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分析及传感器叠加应用架构和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内容摘要:

本应用在环保、水利、气象、交通、城市管理等 行业的 政府 监管应用及行业自身信息化应用 领域,另外智慧城市、 数字家庭等 新兴应用领域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 应用框架 视频监控的智能分析和传感器叠加应用系统组成上主要涉及网络视频监控平台、 M2M 业务管理平台、 PU(监控前端设备)、应用系统几部分。 如 图 : YD/T — 4 M 2 M 业 务 管 理 平 台网 络 视 频 监 控 平 台P U视 频 输 入 通 道1 ~ m应 用 系 统数据音 频 输 入 通 道1 ~ n开 关 量 输 入 通道 1 ~ p视频数 据 处 理 单 元数据数据视 频数 据智 能 图 像 识 别 模 块数 据数 据 通 道 1 ~ qB O S S网 管 系 统物 联 网 端 节 点数 据数 据 图 视频监控与 传感器、智能分析叠加应用的系统架构 图 其中监控前端设备在逻辑上具有视频输入通道、音频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入通道、 数据通道四类输入通道, 每个逻辑 数据通道 根据应用需要可定义为一个传感器或一组传感器的全部或部分数据的组合 ,同时可包括只能图像识别模块所获取到的数据。 监控前端设备可直接连接传感器,亦可通过数据采集仪连接传感器,如图。 P U数 据 采 集 仪传 感器 1传 感器 2传 感器 m智 能 图 像 识 别 模 块传 感 器 1 . . . n. . . 图 感知层传感器的接入示意图 以下具体描述各网元基本功能要求: 网络视频监控平台 网络视频监控平台负责对视频监控与数据采集融合终端 (按视频监控标准名称依旧称作 PU)的 接入和管理,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可配置 PU的数据采集和智能识别功能,要求可配置 PU各数据通道的发送方式,包括协议( TCP、 UDP、 SMS)、选择直连 \通过数据处理单元转发、目的地址(直连)。 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包含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为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所属网元,接受其管理,依据行业应用的不同可存在多种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功能包括: 1)与 PU的数据交互; 2)数YD/T — 5 据的处理 ,依据行业应用的不同可能存在不同处理方式; 3)数据转发,将 PU传来的数据转发向应用系统或 M2M平台; 4)数据存储。 M2M业务管理平台 M2M业务管理平台是对 物联网 终端进行管理和监控,并为行业应用系统提供行业应用数据转发功能的中间平台。 主要实现终端接入控制、 M2M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系统接入、行业应用数据转发、业务运营管理、终端管理自服务界面和平台管理等功能。 M2M业务管理平台支持运营商、终端厂商、行业客户、SP等相关管理员或操作员进行终端管理。 M2M业务管理平台与网络视频监控平台之间通过标准接口协议进行信息交互。 视频监控与传感器叠加应用中,可通过 M2M业务管理平台 转发、处理数据流,亦可通过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独立处理。 BOSS BOSS是业 务操作支撑系统的简称。 BOSS的组成包括: 1) 计费及结算系统 ,用于 处理计费数据采集和批价 、 结算。 2) 营业、账务系统 ,营业系统受理和处理用户的业务请求,帐务系统是将用户业务使用情况形成帐单。 3) 客户服务系统。 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快速方便的服务; 并 在未来新业务开放的情况下,系统能及时提供相应的功能保证。 4) 决策支持系统 , 通过动态、有选择性地采集和更新数据源的有效信息及企业处部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化地分析、处理、预测、模拟等,最终向各级决策管理者或专业人员提供及时、科学、有效的分析报告,做好信息、智力支持工作。 为保证视频监控与传感器叠加业务的开展, BOSS 系统需对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及 M2M 业务管理系统,按用户要求对平台进行对应的配置,为用户提供服务。 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实现对前端设备、平台设备的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及安全管理,网络视频监控平台与 M2M业务管理平台的网管系统可采用分设模式,也可采用合设模式。 前端设备的网管由该设备所属平台所对应得网管系统管理。 视频监控与数据采集融合终端 ( PU) 视频监控与数据采集融合终端 (以下简称 PU) 具有视频采集、音频采集、开关量采集、数据采集及智能图像分析几个能力, 具体设备可选择性支持其中几种能力。 各能力应可根据应用需要支持多个通道。 PU与网络视频监控平台之间交互的信息主要包括原有监控类业务、 M2M数据等。 其中原有监控类业务沿用现有网络视频监控 PU的管理方式,而 PU收集的传感数据、智能识别类数据按照 M2M协议进行封装后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 M2M业务管理平台或直接发送给用户应用系统,在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可进行相关数据信息与视频的匹配、字幕叠加、告警联动等处理。 在 PU端接入一个数 据 采 集仪 , 数 据 采 集 仪 通过 PU与 平台 进行通信。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应用终端采集的完成特定行业 业务所需一项或多项功能的系统,包括客户自建行业应用系统、合作运营行业应用系统和运营商自营行业应用系统。 后两种为运营商发布的行业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对接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或 M2M业务管理平台,可以调用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终端管理能力和行业数据转发能力。 应用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口调用数据和视频。 应用系统的数据流可通过平台转发和YD/T — 6 直连 PU两种模式获取。 基于该系统可开发包括通信类应用、信息类应用和行业应用等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可以是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平台亦可是第三方开发的行业应用系统。 带有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 PU(图像识 别传感器) 带有智能图像识别功能的 PU 称为图像识别传感器,接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是系统的 前端智能识别模块, 可在前端设备中实现,亦可采用前端集成的方式实现。 可实现从输入的视频中识别所需信息,并输出识别结果,可识别信息包括事件触发类信息及数据获取类信息。 要求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可 将用户定制的策略配置到 PU中。 (1) 行为识别类信息作为报警输入新类型 ,视频智能识别应用报警类型编号详见附录 2。 (2) 数据获取类信息用于: 1) 前端的字幕叠加、录像索引、抓拍图片索引、智能 PTZ。 2) 平台的录像索引、抓拍图片索引、智能 PTZ、结果作为数 据上传到平台 图像识别传感器能力集及编号详见附录 A。 数据采集仪 数据采集仪通过 RS48 RS23 USB等接口方式连接传感器,可从传感器采集数据并进行存储。 数据采集仪可通过 RS48 RS23 USB、以太网 、无线 等接口方式 连接 PU, 实现从数据采集仪的数据获取及反向控制。 数据采集仪的 输入接口包括数字输入接口、模拟输入接口和 开关量输入接口。 客户端可通过平台、 PU向数据采集仪发送控制命令, 如启动、对时 等。 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在监控目标环境中采集应用所需的数据,可通过数据采集仪接入 视频监控与数据采集融合终端 ,亦可直接接入 视频监控与数据采集融合终端。 业务流程 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视频监控和传感器叠加应用可提供如下几种典型数据传送业务流程: 视频监控平台 独立实现模式 YD/T — 7 应 用 系 统 网 络 视 频 监 控 平 台 M 2 M 平 台 P U1 ) 用 户 请 求 数 据2 ) 数 据 请 求3 ) 确 认 数 据 源 地 址6 ) 回 应 请 求7 ) 回 应 请 求1 : 8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5 ) 确 认 数 据 源2 : 8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2 : 8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4 ) 数 据 请 求 其中第 8) 步后 有两种 通道 建立模式,平台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 双平台配合实现模式 YD/T — 8 应 用 系 统 网 络 视 频 监 控 平 台 M 2 M 平 台 P U1 ) 用 户 请 求 数 据2 ) 数 据 请 求3 ) 确 认 数 据 源 地 址4 ) 若 为 网 络 视 频 监 控 平 台 数 据 源 , 向 网 络 视 频 监 控 平 台 请 求 数 据8 ) 回 应 请 求7 ) 确 认 数 据 源9 ) 回 应 请 求1 : 1 1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5 ) 确 认 数 据 源 地 址6 ) 数 据 请 求1 0 ) 回 应 请 求2 : 1 1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2 : 1 2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3 : 1 1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3 : 1 2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4 : 1 1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4 : 1 2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4 : 1 3 ) 建 立 数 据 传 输 通 道 , 开 始 传 送 数 据 其中第 11)步后有四种通道建立模式,平台可根据用户需求选择。 接口要求 接口 提供 要求 视频监控的智能分析和传感器叠加应用系统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参考点如图。 YD/T — 9 M 2 M 业 务 管 理 平 台网 络 视 频 监 控 平 台P U应 用 系 统数 据 处 理 单 元智 能 图 像 识 别 模 块AB CGDE F HIJ 图 系统接口参考点示意图 此处 参考点 主要 标示 数据传送相关接口协议,媒体接口 参考 点 主要遵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原有相关技术要求。 内部接口协议标准 接口 协议 (1) 参考点 A、 C、 D、 I为 信令 接口, 传输协议 可选 : SIP、 HTTP+XML、 SOAP、 Web Service; (2) 参考点 B、 E、 F、 G、 H、 J 为数据传输接口, 传输协议 可选 : TCP、 UDP、 HTTP+XML、Web Service; (3) 计费、认证、鉴权信息传输协议: RADIUS; (4) 实时媒体传输协议: RTP/RTCP; (5) 网络录像回放协议: RTSP。 媒体数据协议 (1) 视频压缩采用 、 Mpeg MJPEG 标准。 (2) 音频压缩采用。 数据接口 需 与 《 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 相关要求统一。 面向应用 的 接口开放要求 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的视频和数据通信能力应进行业务层面的封装和组合,以接口或插件的方式供平台的应用提供商调用。 应用提供商把业务能力嵌入到开发的应用中,供平台的客户使用。 平台需提供 Webservice 接口或第三方 API将视频和数据通信能力开放给上层的各类应用。 业务能力引擎提供具体业务能力的组件,每种业务能力引擎组件提供原子化的服务方便上层应用对YD/T — 10 其进行重组。 业务能力 引擎应实现 CT能力的开放、应用提供商的 IT能力的引入、 ICT能力的重组,屏蔽了电信底层网络的复杂性。 7 对感知延伸层的需求 感知延伸层通道 编 号 要求 系统要求 PU 的各类通道 严格按标准进行编号 , 以实现唯一标识。 通道类型主要 包括视频通道、音频 通道、开关量输入通道、开关量输出通道、数据通道。 其中数据通道的编号 规则应与 M2M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通道编号规则统一。 终端环境适应性要求 视频监控与数据采集融合终端的环境适应性在各行业应用均有 1. 供电要求 终端应该支持本地供电方式,在本地供电方式下,要求电压范围 220V177。 20%,频率 50Hz177。 10%。 2. 温度要求 终端在 10℃ ~60℃温度下,可以正常工作。 3. 湿度要求 终端在 10%~95%的相对湿度下,可以正常工作。 4. 噪声 样品工作时,距样品 1m 处,噪声不得大于 55dB。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