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zl2-13型燃煤锅炉烟气袋式除尘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kgmV 3)( 理论 c)实际所需空气量为:  理论实际 nn )( 式中:  — 空气过量系数。 代入数据得: kgm o lnn 0 5 7 0 9)(  理论实际 第 5 页 即 : kgmV 3)( 实际空气 d)燃用 1kg该煤产生的烟气量中: ① 含有的水量为: m olnoh )( 2  ② 含有的 2CO 量为: moln CO 60)(2  ③ 含有的 2N 的量为: m o ln N 8 7 6 4 8 7 5 7 )(2  ④ 含有的 2SO 量为: moln SO )(2    mggm so 6 0 0 0 2  ⑤ 含有的 2O 量为: m olnO 1)()( 2  烟气量的计算 ]2[ a)标况下产生的烟气体积为:   KgmVN  则实际烟气量为: KgmVVV N 38 5 7 7 2  理论空气实 烟气中 2SO 的浓度为: 3)( mmgC SO  烟气中粉尘的浓度为: 3)( mmgC 粉尘 所以在该设计下所得的总烟气量为: mVQ Nm  式中: mQ — 标况下产生总烟气量, hm3 ; m — 煤耗量, hkg。 第 6 页 代入数据得: smhmmVQ Nm 3353  b)因排烟温度为 160 摄氏度,即 sT =433K,TTVV ss  实 代入数据得: KgmTTVV ss  实 所以在排烟温度 160 摄氏度下,烟气中 2SO 的浓度为:3)( mmgC SO  粉尘浓度为:   mmgC 粉尘 故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量为: smhmQ s 33 8 3 2 6  4 电除尘设备结构设计计算 采用板式电除尘器;电晕电极为圆形电极,固定方式为重锤悬吊式;集尘极选用平板型,清灰采用湿式均匀喷雾的方法,它具有效率高,无二次扬尘的特点。 ( 1)除尘效率  : %1001 21  c cc %%  第 7 页 式中: c1—— 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 mg/m3,一般应小于 30mg/m3否 则应加设预净化设备。 c2—— 除尘器出口允许排放浓度, mg/m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 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执行, c2=200mg/m3 ( 2)集尘极比集尘面积 f:    1 1ln1f )//( 1 32 smmf   式中  —— 有效驱进速度, cm/s,  =10~15cm/s ( 3)集尘极总面积 A: QfA 0 . 9 1 A 考虑因处理气量、温度、压力的波动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等因素影响,参照实际生产情况,取富裕系数 m=~。 因此,其需要的集尘极面积 A39。 AA  mA  则取实际集尘极面积为 2300m2 实际集尘极的比集尘面积 f39。 QAf  第 8 页  smmf 3239。  ( 4)验算除尘效率 :   f  exp1   %% x p1  ( 5)电除尘器有效截面积 F: vQF 245 mF  式中 v—— 气体流速, m/s,取 v=2m/s ( 6)集尘极极板高度 h: 由于 F=< 80m2 mFh  取 h=6m。 取宽高比为 1,则集尘极极板宽度 B1=6m ( 7)气体在电除尘器内的通道数 n: BhFn n 取 n=15 式中 B—— 集尘极间距, m,目前一般集尘极的间距一般采用200~300mm,放电极与集尘极之间距离为 100~ 150mm。 ( 8)集尘极总长度 l: nhAl 2 第 9 页 ml 23 00  由于放电极之间的间距为 200~ 300mm 之间,本设计中取电晕线的间距为 250mm ,则 每 个通道上的电晕线条数为 :  lm 取 m为 52条。 ( 9)灰斗 : 设灰斗倾斜角 60186。 ,上端口径 2m,下端口径。 灰斗高度 t: mt a   所以应设 4 个灰斗。 ( 10)除尘器总体计算 : 除尘器总高 H: hhH  mH  式中 Δh —— 集尘板以上超高部分, m,取 Δh=。 除尘器总长 L: llL  2 mL  式中 l —— 集尘板左右到进气口距离, m,取 ml 1。 除尘器总宽 B39。 : bBB  2 mB  式中 Δb —— 外恻集尘板到集尘器壁的距离, m,取 Δb= m。 支架高度 P: mP  第 10 页 取灰管长度 1m,灰管到地面高度为 2m。 5 氨法脱硫工艺净化含硫烟气 ]2[ 湿式氨法原理 湿式氨法是目前较成熟的、已工业化的氨法脱硫工艺,并且湿式氨法既脱硫又脱氮。 用氨水作为脱硫吸收剂,与进入吸收塔的烟气接触混合, 2SO 与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经与鼓人的强制氧化空气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经结晶、脱水、干燥后即制得化学肥料硫酸铵。 其主要技术特点有:副产品硫酸镀的销路和价格是氨法工艺应用的先决条件,由于氨法所采用的吸收剂氨水价格远比石灰石高,其吸收剂费 用很高,如果副产品无销路或销售价格低,不能抵消大部分吸收剂费用,则不能应用氨法工艺 [5]。 ( 1)基本原理: 氨法脱硫工艺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① 吸收过程:烟气经过吸收塔,其中的 2SO 被吸收液吸收,并生成亚硫酸氨与硫酸氢铵,具体化学反应如下: 324232 )(2 SONHOHNHSO  3422324 2)( H S ONHOHSOSONH  4242324 )(2)(2 SONHOSONH  ② 中和结晶:由吸收产生的高溶度亚硫酸氨与 硫酸氨吸收液,先经灰渣过滤去除烟尘,再在结晶反应器中与氨起中和反应,同时用水间接搅拌冷却,使亚硫酸铵结晶析出,具体反应如下: OHSONHOHSONH 2324234 )()(  ( 2)湿式氨法脱硫工艺 第 11 页 湿式氨法洗涤脱硫工艺设备主要由脱硫洗涤系统、烟气系统、氨水制备贮存系统等组成。 核心设备是脱硫洗涤塔。 ① 烟气系统:烟气系统包括脱硫增压风机、烟气冷却装置、热交换器等。 经过除尘的烟气在热交换器中冷却,在急冷段中喷水使之冷却饱和后,进入脱硫洗涤塔经氨水洗涤脱硫风机增压和热交换升温后由烟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