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塔制作安装方案内容摘要:

校正,焊接,再测量、校正固定,内打磨、 X 射线查等几个步骤。 测量工作包括:直径、垂直度、壳体上平面水平度、壳体中心偏移。 施工班组 应配合相对固定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并作出详细的测量记录。 吸收塔 组对 吊装方案 : 1吸收塔直径 11 米,高 米,采用群桅倒装吊装工艺,由多根桅杆组成承载体系,多点同步提升进行吊装,见附图一。 临时烟囱直径 米,高 米,拟采用 200T吊车吊装组对。 2吸收塔直径 米,高 米,措施同 1吸收塔。 在塔底板组对焊接完成并经检验合格后,在底板的塔壁内侧均匀设置 20 根独立桅杆,每 第 10 页 共 17 页 一根桅杆顶部悬挂一个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承重吊钩吊挂到已组对焊接好的塔壁下方的吊耳上,塔底中 央设置一根φ 219 8 的中心立柱以固定各个桅杆的缆风绳,将 20 个电动葫芦调整正常,均匀受力,各电动葫芦同步提升。 1吸收塔设 20 根桅杆和 20 个电动葫芦。 以下均以 1吸收塔为对象,进行方案的详细规划。 独立桅杆采用φ 219 8 无缝钢管,桅杆高 4m,中心立柱和桅杆底部均增加一块 10mm厚的垫板同底板焊接,垫板的大小除满足不小于立柱和抜杆的底部横截面外,另须根据组立位置而定,即保证垫板同塔底板的连接焊缝设置在底板允许焊接的部位,而不影响底板的底面防腐层。 独立桅杆顶部设置一吊耳悬挂电动葫芦,吊耳采用 25mm 厚钢板制 作,吊耳穿过桅杆无缝钢管的中心,两端同桅杆焊接,见附图二。 塔壁内侧的承重吊耳采用 25mm钢板制作,见附图三 ,该吊耳同塔壁的连接焊缝长度,视吊升重量不同可有所调整,但吊升最大重量时,吊耳同塔壁的连接焊缝长度,吊耳每侧应为 180mm,焊缝高度不小于10mm。 中心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各设一个 10mm 的环板,同立柱焊接,环板周圈均布钻 20个φ 30 孔以固定 20 个方向的桅杆风绳,见图附四。 桅杆缆风绳采用 6 19φ 14 钢丝绳制作,桅杆同立柱底部间的斜拉缆风绳采取间隔设置,即每隔一桅杆设置一根,共设 10 根。 塔体组对从顶部 第一圈板开始,依次组对吊装。 在塔体顶板组对前,先在塔内搭设临时支承架子,架子上部平面略高于吊装桅杆顶面。 在组对 2 圈壁板后,利用吊车将顶板同塔体组对、焊接、吊升。 然后利用吊车配合将塔顶和出口烟道组装到塔体上 , 再依次组对以下圈板。 桅杆、索具强度校核 桅杆受力计算 采用倒装吊装工艺,塔体底层圈板和底板荷载不计,但应增加随塔体提升的塔体内外件荷载 (设计图不全 ),吊装荷载如下: 烟气进口 17118kg 烟气出口 26361kg 塔体从顶圈到第二圈 84764kg 塔体内件 约 30000kg 吊装总重量 158243kg 摩擦及不平衡系数取 采用 20 根桅杆吊装,每根桅杆受力 P= 158243*桅杆用φ 219 8,桅杆高度为 4000mm 中心立柱 选用φ 219 8 无缝管制作,高度为 4000mm 桅杆顶部承受的垂直计算荷载 P 顶 = P= = 桅杆顶部承受弯矩 M 顶 =P 顶 (( 50+65) +)= mm 桅杆中部承受的垂直计算荷载 P 中 =P 顶 + (25 2 ) =+1764= 钢管材料特性参数: A=π( 21922032) /4= I=π( 21942034) /64= 第 11 页 共 17 页 W=π( 21942034) /( 32 219)= r= 2192+2032 /4 = λ =l/r=400cm/= φ = 桅杆顶部截面验算: σ顶 = P 顶 /A+M 顶 / W =+=+[σ ] =145N/mm2 桅杆中部截面受力 σ中 = P 中 /A+M 顶 / ( W *φ)= += N/mm2[σ ]=145 N/mm2 基于以上计算,采用此种桅杆,可以满足所有吊装荷载。 从计算可知,由于桅杆的内力均小于许用应力值,故每根桅杆均可承受 10 吨的吊装荷载。 现采用的 10 吨吊装电动葫芦,额定荷载为 10 吨。 风载荷 按照起重规程规定,不容许在超过 5 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 故按 6 级风的工作状况下计算风载荷。 W0= ,迎风面积按 10 米分段计算。 (按 A 类地面粗糙考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