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美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内容摘要:
毕业生工作情况,争取更多就业岗位。 积极筹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院就业指导中心根据学院特点,以平均每周两场专场招聘会的数量召开校园专场招聘会22场。 岗位200余个,招聘人近人。 充分利用就业网,学院就业工作群等宣传平台,共发布招聘信息100条,就业岗位300余个,招聘人数多达3000人,4月29日首次举办20XX年大型校园招聘会,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多达61家,是历年来我院最高,提供岗位260余个。 收到934份简历,156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极大拓宽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在毕业生作品展期间就业指导中心积极邀请之前保持联系的企业来到学校参观学生的毕业作品,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毕业作品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学生也可以通过毕业作品“用事实说话”展示自己的才能。 希望在离校前帮助学生做好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搭建就业桥梁。 积极搭建网络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自开通“XX美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以来,经过三次重新改建,现在实现了动态管理,我们做到了信息的及时更新,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相关政策。 经学院审核后,用人单位可通过“委托招聘”栏目在就业网上发布需求信息,毕业生可进入“天美人才库”在网上注册简历,进行网上求职。 就业网站受到了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从3月26日—4月7日,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到各院系开展就业指导、就业程序讲座8场,通过讲座强化危机意识,敦促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抓紧时间签订就业协议,以免错过好的就业机遇,并对国家、XX市以及我院关于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宣讲,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印发《XX美术学院20XX年就业指南》。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学院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应征入伍”、“见习岗”等工作,我院有一名同学参加了西部计划支教项目,到甘肃。职业美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相关推荐
机会。 同时,通过建设“职工书屋”,也可以推动和促进各级政府加大工作力度,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使一线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群体获得文化实惠。 加强领导,明确分工,把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首先是市总工会加强了对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的领导,按照《 关于开展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件精神进行专题研究,分管领导总负责,分管部门做好具体工作。 在不同行业工会中确定 13
为我遇到一个还挺照顾我和帮助我的店长,至少不会像翟坤一样遇到一个正式严肃的店长,第一天上班就被骂得狗血淋头。 是的,我很幸运,我需要感恩,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进步。 从同伴们分享的实习期间的得与失中,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看到了自己仍需要改进的不足。 首先,我发现了自己与店长的交流还不足不充分,不足够。 有时候我发现自己有些地方弄不懂时,总是先习惯于去问其他店员而不是店长
如 ①参观企业“ 6S”现场管理 环境。 在推行初期,联系校企合作的企业,组织学生 到 企业 参观 “ 6S” 现场管理的环境, 增强学生对企业 实行 “ 6S”管理带来的效益的 感性的认识 ; ②观摩“ 6S 管理 ” 宿舍样板房”。 举办 “ 6S管理 ” 宿舍样板房” 的 观摩 、 学习 及 竞赛活动 ,要求每位学生都按照样板房的标准去整理自己的宿舍 并进行评比,对得分高的宿舍颁发流动红旗
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法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要求,我局制定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已经国家统计局审核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 局 二 ○ 一 ○年一月十九日 3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制度
批复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较重和严重的建设项目,单位应当在完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经专家组技术评审通过后,向当地安监部门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申请,经安监部门审核和竣工验收,作出合格批复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参加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评价技术审查 、初步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审查和竣工验收等,对职业卫生专篇
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对有意愿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和已在岗的农民工,包括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企业在岗农民工、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类人员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技能提 升培训。 四、具体措施 1.实施分类培训。 以县职教中心为主导,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以及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我县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分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