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煤厂制度内容摘要:

设备点检制度 设备点检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 一、目的 点检是 洗煤厂 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 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各台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二、日常点检 作为预防性维修的基础,点检员应对主要设备的运行进行日常点检。 日常点检的检查由点检员依据点检表,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简单的检查仪器,对设备的各部位进行状态检查。 对日常点检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解决途径如下: 1)属于车间自检自修范围的维修项目由车间自己组织人员解决。 2)对一些较复杂的维修,应及时通知机电车间,由机电车间处理。 3)设备维修人员应 将维修情况填写在设备维修记录中。 三、定期点检 对于主要工艺设备除实行日常点检外,点检员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点检。 主要工艺设备的定检周期原则上一旬一次,特殊设备进行日检。 主要工艺设备定检计划应于每年 12 月份以前完成。 定期点检由点检员利用自己的感觉,并配备一定的检查仪器,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综合检查。 定期点检时应填写设备定期点检表。 四、机电动力部对定期点检记录进行检查。 参考报表:《设备定期点检表》,《设备维修记录》 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设备运行期间,操 作人员至少每两小时对所辖设备进行依次全面检查。 机电维护人员,每班至少对所辖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对有特别要求的设备,应按要求进行检查,并做好巡检记录。 设备包机人对所承包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设备点检员对全厂设备进行依次全面检查,并上传巡检记录,汇总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分管领导 和机电动力部对全厂在用设备全面检查,做好巡检记 录。 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人员必须全体到场,现场交接班。 交班人员将本班的设备运转情况 、故障处理情况、工具情况、材料消耗库存情 况、领导有关指示等详细介绍接班人。 交接班双方要按照交接班规定项目逐项检查,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并签名后,交班人方可离开工作现场。 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把文明卫生搞好,机房峒室及设备做到清洁整齐卫生。 如在交班前发生事故未处理完毕,交班人员应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方可交班。 交班人员如发现接班人员病态、酗酒等情况时,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不得交班。 接班人员如发现上述条款中规定的对交班人员的要求未完成,可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并拒绝接班。 交接班时间已过但接班人员尚未到达,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应及时报告领导处理,在此期间不得离岗,继续坚持工作。 交接班记录本保存一年以备查。 电气工作票使用制度 一、按照 洗煤厂 停送电制度的要求,各车间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 二、一张工作票只能有一个工作负责人。 三、工作票要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一式两份。 应字迹清楚,不得有涂改。 四、工作票执行期间,一份由工作票签发人手执,另一份由工作许可人手执。 五、工作票执行完毕,一份由工作票签发人保存,另一份由机电车间存档,要妥善保管三个月以备检查。 六、电气工作票中各人员的确定: 工作票签发人:申请作业车间的分管电气的副主任、车间电气技术员或机电班长; 工作许可人:供配电设备所属班组的班组长及经车间分管电气的副主任或车间电气技术员授权的人员。 调度许可人:调度值班员或值班主任。 要害场所管理制度 一、机电、运输系统、调度等各机房、峒室为要害场所。 所有要害场所门口必须悬挂“要害场所闲人免进”牌。 二、进入要害场所参观、检查、检修、联系工作的外来人员必须持有矿电修车间的介绍信或车间的有关人员陪同方可入内。 一切闲杂人员均不得进入要害场所。 三、所有进入要害场所的外来人员均应 认真填写“要害场所外来人员登记表”,各要害场所的“外来人员登记簿”要妥善保存。 四、有特殊要求的要害场所要张挂醒目的警示牌,如“严禁 烟火”等。 五、所有进入要害场所的人员不得妨碍值班人员操作,不得操作设备,要遵守该处各项规章制度。 六、要害场所内不得存放无关物品,值班人员要保持该处清洁、整齐。 七、在要害场所值班的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脱岗,在接班人员未到时交班人不得离岗。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在运行或备用的设备上,发生了影响安全运行的异常现象,或发生达不到一类设备标准的异常现象,均称为设备缺陷。 二、缺陷可分为三大类: 危急缺陷:设备或建筑物发生了直接威胁安全运行并需立即处理的缺陷,否则随时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和火灾等事故。 严重缺陷:对人身或设备有严重威胁,暂时尚能坚持运行,但若长时间坚持运行,随时可能转为危急缺陷。 一般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的缺陷,可以列入计划进行处理。 三、缺陷管理: 有关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无论消除与否均应由值班人员做好记录。 发现危急、重大缺陷应立即上报。 危急缺陷要立即进行处理。 重大缺陷应根据具体 情况尽快处理或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对一般缺陷可列入计划进行处理。 加强缺陷管理,发现缺陷和消除缺陷均应将时间、内容填入缺陷记录簿,缺陷消除时,值班人员和缺陷消除人员均应在记录簿上签字。 各生产 部门 主要负责人要熟悉设备运行情况,设备缺陷做到心中有数,对未消除的缺陷要加强巡视、督促尽快处理,并根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