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工程砌体施工及验收规定内容摘要:

混凝土砌块排列 施工前应按建筑设计图,砌体特点,块型尺寸,楼层标高,芯柱 数量,梁、柱及门、窗位置等绘制混凝土砌块排列图。 砌块排列图应按下列原则: 1 尽可能使用主规格混凝土砌块; 2 砌体中混凝土砌块必须反砌,应 对孔错缝搭砌,砌块的搭接长度 不应小于 90mm,当不能保证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 3 垂直灰缝宽度和水平灰缝厚度控制在 10177。 2mm,灰缝中有配筋时 厚度为 15mm; 4 外墙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混凝土砌块应分皮咬槎交错搭砌; 5 芯柱位置的砌体混凝土砌块孔洞必须上下贯通,楼地面第一皮及 钢筋搭接处应采用清扫孔砌块; 6 门窗洞口处混凝土砌块应考虑门窗固定位置及固定方法; 7 水电预埋管线 在砌体内要布置好通道,进出墙面宜用清扫孔砌块 或 U 型砌块; 8 各种预埋件、锚固件,要根据位置选配相应的混凝土砌块; 9 预留施工孔洞,应给出施工后的处理方案; 10 混凝土砌块在砌体中的公称尺寸为块体的外形尺寸加灰缝尺寸 (例如 390mm+10mm=400mm, 190mm+10mm=200mm 等)。 9 要求与规定 根据混凝土砌块排列图,核对现场混凝土砌块的品种和数量,如 果不够,应在施工前补齐;并根据墙体排块图将块材摆放 到砌工的工作面前。 砌体施工前,应将基础平面或楼地面按标高找平,当基础顶面高 差在 15mm 以内时,可用同等级砂浆找平,当高差在 30mm 以内时,应用C20 细石混凝土找平。 然后按设计图和混凝土砌块排列图放出墙体轴线、边线、门窗洞口和梁柱中心线。 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 5m,按皮数杆控制灰缝厚度和各部位标高。 混凝土砌块在砌筑前不宜浇水,在气候炎热干燥条件下,可以在 砌筑前稍加洒水湿润。 混凝土砌块在砌筑时应清除表面污物和有芯柱部位砌块洞底的毛边。 自然养护龄期不足 28d;蒸汽(及其它方式)养护,出池(窑) 强度已达设计值 70%,静停不足 12d 及潮湿砌块不得进行砌筑。 断裂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砌块严禁用于承重墙体。 5 砌 筑 基础砌完后,应在两侧同时填土,并分层夯实;当两侧填土高度 不等或仅能在一侧填土时,其填土时间、施工方法、顺序要保证砌体不致破坏或变形。 基础防潮层的顶面应将污物泥土除尽后,方可砌筑上面的砌体。 砌筑应从转角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 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宜从两个方向同时砌筑;墙体临 时间断处应砌 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如留斜槎有困难,除墙转角处 不应留直槎外,可从墙面伸出 200mm 砌成阴阳槎,并沿墙高每三皮混凝 土砌块( 600mm),设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 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 10 承重墙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每皮设 置。 芯柱部位的砌体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楼地面砌筑第一皮砌块时,应在芯柱部位用开口砌块或 U 型砌 块砌出清扫孔,在其侧面预留连通孔,砌筑上部砌块时应确保孔洞上下 贯通,清扫孔的尺寸 不宜小于 150mm 150mm; 2 砌筑时应小心操作,防止砂浆过分地突出在芯柱空间和在其底部 的积灰,并随时刮去灰缝突出的砂浆,不得将砂浆刮下掉至要浇注的芯 柱空间; 3 在砌芯柱底部第一皮砌块时,宜在底部铺一层松散砂,以免粘结 落入物。 砌筑时灰缝应横平竖直。 水平灰缝用坐浆法铺浆,可采用专用铺 灰工具,防止灰浆落入砌块孔内,铺浆长度不得超过 800mm;竖向灰缝宜采用平铺端面砂浆法(将砌块端面朝上铺满砂浆、挤紧、用木榔头敲实)。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80%。 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砌筑砂浆强度未到设计强度的 70%,不得拆除过梁底部模板或支撑。 墙体通缝不得超过两皮混凝土砌块。 砌体中的拉结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和芯柱内,不得错放、 漏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并防止污染。 需要移动已砌好的砌块,应清除原有砂浆,重铺砂浆砌筑,砌筑 找平时严禁在灰缝中塞石子、木片等杂物。 对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均匀程度及砂浆饱满度应随 时检查并校正。 在砌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核砌体的轴线和标高。 如在 允许 范围内的偏差可在下一楼层面上予以纠正。 夹芯墙的砌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1 先砌内叶墙至拉结件的竖向高度,清理槽内的落灰和刮平灰缝砂 11 浆,设置保温板并临时固定(如有防渗要求,应同时作隔气层),再砌 外叶墙至内叶墙等高,按设计要求,设置防腐拉结件,依次重复进行; 2 先分别将内、外叶墙砌至拉结件的竖向间距,清理槽内掉落的砂 浆和刮平灰缝砂浆,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温材料和夹芯墙的防腐拉结件。 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 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和预 埋。 在混凝土砌块砌体中不得预留或打凿水平沟槽。 安装预制楼板、挑梁、过梁等,必须座浆垫平。 安装预制楼板要 准确,楼板必须堵孔。 在绑扎现绕圈梁与楼板预留钢筋时,两板端头钢筋应交接,严禁破坏板端(确保支承长度),楼板安装后应及时浇注圈梁。 现浇部位宜采用硬架支模。 在圈梁、过梁下无芯柱的部位,设置钢丝网片。 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个楼层或 4m。 伸缩缝、沉 降缝、防震缝中夹杂的落灰及杂物应清除。 施工中需要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 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雨天施工应有防雨措施,已经砌好的砌体应用防雨器材遮雨,雨 后施工时,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 砌筑高度应根据气温、风压、墙体部位及混凝土砌块材质等不 同情况分别控制,常温条件下的日砌高度控制在半个楼层或 以内。 6 芯 柱 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削掉孔内凸出的砂浆(亦可在砌筑时刮平孔 内砂浆),清除孔内杂物,校正钢筋位置并绑扎或焊接固定,封闭清扫孔。 12 芯柱钢筋应与基础或 基础梁中的预埋钢筋连接,上下楼层的钢筋 可在楼板面上搭接,一个楼层内钢筋不得多于两个接头,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40d。 砌完一个楼层后,待砌筑砂浆强度≥ 后方可浇捣芯柱混凝 土。 芯柱混凝土的浇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次连续浇注的高度宜为半个楼层,但不应大于 ; 2 每次浇注后应用小直径( D≤ 30mm)振捣棒逐孔振捣,振捣棒应 轻轻插入底部,振捣时间控制在几秒之内,初次振捣后一般过 3~ 5min, 当过多的水被墙体吸收后应进行复振,但必须在芯柱混凝土失去塑性之 前进行; 3 复振后可按本条的程序浇捣上半个楼层的芯柱混凝土至楼层圈梁 部位,并宜在两次浇注混凝土界面以下 200mm 范围内搭振; 4 当每次浇注时间间隔≥ 1h 或浇至楼层圈梁底标高时,应使芯柱混 凝土面低于最上一皮砌块 30~ 50mm,并保持自然的粗糙面。 芯柱与圈梁或现浇混凝土带应整体现浇,如采用 U 型砌块作圈梁 时,芯柱部位应采用带孔洞的 U 型块以保证芯柱上下贯通。 浇灌芯柱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落入非芯柱孔内,宜在非芯柱 孔上方放置钢丝网(其网格宜为 3mm 3mm)。 芯柱混凝土在楼层处应保持连续,芯柱部位的预制楼板应局部开 槽或采用混凝土现浇带。 芯柱施工中,应设专人检查混凝土灌入量,认可后方可继续施工。 每一层楼或每一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至少检查一次,混凝土至少应制作 一组试块(每组三块)。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尚应相应 制作试块。 13 7 一般墙面 清理砌体浮灰杂物,用水泥砂浆填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