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全文内容摘要:

— 22— 表 46 项目建设期水土流失量预测 分区 加速侵 蚀面积 ( hm2) 预测时段( a) 原生侵 蚀模数 ( t/) 原生侵 蚀总量 ( t) 预测期侵 蚀模数 ( t/) 预测期水土 流失总量 ( t) 新增流 失总量 ( t) 建筑占地区 2 1791 7000 场内道路区 1 1211 6500 附属系统区 1 1455 6500 合 计 ( 2)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 经预测,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 ,在林草恢复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为 ,新增水土流失量。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分析详见 表 47。 表 47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表 项目区 扰动地表面积( hm2) 水土流失面积( hm2) 预测时段( a) 原生侵 蚀模数( t/) 原生 侵蚀 总量 ( t) 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 新增流 失总量 ( t) 备注 侵蚀模数( t/) 流失量( t) 第 一 年 第 二 年 第 一 年 第 二 年 小 计 建筑占地 2 1791 1500 600 6 道路区已硬化,林草恢复期不在进行水土流失预测。 场内道路 0 2 1211 0 1500 600 0 0 0 附属系统区 2 1455 1500 600 合 计 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经预测,项目建设期间共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大量的水土流失将会影响周 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危害下游河道的行洪等。 — 23— 通过水土流失的预测、分析,该项目的水土流失危害如下: ( 1)破坏水土资源 占用土地、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可能导致项目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有机质流失、保水土能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加剧当地人口和水土资源的矛盾,从而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 2)水土流失对下游河道行洪的影响 建设过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由于土石开挖产生的弃渣受重力、水力侵蚀、搬运进入下游河道,使河床抬高或淤积,影响河道行洪。 ( 3)水土流失对区域水土保持总体功能的影响 在建设期间,盖山剥离和弃渣占地将造成森林植被面积减少,增加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模数,加剧项目范围内的水土流失,使区域水土保持总体功能下降。 预测结果及综合分析 预测结果 在建设过程中将占压扰动地表面积。 破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其中损坏 草地面积 ,梯坪地面积。 建设期加速侵蚀面积 ,水土流失量 ,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林草恢复期面积为 ,水土流失量 ,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新增水土流失量。 — 24— 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期,由于建设过程中扰动原有地貌、损坏土壤、破坏植被,对当地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破坏,导致植被涵养水源、拦蓄泥沙的能力下降或丧失,削弱了项目区内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导致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和弃渣,遇降雨时,在水力作用下可能产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 建设完毕后,所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发挥相应的作用,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对区域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5 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原则与防治目标 防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及其他有关文件及规范,在分析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制订科学、经济、安全、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 在方案编制中贯彻以下原则: ( 1)预防为主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技术规范以及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在本方案设计中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因害 设防、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 2)综合防治原则:紧密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和项目建设 — 25— 水土流失特点,科学评价和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及发展趋势,按照治理措施与预防监督措施相结合、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 ( 3) 突出重点原则:根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不同情况,分区、分期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重点治理渣场的水土流失。 ( 4)“三同时”原则:坚持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原则,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防治目标 本方案以 2020年 10月 — 2020年 10 月为水土流失防治时段。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为:因地制宜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达到地面侵蚀量显著减小,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体目标为: ( 1)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将因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扰动土地治理率达 95%以上。 ( 2)项目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 95%以上。 ( 3)水土流失模数的控制比为。 ( 4)科学 合理地布置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弃渣乱堆乱放,建设期拦渣率达 95%。 ( 5)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区植被恢复系数达 98%以上。 ( 6)林草植被覆盖率达 30%以上。 — 2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SL2049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本《水保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 ,其中建筑占地面积 、场内道路 、 附属系统区 hm2。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 表 5— 1。 表 5— 1 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项目区 防治范围 建筑占地区 场内道路区 附属系统区 合 计 水土保持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水土保持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在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基础上, 根据项目建设区的地貌特征、建设活动类别、建设时序,以及工程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划,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分为 建筑物占地防治区、场内道路防治区、附属系统防治区。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和项目区自然条件,由于主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已考虑了大部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特别是植物措施部分的设计已能满足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故本方案在水土保持措施 — 27— 的设计上不在考虑植物措施。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的进行将造成对地表的扰动,因此本方案将对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部分新增临时措施以预防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 本工程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见图 51。 主体已有 主体已有 主体已有 图 5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框架图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评价 就整个工程而言,由于行业的差异,设计侧重点不同,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设计的深度有些还不能满足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有些预 防措施 治理措施 规范施工 水土保持工程管护 建筑占地区 场内道路区 附属系统区 新增临时措施 XX 民 豪 苑水 土 流 失 防 治 措 施 体 系 优化主体工程施工工序 挡墙、截排水工程、地面硬化。 挡墙、边坡工程、地面硬化。 临时挡拦 临时排水沟 临时沉沙池 挡墙、截排水工程、绿化工程。 临时排水沟 临时沉沙池 临时排水沟 新增临时措施 新增临时措施 — 28— 没有具体量化典型设计,在判断这些措施是否满足水土保持要求时需要重新分析论证。 因此,本方案从防治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进行分析论证,并纳入到本方案的水土保持体系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 现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 功能的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如下: ( 1)建筑占地区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建筑占地区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主要为:挡墙 803m,需 1285m3;地下排水沟 607m。 共需投入资金。 工程量详见表 5— 4。 表 54 建筑占地区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数量统计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挡墙 m3 1285 浆砌块石 2 排水沟 m 607 M10 水泥沙浆抹底 (断面: ) ( 2)场内道路区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场内道路区中具有水土保 持功能的措施主要为:挡墙 233m、地下排水沟 275m,共需投入资金 万元。 工程量详见表 5— 5。 表 55 场内道路区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数量统计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挡墙 m3 373 浆砌块石 2 地下排水沟 m 275 M10 水泥沙浆抹底 (断面: ) ( 3)附属系统区 — 29—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附属系统区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主要为:挡墙 464m,需 浆砌块石 742m3;地下排水沟 275m;覆土绿化需土方 9400m3。 共需 投入资金 ;植物措施种植香樟、荷花玉兰、 天竺桂、樱花、草坪等, 需投入资金 万元。 详见表5— 6 和表 5— 7。 表 56 附属系统区中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数量统计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挡墙 m3 742 浆砌块石 2 地下排水沟 m 275 M10 水泥沙浆抹底 (断面: ) 3 覆土绿化 m3 9400 厚度 25cm 表 57 附属系统区中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数量统计表 序号 名称 米径或灌幅 数量(株) 1 香樟 810cm 350 2 天竺桂 58cm 350 3 樱花 58cm 55 4 蒲葵 85 5 油棕 1518cm 105 6 荷花玉兰 1015cm 50 7 剑麻 80 120cm 20 8 铁树 80 120cm 20 9 茱萸 10 10cm 30000 10 紫叶小檗 25 25cm 20200 11 金叶女贞 25 25cm 24000 12 红花继木 25 25cm 20200 13 比利时杜鹃 25 25cm 25000 14 龙爪槐 58cm 455 15 草坪 m2 21600 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 1)优化主体工程设计,合理调配土石方达到挖填平衡,尽量 — 30— 利用多余土石方,防止弃土石渣乱堆放。 ( 2)规范施工。 优化工程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合理设计施工工序,正确堆放工程开挖时的表土层,施工结束后合理利用表土恢复场地绿化。 ( 3)建立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制度。 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要建立相应的管护制度,加强管理,使其发挥水土保持的功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总体布局 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在综合分析评价项目主体 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把项目建筑占地区、场内道路、附属系统区作为防治的重点区域。 建立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生态恢复体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量。 由于主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已考虑了大部分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特别是植物措施部分的设计能满足对水土流失的防治,故本方案在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上不再考虑植物措施。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的进行将造成对地表的扰动,因此本方案将考虑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新增临时措施部分。 本项目新增的临时措施主要有: 临时排水沟 1200m,临时 沉沙池 8 个,临时挡拦等土方 万m3(临时工程措施设计见附图 9)。 — 31—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 建筑占地区面积为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永久工程措施挡墙、排水沟,工程结束后建筑物已为永久占地。 因此,本《水保方案》在建筑占地区只新增临时排水沟。 临时排水沟: 主要用于排除周边来水,排水沟为矩形断面,断面尺寸为 ,采用人工开挖沟槽,沟内采用 M10水泥砂浆抹面。 建筑占地区共修建临时排水沟 550m,土方开挖 ,需 M10水泥砂浆。 场内道路区占地 ,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永久工程措施挡墙、排水沟,工程结束后地面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