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建筑施工技术离线作业答案内容摘要:

45%,最小水泥用量为300kg/m3。 水灰比宜为 ~。 应使混凝土搅拌站的供应能力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大于混凝土泵的泵送能力,进行输送管线布置时,应尽可能直,转弯要缓,管段接头要严,少用锥形管。 5.为什么说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 试分析说明。 混凝土不及时进行养护,出现脱水,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剥落,影响混凝土强度。 此外,其中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出现干缩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6.试述降低模板工程成本的主 要途径有哪些。 拆装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正确选择模板材料、形式,合理组织施工。 7.计算模板整体强度与刚度时,荷载 q的取值应考虑哪几种情况。 模板及支架、新浇筑混凝土、钢筋、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自重、振捣混凝土的荷载;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8.对混凝土拌和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不产生离析,保证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和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有充分时间进行浇筑和捣实。 三、计算题 7 1.某设备基础长 80m,宽 30m,厚 ,不允许留施工缝,现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共用 2 台搅拌运输 车供料,每台搅拌运输车的供料能力 33m179。 /h,途中运输时间为 ,混凝土初凝时间为 2h,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已知振捣器作用长度为 250mm。 试确定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可能方案都要写出)。 2.一块 的组合钢模板,模板自重 kN/m2,其截面模量 W=103mm3,惯性距 I= 105mm4,钢材容许应力为 210N/mm2, E= 105N/mm2,拟用于浇注 150mm 厚的楼板,试验算其是否能满足施工要求。 模板支撑形式为简支,楼板底面外露(即不做抹灰)。 预应 力混凝土工程 一、简答题 1. 预应力张拉用千斤顶为什么要进行校验。 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筋时,张拉力的大小主要由油泵上的压力表读数来表达。 压力表所指示的读数,表示千斤顶主缸活塞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值。 理论上,将压力表读数乘以活塞面积,即可求得张拉力的大小。 但是,实际张拉力往往比用上述公式的计算值小,其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力被活塞与油缸之间的摩阻力所抵消,而摩阻力的大小又与许多因素有关,具体数值很难通过计算确定。 因此,施工中常采用张拉设备(尤其是千斤顶和压力表)配套校验的方法,直接测定千斤顶的实际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 的关系,制成表格或绘制P与N的关系曲线或回归成线性方程,供施工中使用。 2.后张法分批张拉中,如何弥补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分批张拉时,先张拉的预应力筋,其张拉力应加上由于后几批预应力筋的张拉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而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或采用补张法,以保证分批张拉完毕后,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基本相同。 3. 钢筋冷拉和预应力钢筋张拉的作用有什么区别。 1)冷拉使钢筋的应力超过屈服点,产生塑性变形,强度提高,节约了钢材 (2)张拉是利用钢筋的弹性恢复力,对受压区砼建立预压应力,改善砼受力性能 4. 先张法施工时,常用哪些措施来减少砼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1)超张拉减少钢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2)采用低水灰比,控制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振捣密实,以减少砼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8 二、 计算题 1.后张法施工某预应力混凝土梁,孔道长 20 米,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每根梁配有 7 束  钢绞线,每束钢绞线截面面积为 139mm2 ,钢绞线Mpafptk 1860 ,弹性模量 MPaEs  ,张拉 控制应力 ptkcon  ,拟采用超张拉程序: 0→ con ,设计规定混凝土达到 80%设计的强度标准值时才能张拉,试: ( 1)计算同时张拉 7束  钢绞线所需的张拉力; 张拉力为: 1860 139 7 = 1330( kN) ( 2)计算 0 con 过程中,钢绞线的伸长值; 伸长值为: 1860 247。 ( 105 ) 20= (m) ( 3)计算张拉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 40 80% = 32(MPa) 2. 一直径为 20mm 长 24m 的 Ⅳ 级钢筋,经冷拉后,已知拉长值为 980m,此时的拉力为 200kN。 试判断该钢筋是否合格。 δ=%δmax=4% σ=σcon=700Mpa 不合格 3. 现有 21m 后张预应力屋架:下弦预应力筋为 4Φ l25,单根预应力筋截面积 Ap=491mm2, fpyk=500N/mm2, Es= 105N/mm2,试 求:( 1)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2)单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3)预应力筋计算伸长值。 (1)张拉顺序 : 分批张拉对称进行 , 每批 2根 , 第一批预应力筋先张拉 50%σ con, 然后第二批张拉至 100%σ con, 第一批补足再拉 50%σ con。 (2)程序 : 采用 con ,σ con = 每批钢筋张拉力 Pj= con Ap= 500 491 =(N)=(KN) (3) 预应力筋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