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第6章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00ml,或 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30~ 40g,或 10%吡虫褐飞虱 白背飞虱 啉可湿性粉剂 15~ 20g,或 40%嘧啶氧磷乳油 150~ 300ml,加水 50~ 75kg 喷雾。 第二节 水稻病害 一 、稻瘟病 (一)症状识别 按发生时期及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二)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种谷上越冬。 同一品种以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感病。 气温在 24~ 30℃ ,田间湿度大,往往大发生。 (三)综合防治 应采用栽培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肥水管理为中心,发病后 及时施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 1)及时处理病稻草;( 2)种子消毒 , 用 85%强氯精 300 倍液浸种 24小时,洗净后再浸种催芽。 防治苗瘟或叶瘟要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穗颈瘟分别在抽穗始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 常用药剂有:每 667m2 用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75~ 100g,或 40%富士 1号乳油 70~ 75ml,兑水 50~ 75kg 喷雾。 二 、水稻纹枯病 (一)症状识别 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亦可危害茎秆和穗部。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云纹状大斑。 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 叶片发病与叶鞘病斑相似,但形态较不规则。 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许多白色菌丝,随后菌丝集结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形成暗褐色,像萝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易脱落。 (二)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他寄主上越冬。 病菌气生菌丝一般在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主要在株、丛间横向扩展(亦称水平扩展),导致病株率增加。 其后再由下位叶向上位叶垂直扩展。 稻田发病轻重与 田间菌核残留量、水肥管理及温、湿度密切相关。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三)综合防治 ,减少初侵染菌源 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水平扩展向垂直扩展的转折阶段进行,即孕穗期病蔸率 15%~ 20%时施药。 常用的药剂有:每 667m2用 5%井冈霉素水剂 200ml,或 10%井冈霉素水剂 100ml,或 50%纹枯利 100g,兑水 75kg 喷雾到稻株下部。 三 、稻白叶枯病 (一)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其症状因水稻品种、发病时期及侵染部位不同可出现叶枯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黄化型五种 类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