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污水处理厂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范例内容摘要:

1112tanBBl  ll 12H h h 式中: 1l ——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m ; 1B —— 进水渠宽, m ,取 1B = ; 1 ——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展开角度, ,取 1 =20 ; 14 2l —— 栅槽与进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m ; 1H —— 栅前渠道深, m . 则: 11 12tanBBl = 20tan2  m ll= 12H h h    112 1. 0 0. 5 ta nHL l l     = n  3. 4. 5 每日栅渣量 W max 1864001000 QWW K 式中: 1W —— 栅渣量, 3 3 310mm污 水 ,取 1W = 3 3 310mm污 水。 则: max 1864001000 QWW K 00 0 64 0 0   3md 格栅的日栅渣量为: 3md , 宜采用机械清渣。 表 33 HG1000 型回转式机械格栅技术参数 项目 设备宽度mm 栅条间距 mm 安装角 电机功率 kw 参数 1000 10 60 3. 5 沉砂池 3. 5. 1 计算 (1) 池子长度 L L v t 式中: v ——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ms,取 m s。 t ——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流行时间, min ,取 t =40s。 则: L v t mm  (2) 水流断面面积 A maxQA v 式中: maxQ —— 最大设计流量, 3ms, maxQ = 3ms; 15 则: maxQA v 22 mm  (3) 池子总宽度 B B nb 式中: n —— 池子分格数,个,设置 n =2。 b —— 池子单格宽度, b=。 则: B nb mm  (4) 有效水深 2h 2 Ah B 则:2 Ah B mm  3. 5. 2 沉沙室计算 (1) 沉沙量 V m ax 68640010zQ XTV K   式中: X —— 城市污水沉砂量, 3 6 310mm污 水 ,取 X =30 3 6 310mm污 水 ; K —— 生活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由设计任务 K =。 T —— 沉砂周期, d ,取 2Td。 则: m ax68640010zQ XTV K   36 8 64 0 m  (2) 每个砂斗所需容积 V VV n 式中: n —— 砂斗个数,设沉砂池每个格含两个沉砂斗,有 2 个分格,沉砂斗个数为 4 个 则: VV n m (3)沉砂斗各部分尺寸 :132 60tan2 bhb  式中: b1—— 斗底宽, ,m 取 b1= ; 339。 h —— 斗高, ,m 取 339。 h =。 60tan ——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 16 则:132 60tan2 bhb  n   : )(31 212131 sssshV  )(31 2122213 bbbbh  )( 22  式中 : 339。 h —— 斗高, ,m 取 339。 h = ; b2 —— 沉砂斗上口宽, m。 (4)沉砂室高度 3h 采用重力 排砂,设斗底坡度为 ,坡向砂斗, 233 bblhh  式中: b2—— 每个沉砂斗, ,m 取 b2= ; 339。 h —— 斗高, ,m 取 339。 h = ; 39。 b —— 两沉砂斗之间的平台长度, m ,取 39。 b =。 则: 233 bblhh   3. 5. 3 池体总高度 H 1 2 3H h h h   式中: 1h —— 超高, ,m 取 1h = ; 2h —— 有效水深, m ; 3h —— 沉砂室高度, m。 则: 1 2 3H h h h   m7 2 7  3 . 6 SBR 反应池 17 ( 1)曝气池运行周期 反 应 器 个 数 1 4n , 周 期 时 间 6th , 周 期 数 2 4n , 每 周 期 处 理 水 量33118756244 a x mmtnQVw ,每周期分为进水、曝气、沉淀、排水 4 个阶段。 其中进水时间  1224 24    根据滗水器设备性能,排水时间 ( )dth MLSS 取 4000mg/L, 污泥界面沉降速度:  4 1 . 2 64 . 6 1 0 4 0 0 0 1 . 3 3 /u m s    曝气 滗水高度 mh  ,安全水深  ,沉淀时间为 huht s   曝气时间: 6 e s dt t t t t          反应时间:  Tte a ( 2)曝气池体积 V 二沉池出水 5BOD 由溶解性 5BOD 和悬浮性 5BOD 组成,其中只有溶解性 5BOD 与工艺计算有关,出水溶解性 5BOD 可用下式估算: Z d eS S K fC 18 式中: eS —— 出水溶解性 5BOD ZS —— 二沉池出水 5BOD ,取 ZS =20mg/L dK —— 活性污泥自身氧化系数,典型值为 f —— 二沉池出水 SS 中 VSS 所占比例,取 f = eC —— 二沉池出水 SS,取 eC =20mg/L eS =  2 0 7 . 1 0 . 0 6 0 . 7 5 2 0 1 3 . 6 /m g L     进水 TN 较高,为满足硝化要求,曝气段污泥龄 125c d  污泥产率系数 Y=,活性污泥自身氧化系数 dK =,曝气池体积:      0 30. 6 15 00 0 25 18 0 13 .6 12 17 6( )1 0. 41 40 00 0. 75 1 0. 06 2. 5cedYQ S SVmexf K c            321536)( )( m  ( 3)复核滗水高度 1h , SBR 曝气池共设 4 座即 1n =4,有效水深 H=5m, 1 2 15000150 nV     mm 15 3643 00 005  复核结果与设定相 同 ( 4)复核污泥负荷 k gM LSSk gB O De x VQSN s 50 15030000   ( 5)剩余污泥产量(剩余污泥由生物污泥和非生物污泥组成) 剩余污泥 VX 计算公式 01000 1000eVdSS XX Y Q K Vf    式中: f 为二沉池出水 ss 中 vss 所占比例 ,一般 f= kd活性污泥自身氧化系数 ,kd 与水温有关 ,水温为 20C , (20) 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141987,1997 年版的有关规定 ,不同水温时应进行修正 ,本例污水温度 10 25TC ,要满足最低水温的要求 ,所以取 T=10C . 则 ( 1 0 2 0 ) 1( 1 0 ) ( 2 0 ) 1 . 0 4 0 . 0 4 1 ( )ddK K d   19 剩余生物污泥是 : 0( 10 ) 1000 1000evdss XX Y Q e K V f     1000 1 5 3 1000 0 0 0  剩余非生物污泥△ sx 用计算公式 :△   011000 esb ccx Q f f    式中: 0c —— 设计进水 ss, 3/md,取 0c =200 /mgL bf —— 进水 vss 中可生化部分比例 ,设 bf =   011000 esb ccx Q f f    dkg2565100020200)(30000  剩余污泥总量 :   vs kgx x x d    △ △ △+2565=剩余污泥含水率按 %计算,湿污泥为     31 7 7 9 .8 5 1 9 7 /1 1 0 0 0 1 0 .9 9 2 1 0 0 0s wQ m dp      dm )(  ( 6)复核出水 5BOD lmgnx f tk shL ac / 1502424 24 22 0   复核结果表明,出水 5BOD 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 7)复核出水 3NH N        0. 09 8 15 0001 0 1 5 1 0 .8 3 3 7 .2Tmm DU U e P HKD      (8)设计需养量 设计需养量包括氧化有机物需养量,污泥自身需养 量、氨氮硝化需养量和出水带走的氧量,有机物氧化需氧系数 a′ =,污泥需氧系数 b′ =,氧化有机物和污泥需氧量 1AOR 为: dkgxvfbessQaAO R e 1 5 3 )1000 (3 0 0 0 )( 01 20 进水总氮 lmgN 450  ,出水氨氮 8e mgN l 硝化氨氮需氧量是 2AOR : 02 4 . 6 0 . 1 21 0 0 0 1 0 0 0ecMN evxfA O R Q Q = )251000 53 84530 00 0(   反硝化产生的氧量 3AOR 3 2 . 6 0 . 1 21 0 0 0 1 0 0 0jecN T N evxfA O R Q Q   = )251 0 00 1 53 64 0 0 00 2045(   Q = 总需氧量是 1 2 3A O R A O R A O R A O R   =(+)kg/d=( 9)标准需氧量 ( 2 0 ) ( 2 0 )( ) 1 . 0 2 4s Tsb c DA O R CS O R CC    式中: (20)sC —— 200C 时氧在消水中饱和溶解度, (20)sC =(查附录十二)  —— 氧总转移系数,  =  —— 氧在污水中饱和溶解度修正系数,  =  —— 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引起的压力系数,按下式计算: 10p   P—— 所在地区大气压力, ap T—。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