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工程全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 要求工期: 工程范围 包括: 土建工程(含结构、装修、消防水池); 电气工程; 给排水工程; 消防工程; 采暖工程; 通风、空调工程; 室外工程; 弱电系统;包含:综合布线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火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及应急广播系统; 招标人要求分包项目为: 玻璃幕墙( 含铝合金竖挺)、外窗 消防工程 空调设备及安装( VRV 设施部分) 变电所高压配电设备及安装(总包负责随结构部分的配电管路预埋及土建图纸反映出的预埋铁件) 桩基础及底板 弱电系统 上述工程具体包括的范围以工程量清单中要求投标人报价部分为准。 不包括 电梯工程(总包负责随结构的配电管路预埋及土建图纸反映出的预埋铁件和设备基础) 精装修工程 空管设备设施安装工程 不间断电源系统 工程建设质量 工程质量标准为合格,所有分项工程合格率为 100%,关键分部工程合格率 100%,土建单位工程合格率为 90%或以上,土建单位工程观感质量的得分率为 85%或以上。 6 工期要求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 计划竣工日期: 第三章 项目施工方案 7 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措施 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编制依据 ( 1) 工程施工图纸。 ( 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93) ( 3)甲方提供的招标文件 工程概况 施工准备 ( 1)测量人员准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该工程拟派:测量员 3 名,负责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测量放线施工方案编制与实施。 1)测量工程师均应经过 市测绘学会、 市建委等组织的正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持证率 100%。 掌握并运用国家、地方有关规定有关现行标准规范,熟悉施工现场各种测量工作和熟练使用测量仪器。 随工程进度在完成施工测量方案、红线桩校核成果、水准点引测成果及施工过程中各种测量、记录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并验线。 2)施工测量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施工测量方案、红线桩校核成果、水准点引测成果复查及施工中各种测量、填写纪录(含定位测量、高程引测、基槽验线、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各层墙轴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垂直度偏差、楼层+ 水平控制线等。 ( 2)测量仪器准备见附表 311 1)测量工具均按要求在计量检测中心办理检验手续,特别是钢卷尺( 50m)应在规定的温度( 20oC)拉力( 150N)下同时检测 4 把。 在施工期间,工地测量员、质检员各备一把标准尺,以保证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因卷尺的长度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 钢的线膨胀系数 α 一般为 ~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取 α=,若量距时的温度为t 不等于钢尺检验时的标准温度 t0( t0 一般为 20 oC),则每一整尺段 L 的温度修正系数 △ Lt按下式计算: △ Lt=α( t t0) L。 2)测量仪器管理:严格执行本公司的《管理手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控制管理程序》及本方案。 根据本工程测量性质、特点及工程任务,选择配备适宜的测量仪器,保证测量不确定度满足工程需要,测量精度、允许偏差均在规定范围内。 仪器均在检定周期内,校准状态标识明确,有 完整的计量检定档案资料。 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管指定专人负责,过程控制严格按《管理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执行。 填写运行自检记录,发现偏离校准状态及时检修,检定合格后予以使用。 仪器做到 “三防、两护 ”,在专用房间储存,全站仪等精密仪器有专项的维护管理制度,保证完好状态。 仪器的降级使用或报废同《管理程序》有关规定。 ( 3)现场准备 1)进场前对所有测量器具进行鉴定,并在使用中进行定期检测。 2)与业主方规划部门办理交接桩手续。 3)校核业主方规划部门提供的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 4)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 编制测控布置。 6)每次观测成果汇总。 ( 4)测量基本要求 8 1)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的目的。 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做到测量作业每一步均有校核。 3)根据测设场区控制网测设本楼控制网。 4)定位、放线工作在自检互检合格后上报有关部门验线。 5)保护好桩位,使用钢尺应加尺长、温度、倾斜等三差改正。 6)注意到测量工作的保密、安全,有问题及时上报。 定位及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根据总平面建筑定位图,以业主方提供的绝对坐标控制点与现有周边道路标高标志点为依据,通过计算 和测量,定出整个建筑物的红线角点控制点;以定出的红线与标高点为基础建立主体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 1)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的精度原则。 根据业主方提供的红线桩位确定场区内平面控制网的纵横向主轴线,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好、安全、易于保护的地方。 使整个控制网呈井字形控制。 2)各控制点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3)轴线控制网的布设要远离基础承台或设置在永久性建筑上,若周边永久性建筑不能满足标志要求,则在适当位 置设立标志桩进行标识,以避免基础施工过程中使控制点产生位移。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测,防止因施工或其它因素而导致控制点位移,以便及时校正。 (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为保证今后建筑物竖向施工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应根据业主方提供的个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配合总平面建筑定位图,以闭合回路法将标高引至建筑物周边设置的标志桩上以便标识,考虑到工程的施工可能会对标识点产生影响,所以对基准点要定期进行校核、调整。 2)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验,校测合格后,采用 水准测法,测设一条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依据水准点位置及现场条件),联测场区高程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水准控制点的埋设要求见附图 312 ( 3)控制网的复核 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建立后,由专业工程师会同专职测量员对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请监理及相关单位复测验收,同时做好书面签证工作。 分部工程施工测量放线 ( 1) 外围墙和轴线的测量放线 1)根据施工现场场地实际情况和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在定位桩点校测合格后,采用极坐标法和直角坐标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工作。 2)根据业主方已经给出的红线桩定位点以及总建施- 01 总平面坐标图,定出建筑物的外墙外包尺寸。 3)确定建筑物的外围四根轴线以后根据首层建筑平面图中各个轴线之间的关系,逐一放出各个轴线。 定出各轴线桩后,将各点延长定出控制桩。 ( 2)基础工程测量放线定位 1)基坑边线放线 根据第一步放出基础地下室和消防水池的轴线及已确立的场区平面控制网,向两侧引测基坑边线,进行开挖。 (塔台基础以作完) 2)标高的控制 9 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基坑边的临时水 准处;在基坑边搭设一固定支架,将标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在标尺下端吊适量重物,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同时测量。 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标尺上,下面的一台水准仪将标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 ( 3)上部结构阶段放线 对建筑物 177。 以上轴线传递采用经纬仪和线坠直接投测。 在建筑物首层内底板上测设轴线内控点。 1)首层验收合格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的等级。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底板上作控制点,每一流水段至少应埋设 4 个 内控基准点,埋设在偏离轴线 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 钢板,钢针刻画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钢筋与首层楼面地板钢筋焊接,作为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 二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并做好防护。 2)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较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3)施工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在测设细部线。 4)标高引测 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主体 结构上;在进入装饰阶段时,用水准仪将各层面的 + 相对标高线引至各层的柱、墙上,所有分项工程均以此标高线为依据进行施工。 ( 4)垂直度控制 由于施工现场场地比较宽阔,所以本工程垂直度测量采用外控法进行。 施工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物外侧。 每层外柱的轴线引测采用吊线锤法进行,每层用经纬仪进行复核外柱的垂直度。 内柱模板安装时,应用吊锤进行垂直度校核。 大口径井点降水工程 基坑降排水设计与施工 ( 1)本工程地下水位约为 6 米,主要存在形式为台地潜水,含水层为粉细砂层,且地下水丰 富;根据现场水文地质情况、基础埋深及我公司降水经验拟采用大口径井点降水方式。 ( 2)根据降水深度、基坑尺寸及水文地质条件,经认真核算大口径布设数量 11 口,间距 5米,距槽边 米,井深 12 米,设计水位降低值为槽底 (- )米。 ( 3)由于受场地地下水贮存条件及施工条件的制约,以及管井降水的局限性,各土层界面可能会有少量渗水现象,基坑开挖时,可采用堵排措施予以解决,即在喷护混凝土层面内预埋塑料管将渗水导出坡外,槽底设置 300200mm 的排水沟,渗水由槽底排水沟外排。 ( 4)降水井成井采用泵吸式反 循环钻机,此种方式可减小水泥浆比重,有利于降水,井管采用直径 400 无砂管,空压机洗井。 ( 5)基坑中间设一观测井,随时观测水位。 ( 6)降水井成井工作应控制在 20 天内完成。 降水过程控制 ( 1)在正式降水前应作抽水试验,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抽水试验结果选择泵的扬程流量,基坑开挖前至停止抽水时止,每天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记录,调整抽水速度及抽水量。 ( 2)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的渗水现象,并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施工措施,在土方开挖及做护壁过程中,对通向基坑的废旧管沟进行有效 封堵,并检查基坑外管网有无渗漏。 ( 3)在抽水维护期间,根据单井出水量确定开、关水泵的时间间隔,委派专业人员 24 小时 10 轮流值班,保证水泵正常运转及井内水位。 现场准备多台备用水泵及零配件,以便及时更换或维修,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 ( 4)发现基坑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 5)降水持续时间:土方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毕。 排水系统 抽水井采用 2″泵管将水抽至地表,与施工现场地表排水系统相连,排放抽出的水。 地表排水系统可根据现场施工要求,铺设排水汇管( 6″钢管)或排水沟 ,将抽水井直接与排水汇管相连,降水排至甲方指定的(市政)排水口。 降水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及预防措施 根据现有土力学参数和我们掌握的经验参数,分层计算粘性土和砂性土的固结压缩量,其叠加值即为最终沉降量,经测算不会超过 15mm。 根据我公司多年的降水经验,只要从成井工艺上控制抽水含砂量,不使含水层固体颗粒流失,由此引起的地层压缩量微乎其微,地面建筑不会有任何影响。 ( 1)沉降范围: 根据数值法模拟结果,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以降水井周圈为沉降中心,主要沉降范围(一般测量手段能监测到的范围)以此沉降中 心向外幅射 50m,降水沉降监控测点可主要在此区域内呈园状布设 2 圈,由于沉降量极小,且基本为均匀沉降,故降水对周围建筑物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 2)确保降水不引起地面沉降的措施: 1)在成井过程中,保证砾料质量,所有滤水管包尼龙纱网,抽水含砂量小于五万分之一,采取均匀布井方法,均匀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2)当抽水达到要求的稳定降深后,调整水泵的数量,以控制总抽水量,尽量避免过多地抽取地下水。 3)经常分析地面沉降观测点的监测资料,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地面沉降测量措施 保护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的安全, 防止发生沉降,应对道路和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制定相应措施。 ( 1)测点的选取及布设 在首都机场东区塔台的四周个设置 1 个观测点,测点用 φ18 钢筋埋入周围建筑物大角处,用干硬性水泥捻实牢固。 ( 2)测点布设 本次沉降监测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测量控制网,在远离拟建物 100 米外选建两座基点,作为测量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的起始点。 ( 3)观测等级及周期 1)沉降观测等级:四等( DS3 型仪器,往返观测) 2)在对拟建建筑物进行降水之前开始第一次测量,其数据作为以后测量成果计算的起始数据,并用其来分析与判断沉降变化。 降 水开始后对观测点每天观测 1 次,达到降水深度后改为 25d(天)观测 1 次,同时对变形测量记录及时整理分析,当建筑物出地面时停止该项测量工作。 主要机械用量: 降水机械用量见附表 313 土方工程施工方案 土方工程是影响工期的主线,各分项工程都要围绕这一主线组织施工。 要抓好连续突击作业,同时采用分区、分层、分步交叉流水作业。 挖土机逐层开挖工作面,并严格按照设计的分层 11 开挖深度进行,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保证土方施工进度。 土方工程的施工关键是土方运输,因此要合理布置现场道路 和出入口,合理规划卸土场地优化运土路线,安排好作业时间,做好车辆分流,减少道路拥挤,行车路线尽量用循环路。 土方开挖前的现场及技术准备工作 ( 1)施工机械及机具: 1)土方工程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见附表 316: 2)一般机具有:铁锹(尖、平头两种)、手推车、小白线或 20 号铅丝和钢卷尺以及坡度尺等。 ( 2)现场准备工作 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根据建筑红线控制桩和水准点,进行场地控制网测设、自然地面标高的测量。 3)确定行车路线, 开设现场出入口。 4)现场施工用水、用电等准备工作已经做好。 5)为了保证汽车上路不污染路面,在现场的出入口设置清扫装置,并在上面铺设铁篦子。 此外在大门口往外一定范围内的马路上铺设苫布或其他材料,以备在施工时,保持路面环境的清洁。 6)及时到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好交通、城管、市政、市容、环卫等有关手续。 7)预先选好卸土点,并办理相关手续。 8)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9)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 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 ( 3)技术准备 1)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便指导施工。 2)组织对各工序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并有详细的交底记录,方可进场作业。 3)定位放线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测量仪器,都要做好计量检测,并取得检测合格证。 4)进场后根据基坑开挖总平面图及剖面图进行定位放线,做好轴线控制桩和基准水准点,并进行妥善保护。 定位放线经自检后,请监理复验,合格后再撒槽口灰线挖槽。 施工流程及工艺 ( 1)施工流程 1)土方施工顺序 场地平整 →室外道路路基施工 →基 础开挖 →基础底板施工 →地下室施工 →基础回填土 →主体结构施工 2)开挖形式 “中心岛 ”式开挖形式,即先沿基坑边线开挖,给每层土钉的施工创造出 3~4 条带形作业面,坑中间的土便自然形成了 “孤立岛 ”。 8m 范围内,分层开挖,不得超挖,每层挖土厚度 左右(即土钉排距)。 ,方可开挖下层土方,一般喷射混凝土层面 24 小时后即可开挖下层土方。 “中心岛 ”和运土车道,可自由开挖。 ,并及时报告业 主,在甲方指导下进行处理。 12 20~ 30cm 时,用人工清理槽底。 (土方坡道留在基坑西边中部): ① 对于最后坡道收口处,将边壁开挖出一缺口,把坡道降低 3m 左右即可将槽内余土挖尽。 用两台挖土机倒土。 如不能尽意,则用汽车吊吊土。 ② 将缺口内斜坡道按照设计打上土钉,用钢筋内端与土钉相焊接,外端与边坡壁面取齐,之后在面层网筋并与之相连结。 ③ 在网筋靠近边坡的内侧,用模板或土袋挡起,外侧用喷射混凝土按照要求和支护的壁面喷平取齐。 ④ 用余土将坡道填平。 ⑤ 将场地内的余土全部清理干净 . 3)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的配合 土方施工应与土钉墙施工及排水密切配合,采用多机组、分班次、立体交叉连续作业,做到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 土钉施工位置,应先将土体挖至土钉位置处下 ,然后进行土钉、护坡护壁施工,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其强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槽的开挖。 开挖边坡应尽可能与设计边坡接近,然后采用人工削坡修整,现场设专人负责挖方与土钉施工的协调。 4)挖土流程 立塔及设备进场 →场地平整 →施工放线 →清槽收土 →马道收尾 →打钎验槽 →后续施工 5)运土施工流程 挖土装车 →出口处清扫轮胎 →出场外运 ( 2)主要施工工艺 1)根据以上特点,本工程采用斗容量 ~ 反铲挖土机,配备 15t~ 25t 自卸式载重汽车,分层开挖。 由于场地内土质一般,所以本工程土方开挖除车库西侧采用自然放坡开挖外,其他边坡采用局部放坡、土钉墙和护坡桩支护。 考虑到水位较高,且降水量较大,所以本工程土方开挖的放坡系数初步定为 1: ~ ,局部护坡系数为 1:。 开挖的方式均应采用满堂红开挖的方式。 土方开挖应先沿基坑周边开挖几处,验证地质勘查报告提供的土质情况是否准确。 2)土方工程施工的关键是施工组织,要制定好组织措施, 合理进行机械配备,规划好工作面和开挖顺序,才能保证持续高效的施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