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挤密桩试验总结内容摘要:

3. 质量控制 ⑴严禁使用过时、过夜水泥土。 对已成好的孔要 及时回填夯实,不得长时间空孔放置。 ⑵ 施工过程中,设专人监 管 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 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情况,待设计人员确认及采取有效措施(或变更设计)后,方可继续施工,并详细记录锤击次数和振动沉入时间、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⑶ 在成桩过程中,随时观察地面升降和桩顶上升,桩顶上升过大就意味着断桩,要调整成桩施工工艺。 ⑷ 雨季或低温季节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灰土和土料淋湿后冻结。 ⑸ 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报监理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⑹ 水泥土挤密桩 采 用 每层填料 为 2S(厚度 20 ㎝), 夯击次数 9 次。 2017年 10 月 28 日开始进行水泥土挤密桩试桩施工,共成桩 3 组, 每组 3根 ,共计 9根。 成孔设备为 履带 式柴油锤沉管桩机,成孔时间 6~ 7分钟。 拌和设备采用灰土搅拌机 ,水泥土配合比由现场试验人员按设计要求调配。 夯实设备为夹杆锤自动 夯填机 :夹杆锤锤重 220 ㎏,锤直径 25㎝,落距 50 ㎝。 我项目计划采用三套方案试桩,以确保最佳试验数据。 试桩方案 1: 364,244,2412三根桩采用 每层填料 为 2S(厚度 20 ㎝), 夯击次数 9次。 试桩方案 2: 2416,2420两根桩采用 每层填料 为 2S(厚度 20 ㎝), 夯击次 数 12 次。 试桩方案 3: 2816,2820两根桩采用 每层填料 为 4S(厚度 40 ㎝), 夯击次数 12 次。 夯实完毕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环刀取中心土、桩间土检测其压实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测结果详见附表) ****高速 **至 **段工程项目经理部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7 环刀法取样检测压实度 滴定试验确定水泥参量 夹杆锤自动 夯填机 填料 实验室检测人员现场记录 ****高速 **至 **段工程项目经理部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8 加水装置和分料装置 第四章 质量 检验 水泥土挤密桩的质量检验包括桩 长 、 桩径 、桩 体压实度 、桩间土 压实度 等。 桩孔完成后,应立即检查孔位、垂直度、桩径和深度等。 桩身质量采用成桩 7 天后钻孔取样方法进行干密度测定。 桩间土处理 效果检验: 桩间土 压 实度 是根据桩顶以下 环刀取样的 方法进行干密度测定,在桩间形心处,取样测定干密度并进行 湿陷性试验。 试验结果: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结果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备注 1 桩长 10m 10m 是 ****高速 **至 **段工程项目经理部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9 2 桩径 是 3 桩体压实系数 ≥ 是 4 桩间土压实系数 ≥ 是 5 水泥土配合比 10% 10% 是 第五章 结论 根据试验桩的数据整理分析及试验桩的结果,确定 相关 施工参数 及对首件中不足之处的改进 ,以指导后期的现场施工及控制施工质量。 1. 确定水泥土配合比 为 1:10 确定水泥土拌和配合比为: 1:10,最佳含水率为%。 ,沉管直径 40cm,长度满足施工要求,桩身需标示出10 米刻度线。 ,一个班配备 6名工人。 夯填机 锤头直径确定为 25cm,锤重 为 220kg。 ,每次投料时间为 2s,填料虚铺厚度为 20cm,每层填料夯击次数为 9次,桩体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六章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⑴ 桩位撒白灰布置后保留时间较短,施工中桩位偏差较大。 ⑵打桩机到设计深度后提管过快,导致孔底回路土较多。 ⑶夯填机皮带松垮,成桩后底部有大量洒落的填料,造成浪费。 ⑷ 采用袋装水泥浪费太大污染环境且计量工作量大。 ⑸现场车辆太多倒车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⑹露天水池使得杂物落入其中污染水质。 ⑴ 桩位布置时需用钢筋头打入地面,将 白灰 灌入其中,以保证桩位长时间的保留,并且移动桩机时注意保护桩位。 ****高速 **至 **段工程项目经理部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10 ⑵打桩机至设计深度时要停留 10s 左右再提起沉管,同时成孔时深度要比设计深度多处 10 ~ 20cm,以保证桩长。 ⑶对夯填机的皮带应更换或者将空隙采用挡板挡住,以减少填料浪费 和保证 场地的整洁。 ⑷加强对桩身倾斜度的控制,采用吊锤对管身进行测量,以保证施工质量。 ⑸安装水泥罐既解决了水泥计量工作量大的问题也对环境污染降到了最低。 ⑹现场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⑺露天水池会让杂物落入其中污染水质我们的解决 方法是采用“上覆”即上部覆盖塑料布。 拌土机安装水泥罐 ****高速 **至 **段工程项目经理部 水泥土挤密桩工艺性试验总结 11 水池上部覆盖塑料布 现场车量安装行车记录仪 第七章 总结 通过 AK0+415~ AK0+775 段落的水泥土挤密桩的试验桩施工,我项目部的施工方案、人员和机械配、施工工艺、工地标准化施工等要求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可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