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系列资料内容摘要:

必要性,本 部分易遗漏 )、大纲编制过程等; 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依据,要注意分层次,不要把无直接关系的都列出来。 本章的主要内容见水利部 [1999]288 号文件的要求,但应注意: (1)增列工程特性表,要列出与水土流失直接相关的内容,如建设规模 (含工程等级 )、总投资、土石方量、渣料场的数量及规模、工程占地面积等。 (2)对工程总体布局、分区或分标段的土石方平衡、施工组织(含施工工期 )、施工工艺和方法应作重点介绍和分析,从中找出 2 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施工活动和工序。 (3)增加水土流失影响 因素分析表。 (4)简要介绍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当地水土保持区划(三区 )的关系等,要明扼要。 对点式工程专指防治责任范围内,线型工程多数以乡、县为单位。 4.编制总则 (1)编制原则:要突出本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照搬照抄,过于空泛,与其他的方案大纲应有区别。 (2)方案目标:提出 6 项量化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指编制单根据项目及项目区自然状况提出的目标,供方案编制时指导措施布局,并在方案结论中予以阐述。 (3)责任范围:确定责任范围界定的原则,对征占地情况叙述清楚,明确项目建设区;对下阶段需 深入做调查的区域 (主要是直接影响区 )和内容应予明确。 (4)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应明确方案编制深度,原则上应为工程可研阶段深度。 对已经开工的补报项目应为初步设计深度,但无设计资质 (丙级以上 )的不能编制初步设计深度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工程 (按方案设计 )全面到位,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为工程竣工后的第 —年。 (5)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和评价:对其防护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主体设计中与水土保持要求的不足部分,说明方案编制的重点内容,并纳入水土保持措施防治 体系。 (6)对主体工程比选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和论证。 3 用表格说明下阶段需调查、勘测的范围、内容及相应的方法,特别是要明确需实测的内容。 对于在建工程,应对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和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进行现场调查。 预测的目的在于指导方案措施布局,应分区、分类型、分时段进行。 (1)明确时段、区段划分 (建设类项目指建设期,生产类项目还应包括运行期 )。 (2)提出预测方法、有关参数取值、类比工程可比性。 (3)有条件的项目,在大纲审查时可提出实验、观测的要求,以积累资料。 本章应列出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表 (或框图 ),以便在方案中落实。 (1)提出防治分区方案 (准备分哪几个区 )。 (2)初拟各区防治措施,提出防治措施体系 (鼓励比选 )。 (3)拟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度安排原则。 (4)重要防护工程要明确工程等级、防洪标准、稳定要求。 (1)拟定重点监测地段或部位 (2)初拟定点观测项目和调查监测项目。 (3)拟定监测期。 (4)监测方法按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 4 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本章的重点是明确估算编制依据、原则、价格水平年 、有关费用标准,如勘测设计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的 3%~ 6%计,建设管理费按规定计列,监理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投资的 %计,监测费按水保持工程 (含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在内的全部水保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工程 )总投资的 %计人工费 (但土建和设备费用另计 ),主要单价亦应列出。 建议取消或简化,在下阶段报告书中再明确。 (1)成果内容按规范规定。 (2)报告书章节增加的相关内容结论与建议等章节。 12.方案编制工作进度和经费安排 如前言、对主体工程的评价 、应有方案编制经费、工作量明细表,审查会予以审核。 13.组织分工 (1)主持人、参加人的专业、职称、分工、上岗证书号。 (2)增加方案编制质量保证措施及管理体系。 14.大纲编制结论和建议 (1)大纲编制的主要结沦,明确方案措施布局的重点。 (2)对下阶段方案编制的建议,还需试验确定的参数等内容。 (3)对主体工程设计建议 (对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建议,补充设计的内容 )。 15.附图 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防治分区及措施布局图等。 5 附件 2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技术审查要点 以水利部颁发的《开发性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为依据,针对近几年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如下技术审查要点。 1.前言 属增加章节,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前期工作进展、方案编制和报审过程。 阐述本项目区的地形地貌 (如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区等 ),所属省级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保持三区 (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按即将颁发的标准分为 Ⅰ 、 Ⅱ 、 Ⅲ 级 )。 2.方案编制总则 (1)编制依据应分层次 ① 法律法规 ——增加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无直接关系的法律法规可不列。 ② 部委规章 ——增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2 号令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 (即将颁发 )。 ③ 规范性文件 ——增加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公告》。 ④ 规范标准 ——增加水土保持制图标准、监测规范、投资概算。 6 ⑤ 技术文件 ——大纲及评审意见、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文件、地方水土保持规划。 ⑥ 技术资料 ——项目可研报告、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等资料。 (2)水土保持相关规定均应执行 如水土保持设 施补偿费,按财政部、国家计委财综 [2020]25号文的规定执行,纳入了全国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 但水利水电工程的淹没范围不能简单地用面积计费。 (3)方案编制深度 ① 总体深度要求 按可行性研究深度把关。 因行业间有差异,工作深度不同,审查时应区别对待。 ② 补报方案深度 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土体工程设计已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方案可达到初设深度,审查时可适当增加深度要求,但方案审查不能代替设计审查。 ③ 同一项目的不同部分设计深度不同 如项目涉 及移民安置 (迁建 )区和专项设施 (公路等 )改 (迁 )建的,如可研阶段尚未具体落实,方案中提 出 水土保持要求,明确由地方政府在移民等相应规划中落实方案、检查、验收 (建议另行向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如果落实,深度应加深,一并纳入水土保持方案。 设计水平年 ① 建设类项目:工程验收后第 1 年。 7 ② 生产类项目:土建区以验收交付使用年为设计水平年;生产区以一定的生产期为设计水平年。 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增加工程项目特性表 突出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总投资、建设期、工程占地。 (2)增加施工组织和施工工 艺介绍 如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时序、土石方及砂石料开挖场地、运输、堆存方式。 (3)土石方平衡 不能简单用 “挖方 填方 =弃方或借方 ”的方法计算平衡,要考虑挖填方的施工时段、材料质量、标段划分、运距等因素,经综合分析后提出平衡方案。 (4)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 用扰动面积、土石方量、损坏植被面积、水土流失量及危害、工程投资等指标评价各比选方案 (线路方案、场址方案 ),提出水土保持推荐方案。 (5)项目区自然概况应突出重点 ① 项目占地中各种地貌类型面积 (如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 ),线路工程应分里程表述。 不 良地质区段应予说明。 ② 气象水文特点应突出年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 6 小时或 12 小时最大降雨、年均风速、大风日数:年均气温、 极 端气温、最高和最低月均气温、无霜期、 ≥10℃的积温;临河及低洼场地建设项目应说明场地高程、与洪水位关系。 8 ⑧ 植被突出植被类型、主要群落结构、植被覆盖率。 ④ 生态用水的来源和保证率。 (6)水土流失现状 通过现场调查,参考区域最新公告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用表格说明项目区各级侵蚀强度的面积、所占比例。 ① 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最好用当地实测成果和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用 当地水文水保资料;在当地做过侵蚀因子研究的地区,可用流失方程式测算。 ② 说明本项目区所属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及水土流失容许值(200、 500、 1000t/)。 (7)社会经济 调查项目区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不能用过大范围的资料。 4.水土流失预测 (1)预测基础 指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下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 (2)预测时段、项目区划分 ① 必须分时段进行预测,建设类项 目 一般只预测建设期,运行期可进行一定时段的分析;生产类项目分别对土建期、生产运行期进行预测。 ② 必须分项目区进行预测,如主体施 工区、土石料场区、堆弃渣场区、施工营地区、生活区等。 ③ 各项目区不能都用总工期一个时段计算,应根据本项目区的具体施工时间确定各自的预测时段。 9 (3)水土流失量的预测方法 ① 推荐使用类比法。 用表格说明类比工程的可比性,实测类比工程产生的流失量 (用断面法、体积法测算 ),确定加速侵蚀系数 A 和流弃比 a。 计算公式: 扰动地表流失量: W1=∑(F1M1AT1) 弃渣流失量: W2=∑(S1aT1) ② 鼓励实验观测。 如进行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设置断面进行雨后观测,取得有关参数。 ③ 使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A=RxKxLxSxCxP),必须具备相应的试验资料。 注 1:用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套表格计算侵蚀量是不合理的。 注 2:简单用流失量相加减的方法,得出新增流失量的负值是不合理的。 ④ 强调分析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危害 (量和灾害 ),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措施布局。 (4)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 ① 在预测水土流失总量的基础上,明确产生水土流失 (量或危害 )的重点区域或地段,亦即重点防治的区段。 ② 在水土流失强度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应采取的防治工程类型 (如工程措施类、还是植物措施类 )。 ③ 根据水土流失量的变化过程,提出防治工程 (特别是临 时防护措施 )的实施进度要求。 10 ④ 根据水土流失强度和总量,明确监测的重点时段、重点区段。 (5)关于水的流失,应引起重视和研究,并逐步完善。 5.防治方案 (1)防治目标要量化 ① 明确 6 项量化目标: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流失控制量、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 ② 要求:既要达到规定指标,又能够实现;既是方案编制目标,又是竣工验收的控制指标。 (2)明确责任范围 ① 基本要求:用文字、表格、图件:说明责任区范围、面积,以公顷 (hm2)为单位。 ② 项目建设区:要求用表格说明分行政区、各防治分区 的占地面积、占地类型、永久还是临时占地:在图件上示意出界线。 (不能只列一个数字 )。 注:施工期,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的淹没范围应属防治责任范围。 ③ 直接影响区,如: a、未征用的施工临时道路、临时堆渣等占地区。 b、移民安置区 (另行编制方案的需加以说明 )。 c、交通道路等专项设施迁建区 (另行编制方案的需加以说明 )。 d、渣场、道路修建对下游和周边影响区:应分平原区、丘陵区、山区路段分别提出上边坡、下边坡的影响范围,通过实地 11 调查确定。 c、地下开采项目对地面的影响区:如煤矿、金属矿、隧道、地下管线等。 f、项目 建设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区域 注:经调查和论证,如无直接影响区应加以阐述。 ④ 征地与责任范围的关系 a、防治措施主要应在征地区内。 b、经论证,征地区外确有较大影响的,一是建议增加征地,二是由业主与地方协商具体的治理方式。 c、绿色通道在征地范围以外的,由业主出资实施,可纳入方案中。 ⑤ 原有水土流失对工程的影响不属水保法界定的责任范围,不列入方案。 (3)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① 项目划分 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工程: 项目区绿化措施。 开挖边坡防护工程。 地表排水。 施工道路两 侧防护。 料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