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轨道交通工程隧道通风防尘专项方案内容摘要:

尘含量达标。 六 、 施工通风安全措施 施工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以“合理布局,优化匹配,防漏降阻,严格管理、确保效果” 20 字方针,作为施工通风管理的指导原则,强化通风管理。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为核心的通风管理制度和组建专业通风班组,通风班组全面负责风机、风管的安装、管理、检查和维修,严格按照通风管理规程及操作细则组织实施。 项目部定期根据通风质量给予通风班组兑现奖惩办法。 施工通风主要岗位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测风员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⑴危险源:风表选择不准确;风表不完好;作业环境不完好;测风地点不符合规定,人员操作不熟练;测量数据记录不准确或测风报表填写不正确。 ⑵管理标准: 测风时,测风员根据风速的大小选择相应量程的风表进行测风。 隧道每 10 天至少进行 1 次全面测风,测风地点、位置、测风周期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测风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在无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要选择测风断面规整、无片帮、空顶、无障碍物、无淋水和前后 10m 内无拐弯的巷道。 测风员在同一地点测风时要测量 3 次,每次测量结果误差不超过 5%,否则加测 一次,结果取平均值。 每次测量结束,测风人员必须将测量数据准确地填写在测风记录手册和记录牌板上,并编制通风旬报。 每次测量结束,测风员、质检员必须将测量数据及时填写在记录手册上并汇报。 严格按反风程序的时间汇报。 两人要相互配合。 ⑶管理措施: 分工区管理人员随时对测风员测风时选择的风表进行检查,发现选择的风表不符合规定,进行处罚。 8 测风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安全技术工种操作资格证后,持证上岗。 .熟悉所用风表和其它仪器的性能和参数。 熟悉隧道通风系统,掌握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 测风时要避开隧道内内行人、行车频繁的时间 ,避开附近风门开、关频繁时间,测风时不得有人员、车辆经过。 项目部安质部每旬对测风员所测量的数据与现场的实际风量进行一次校核,发现与现场出入大,应重新测风。 分工区技术人员将测风员、瓦检员汇报上的数据进行核查,发现误差大,责令其重新测量。 利用班前会教育员工遵守纪律、增强时间观念。 主要通风机司机风险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 ⑴主要危险源: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未按要求佩戴绝缘用具。 未对风机主要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未按开停机顺序操作。 ⑵管理标准: 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熟悉通风机结构性能、工作原理、技术特征、供电系统和控制回路,以及通风系统和各风门的用途等情况,能独立操作。 作业前必须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填写工作日志,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当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停机时,备用通风机必须在 15min 内启动,并正常运转。 ⑶管理措施: 不得随意变更保护装置的整定值。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时应用绝缘工具,并按规定的操作顺序进行。 除故障紧急停机外,严禁无请示停机。 严格按照上级命令进行通风机的启动、停机操作。 通风管理制度 一般规定 ⑴风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必须严格遵守风机的操作规程,熟悉通风系统性能。 9 ⑵隧道通风系统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行,运行期间应加强巡视及维护工作,保证通风系统各项性能、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⑶保证隧道 24 小时连续不间断通风,风量、风压必须满足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不得随意停风。 ⑷风机设置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确保正在使用的通风机出现故障后能在 15min 内启动备用通风机,保证隧道通风和正常作业不受影响。 通风系统定期检查制度 ⑴ 工区组织每周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架子队长每天对通风系统必须作例行检查,通风工必须做好日常巡查。 ⑵通风系统运行正常后,每 10 天进行一次全面测风,对掌子面和其他用风地点根据需要随时测风,做好记录。 ⑶每 7 天在风管进出口测量一次风速、风压,并计算漏风率,风管百米漏风率不应大于 1%,对风筒的漏风情况必须及时修补。 ⑷建立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档案,档案包括各种检查记录、调试记录、测量记录、维护记录、运行记录等。 ⑸值班人员每天按班组对通风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记录,架子队长每天、主管副经理每周分别对运行记录予以审核、签认,并 由物设部负责建档保存。 ⑹周用风速测定仪对风速进行人工检测,检测结果与自动监控系统相应时间、位置、风速值进行核对,确保风速满足施工要求且回风巷风速不得低于 1m/s。 通风管理交接班制度 必须实行通风班组交接班制度,交接双方签字认可,对上一班存在的问题、隐患、需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状态等必须交接清楚,交接班记录由架子队长每天定时予以审核签字。 施工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A、风机安装 ⑴风机支架应稳固结实,避免运行中振动,风机出口处设置加强型柔性管与风管连接,风机与柔性管结合处应多道绑扎,减少漏风。 ⑵通风机 前后 5m 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