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示范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ge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8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国内进修、技能培训、参与 工程建设 , 培养一批能进行水利水电生产性科学研究、开发 推广 新技术,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在水利行业和全国水利高职高专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及教学骨干 ;加强与水利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聘请具有丰富 地质勘察 经验 、熟悉 岩土 工程 施工 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 建成一支 以专业带头人为 主导 ,以专业 骨干教师 为 主 体, 校企互通、 动态组合 、 具备 “双师素质 ”和 “ 双师结构 ” 的专业教学团队。 其中, “双师 素质 ”教师占专职专业教师总数的 100%;兼职教师占 团队 教师总数的 60%。 研究 制定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教师职业能力的认证标准,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并逐步完善专业 双师 教师的 培养 制度。 实训条件建设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与企业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和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 ; 重点 完善 地形测绘、地质勘察、岩土施工类实训场所 ,使校内实验实训室达到 16 个,新开发 4 个生产性实训项目,成为融实训教学、师资培训为一体,具有示范作用的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实训室。 在现有基础上,增建 一批 能长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 10 个。 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管理、实训基地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及辅导教师管理制度在内的管理系统;制订生产性实训、技能鉴定、职业培训配套的教学文件(包括指导书、音像资料、考核方法、成绩评定等);创建顶岗实习的 “工作经历证书 ”制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辅导制度。 4 专业建设内容 构建 工学交替 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地质勘察 一般在深山野外,具有工作环境艰苦,建设工期限制严格, 技术水平要求高 的特点,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适应期”和“稳定期”需要较长的时间。 为了 培养生产一线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使学生尽早适应生产 四川水利职 业 技术学院 水 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9 环境,了解生产过程和特点,较好地实现由学生向生产者的转变,本专业实施 工学交替 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方法是:新生入校后,经过 2 个学期的职业核心能力 和 专业 技术平台教学, 使学生初步具有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 工程地质 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利用第一个暑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生产中进一步加深对 地质勘察、地质构造的 认识,培养学生的 地质 读识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感受 地质勘察 的环境、程序、特点。 然后,再通过第三、第四学期进行专项技能和部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训练,使学生具有 水文地质 、 构造地质 、 地形地貌、土力学、 工程力学、 水文地质分析与计算 等专业知识、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再利用第二个暑假进行顶岗实习,在生产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岗位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 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最后学生参加第三阶段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 这样,学生通过学习→顶岗实习,再学习→再顶岗实习,再学习→再顶岗实习,三个轮回,学生的专业技能层层递进,职业素质全面提升,较好地实现由学生向生产者的转变,避免了就业后再出现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 利用暑假 学生交替进行顶岗实习,可以使 学生 主动适应水利水电生产的需要,较好地调动了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局面。 创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技术路线,如图 1所示。 图 1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流程图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校企合作,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由 行业 专家、工程技术人员, 地质 教育专家、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 四川水利职 业 技术学院 水 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10 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总结教学改革经验,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切入点,打破知识 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按照 工程地质勘察及岩土工程施工 的工作过程,遵循认识规律构建基于 工作过程的地质类专业课程体系。 分析地质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分析是对地质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 , 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及素质。 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 制 定 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 职业能力 课程教学标准,规范教学过程 根据工作任务分析表,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门类。 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式 、技术理论 与技术实践整合式 、 技能鉴定与学历教育嵌入式的 课程结构。 文化课发挥为专业课的服务功能, 具 有浅显性、宽泛性、生活性。 在对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 课程进行整合,把能够体现本专业职业能 力 培养的 《 水文地质基础 》、 《 水文地质计算与应用 》、《 构造地质 》、《 土力学 》、《 工程地质勘察 》 、《 岩土工程 》 6 门课程作为本专业的 重点建设 课程。 在建设期内,制定出满足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的 6 门课程标准和教学文本 ,规范课程教学。 编写融 “ 专业教学、职业培训 ” 于一体的 6 门教材 与 地质勘察 单位和施工 企业合作,按照 “ 工学结合 ” 的人才培养模式 和 高技能人才 培养的特点 、 规律,制 订 《 水文地质基础 》、 《 水文地质计算与应用 》、《 构造地质 》、《 土力学 》、《 工程地质勘察 》 、《 岩土工程 》 6 门专业教材 并制作配套的教学 课件。 教材内容 要 充分体现 水利 职教特色和职业岗位的需要,使 “ 专业教学、职业培训 ” 有机融合,贯穿于教材之中。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课程建设方案见表 5。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计划及经费预算见表 6。 建设“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构建的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这是因为每次 学生顶岗实习,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否则就难于满足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要求,而每一个专业技 四川水利职 业 技术学院 水 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11 能的掌握,只有通过“教、学、练、做”才能实现。 另外,本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均为项目化课程,学生要通过完成每一个项目,学习专业技能,而要完成项目任务,就必须将“教、学、练、做”融为一体。 “教”:是教师针对项目任务,在具有生产氛围的专业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型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按照工作过程,教会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技能、生 产工艺等。 在通常情况下,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型工作项目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学团队成员的组合,包括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学”:是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专业技能。 学习一般是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共同研讨,通过完成作业,制定工作计划,选择完成任务的方法,列出工作步骤和采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等学习环节进行学习。 学生完成的作业、制定的工作计划等,每一道工作都需要教师批改、批准,对于共性的错误,需要教师讲解,予以纠正。 因此,学生学习 的过程就是教师施教的过程。 “练”:是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完成项目任务的相关知识、工作方法、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按照教师批准的工作方案在具有生产氛围的实验实训中心分组对某一项专业技能或工作环节的重复训练,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相互学习指正,共同训练。 学生在分组练习时,需要相互之间更换“角色”。 “做”:是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了某一项专业技能之后独立或分组完成某一项生产任务。 任务完成之后,通过个人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表 5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 建设方案 课程名称 课程改革内容 课程改革 成果 课程 负责人 经费预算(万元) 完成 时间 参与企业 水文地质基础 课程标准建设、 教材建设等 教学标准、文本 、教材 杨绍平 四川水利院 水文地质计算与应用 课程标准建设、 教材建设等 教学标准、文本 、教材 邵虹波 文吉仁 都江堰建筑勘察设计院 构造地质 课程标准建设、 教材建设等 教学标准、文本 、教材 王义平 闫宗平 四川 古建筑设计院 四川水利职 业 技术学院 水 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12 课程名称 课程改革内容 课程改革 成果 课程 负责人 经费预算(万元) 完成 时间 参与企业 土力学 课程标准建设、 教材建设等 教学标准、文本 、教材 严 容 杨 斌 万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地质勘察 课程标准建设、 教材建设等 教学标准、文本 、教材 缪勉一 李 姝 四川水利院地勘分院 岩土工程 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等 教学标准、文本 、教材 刘建明 闫 胜 万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表 6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计划及经费预算 序号 内 容 数 量 项目建设期规划数量 经费预算 (万元) 2020 年 2020 年 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含考核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1 1 / 2 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设(含考核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6 6 / 3 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含教学课件) 6 6 合 计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各种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等 丰富多彩 的课外训练活动 , 调动学生 学习 的积极性和创造 力, 培养创新意识 、竞争精神 和团 队 精神。 本专 业设计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见表 6。 表 7 水文与工程地质 专业创新能力活动一览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计算机技能大赛 测量操作技能比赛 专业知识辩论会 数学建模大赛 专题讲座 工程考察 工程识图大赛 地质 绘图技能比赛 钻探与灌浆技能比赛 专业社会调查 计算机绘图技能比赛 岗前培训 建设一支精通 工程实践 的 “ 双师 ” 教学团队 建设目标 到 2020年专任教师达到 28人以上。 教师与学生比例达到 1:14。 专职教师与兼 四川水利职 业 技术学院 水 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 13 职教师之比接近 5: 2。 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 60%以上。 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达到 35%以上。 专业课与实践课教师结构达到 6:4。 并且高级、中级、初级职称达到 4:4:2合理比例。 专任教师队伍中老、中、青教师比例达到 2:5:3合理的年龄架构,促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内容及实施措施 ( 1)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一名讲师以上职称,具备硕士学位的双师结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定期培训,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成为业务能力较强 的教学能手,最终成为专业带头人。 从校外实训基地引进多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达到国家级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把握制造业发展动态,具备企业运行管理经验的技术管理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并且进行职教理论的培训。 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研发团队。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计划引进 3名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 1人。 ( 2)引进和培养骨干教师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的双师结构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拓宽教师视野,更。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示范建设方案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xx
渗 漏检验仪器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的规定。 本规范由网友 ershibasui1474 打字 10 表 渗漏检验仪器技术指标 仪器名称 技 术 指 标 量程 分度值 精度 压力表 MPa 级 电子秒表 > 3h 1s 1 级 加压水泵 能保证连续加压 渗漏检验前,应酋先安装连接好渗漏检验装置,打开泄压排水孔,接通进水 阀门 ,注人自来水,当 泄压 排水孔排水时关闭泄压排水孔,启动加压水泵
水库移民工程下闸蓄水移民搬迁安置综合监理专题报告
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 2020 年 12 月《 xx 河水库移民工程建设征地移 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送审本),由 GG省移民开发局委托 GGKF 中心组织审查, 2020年 1 月经进一步评审讨论,补充修改,完成了《 xx 河水库移民工程招标设计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规划设计报告》(审定本)编制工作 ,2020 年 3 月 GG 省移民开发局审查批复了实施规划报告。 3
盾构始发井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技术交底
层递减和 “一刀切 ”,对那些经验丰富、事业心强、工作得力、年龄较大的干部,要注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努力实现班子成员知识结构相长,经 历经验互补、性格气质相容,达到班子团结和谐、共同干事创业的目标。 三是 要做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配备工作。 换届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时机。 要选配好优秀年轻干部,打破在一些特定群体中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积弊,加大跨地区、跨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