要是依靠天然粘土形成 的衬里满足防渗要求,人工防渗是铺设土工合成材料等来达到防渗要求。 底面防渗一般采用单层土工膜防渗结构,从下而上的防渗结构为: 200g/m2土工布隔离保护层, 300g/m2 土工布一层, 厚 HDPE 土工膜; 300g/m2土工布一层,其上堆存干化底泥。 HDPE 防渗土工膜广泛用于填埋场衬垫系统中,不仅具有优良的耐久性能,而且抗腐蚀、抗紫外线能力强。 隔离保护层的作用是防止底层硬物顶破土工膜。 小黑荞存泥场和浪泥湾存泥场为灰岩地区,需要采用人工防渗膜设置防渗措施, 再进行脱水底泥堆放。 ( 3)排水 存泥场渗沥 液主要是由降水渗流产生的,影响渗沥液产生数量的因素有:降水量、地下水侵入、底泥的脱水程度等。 为防止渗沥液在低处积存,存泥场需要设一定的坡度( 3%左右),使得渗沥液向周边汇集,导入周边沟渠排出存泥场外。 ( 4)存泥场后期利用 脱水底泥临时堆储结束后,若不能在近期内进行资源化利用,为防止降雨的冲刷作用,需要进行最终覆盖处理,一般作法是铺设防渗层、排水层、覆土、种植植被。 由于堆存底泥主要含有 N、 P 等营养元素,可不设防渗层,在底泥上直接进行绿化,根据云南的气候条件,选择能有效防止雨水向堆体渗入的植物。 若在堆体上 种植农作物,则需要在堆体外部先覆盖一层防渗土层,然后再覆盖农用土层,覆土厚度依农作物的种类而定。 工程投资 及建设周期 ( 1)工程总投资 本工程近期概算总投资为 54765 万元;其中 疏浚工程费用 11946 万元,基底修复区工程费 164 万元,底泥脱水固结工程费用 23205 万元,存泥场建设费用961 万元,脱水底泥运输费用 6573 万元。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 报批稿 简本 ) 10 ( 2) 建设周期 施工工期 13 个月,同时进行脱水底泥脱水和干化底泥外运,预留 2 个月施工准备、 1 个月进行竣工验收,总工期 15 个月,预计施工时间 2020 年 8 月至2020 年 10 月。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 报批稿 简本 ) 11 2 评价区环境现状 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地表水: 根据 滇池常规 水质监测结果, 工程区中监测点的水质指标中 COD、总氮和总磷均不能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中的Ⅲ类标准要求,其中总氮超标 ~ 倍,总磷超标 ~ 倍, COD 超标 ~ 倍,其指 标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声环境: 在项目实施区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噪声监测点进行昼夜监测,选取的噪声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较好,本次监测点位全部能达标。 大气 环境: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属一类和二类区,环评收集滇池外海附近的环境空气的监测数据,该测点位于宝象河出口东面约 800m,周围主要是村民住宅,无其他工业污染源,因此,可以表征本项目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 项目所在昆明滇池附近环境空气质量满足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总体看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生态环境: 从生态角度来看,滇池 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 滇池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老化加速;③湖区泥沙淤积导致湖 床上升;④污染负荷增加,湖泊富营养化加重。 评价区主要环境问题为 水 环境 中 总氮和总磷均不能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中的Ⅲ类标准要求,此外,滇池生态系统退化等。 环境敏感目标 影响评述范围为施工 期疏浚区、 福保基地修复区、大咀子 脱水场和 小黑荞 存泥场 、浪泥湾存泥场 拟实施区域周围各 200m。 由于滇池外海水域范围很大, 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 疏浚区域 滇池 外海 水域 ;福保基底修复区和 大咀子脱水场余水排放可能影响到的 排放点周围的滇池外海区域;以及 浪 泥湾和小黑荞存泥堆场 汇水排入滇池外海区域。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 报批稿 简本 ) 12 表 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工程区域 环境要素 关心点 方 位 离场界距离( m) 影响人口(人) 环境功能 疏浚区 大气环境 声环境 海东村 宝象河以北 380 158 人/36 户 GB30951996 二类区 GB30962020 中 2 类区 严家村 宝丰湾以东、宝象 河以西 350 700 人/63 户 李家村 宝丰湾以东、宝象 河以西 350 350 人/85 户 郭家村 宝丰湾以东、宝象 河以西 360 480 人/102 户 丁家村 宝丰湾以东、宝象 河以西 370 230 人/50 户 小村 宝丰湾东北 320 300 人/60 户 小河咀村 宝丰湾以北 360 400 人/90 户 闸塘 滇池外海北部以东 250 380 人/90 户 昆明体育训练基地 滇池外海北部以北 220 GB30951996 一类区、GB30962020 中 1 类区) 海埂村 滇池外海北部以北 150 海埂公园 滇池外海北部以北 120 — 云南民族村 滇池外海北部以北 140 — 水环境 滇池外 海 项目区北、东、南 紧邻 — GB3838- 2020 Ⅲ 类 福保基底修复区 大气环境 声环境 福保村 修复区西北 50 2709 人/1019 户 GB30951996 二 类区、GB30962020 中 2 类区) 蓝色庄园 修复区以南 20 — 水环境 滇池外海 项目区东南 紧邻 — GB3838- 2020 Ⅲ 类 大咀子脱水场 大气环境 声环境 大咀子村(富善村委会) 项目区西 200 2048 人/768 户 GB30951996 二类区 GB30962020 中 2 类、 4a 区 水环境 滇池外海 项目区北、东、南 紧邻 — GB3838- 2020 Ⅲ 类 浪泥湾存泥场 大气环境 声环境 蒋凹村 存泥场西北 200 4500 人/1300 户 GB30951996 二类区 GB30962020 中 2 类区 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 类标准 水环境 滇池外海 存泥场南 50 — GB3838- 2020 Ⅲ 类 小黑荞存泥场 水环境 小黑荞村 存泥场以北 600 1300 人/800 户 GB30951996 二类区 GB30962020 中 2 类区 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 量标准》 Ⅲ 类标准 水环境 滇池外海 存泥场西北 4000 — GB3838- 2020 Ⅲ 类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 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简本) 13 N 3 工程分析 底泥输挖工程污染源分析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 工程, 底泥疏浚水下方 417 万 m3,疏浚后 万 m3。 施过程工中将产生一定的噪声、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影响环境。 疏挖工艺及污染流程见 下图。 W— 废水; G— 废气(恶臭); S— 固体废弃物; N— 噪声 图 31 底泥疏挖工艺污染物流程示意图 ( 1)水 污染源 底泥环保疏挖工程产生水污染物途径主要有: ① 绞吸式挖泥船工作过程中(包括绞吸过程和船舶移动过程)水体受到扰动而引起的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和扩散; ② 污染底泥输送到 福保基底修复区 后,脱水而产生的余水; ③ 污染底泥输送到大咀子脱水场后,脱水而产生的余水; ○ 4 在事故情况下,可能因泥浆输送管道泄露、船只漏油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挖泥船和工作人员排放的少量生产和生活污水也将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 余水 疏挖工程废水污染源, 一部分输送到福保基底修复区静止 48h 后排放余水,按照有效工作日 个月计算,每天排放余水量 万 m3/d,水平衡见图 32。 余水(入滇池外海) 万 m3 含沉降、固结量 355 万 m3 S S W 417 万 m3 污染底泥 挖泥船疏挖 粗网栏渣 固液压滤分 离 污 泥 8090dB(A) G G W 配浆池 G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 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简本) 14 输送到脱水场的泥浆,再经脱水处置时排放的余水。 按海狸 1600 型环保绞吸船泥浆浓 度 4%计,整个工程余水量为 万 m3,按有效工作日 264 天计, 年,每天排放余水量 万 m3。 见图 32 和图 33。 万 m3 万 m3 万 m3/d ( 万 m3/d) 图 32 基底修复区 水量平衡图 图 33 脱水场 水量平衡图 工程余水中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区水体中所含污染物和底泥颗粒中所富集的 N、 P 及重金属污染物,施工中只要控制住余水中悬浮物排放浓度,就能有效控制住其它污染物排放浓度。 ( 2)固体废弃物 工程设计疏挖底泥量 482 万 m3,送往福保基底修复区的底泥经过静止脱水后,底泥量约为 72 万 m3,堆积滤水后约为 65 万 m3,疏挖后的泥浆在脱水场处置的 底泥量约为 417 万 m3, 脱水后底泥含水率 60%,其堆积量 总 约 355 万 m3。 ( 3)大气污染源 疏挖工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柴油机作业中燃油排放的烟气,来源于疏挖现场的污染底泥散发的臭气,其恶臭强度一般为 23 级。 主要污染物为 H2S、硫醚类、氨及吲哚等物质的混合物。 此外,大咀子脱水场和福保基底修复区在处理底泥时存在少量的底泥恶臭气体扩散,属于无组织排放, 其恶臭强度一般为 1 级。 ( 4)噪声 万 m3/d 万 m3 万 m3 万 m3/d 大咀子脱水场 福保基底修复区(静止 48h后,必要时投加絮凝剂) 万 m3 万 m3/d 配浆池 固液压滤分离) 贮泥池 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 项目环境 影响报告书 (简本)。滇池外海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区域底泥疏浚工程项目
相关推荐
的 研究方法 和技术路线 从临床疑似病料中分离病毒,对病毒进行弱化和生物学特 性研究,筛选安全和免疫原性好的毒株制备活疫苗,研究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申报临床试验,进行中试生产和田间应用,检验疫苗的效果,申报国家新兽药,获得新兽药证书。 市场和应用需求分析 猪胃肠炎、腹泻、轮状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研制此疫苗对三种疾病的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兽医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它要求
养、安全”。 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 把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了,再平凡的事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并且把它做好,平凡的事也变得不平凡了。 产品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调整,但还有待提高。 由于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为了不断地满足新老客户的需要,[双击此处修改或 者删除页眉页脚信息 ]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3 提高产品的质量,
FAX: 0574– 82815993 WEB: : // 4 Email: ( 4) 档案 录入组:根据扫描影像 或实物档案 ,录入产权、抵押、限制档案数据; ( 5) 数据 关联组:限制数据与产权关联、抵押数据与产权关联、产权上下手整理、档案影像与电子数据关联等工作; ( 6)质量保障组 :对 档案整理组、 扫描组、录入组、关联组 的工作内容进行质量检查,并提出质量优化方案。 房管 局
制网。 并埋设永久控制点以便工程施工效正。 按监理要求每隔 20 或 40 米测量大坝断面图,并做好记 录做为记量的原始依据。 裂缝宽度< “ GB胶板及 GB 三元乙丙复合板”表面粘贴封闭处理方法; 裂缝宽度≥ 的裂缝采用化学灌浆、柔性 GB 止水材料表面粘贴封闭处理方法。 “ GB 胶板及 GB三元乙丙复合板”表面粘贴封闭处理方法 GB 止水材料性能 GB
行期间是固定不变的,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变更。 投标文件以可调整价格提交的报价将作为非响应性投标而予以拒绝。 十 一 、递交投标文件的时间、地点以及截止时间 :见投标邀请函。 投标文件的递交必须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派专人送达湛江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湛江市雷州青年运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对比 检测 采购编号: ZJCG2020133 湛江市政府采购中心 17 二部(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大道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