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钻机座架水平稳固,钻杆垂直,用水准仪在四个对角点测量水平,使钻杆垂直,以保证垂直度在 1/100以内,复测无误后方可开钻。 ( 2)成孔直径不能小于设计要求,并且钻头直径得加以保证 ,成桩结束后用孔规测量孔径。 ( 3)成孔深度不能小于设计要求,每根钻杆必须丈量准确,累计值作为孔深主要依据,同时根据孔口所测高程,辅以测绳丈量,注意测绳头重锤的重量要合适,防止测绳因过重变形失去准确度。 测深时要多测几点,手感一致,以保证深度符合实际,确认达到孔深要求。 ( 4)孔底沉淀层厚度在清孔后和混凝土灌注前必须满足图纸要求或小于规范要求,严禁使用增加钻孔深度代替沉淀层厚度。 ( 5)鉴于土层地质状况,必须备人工造浆,护壁成孔。 要经常观测泥浆的三大指标,以保证成孔质量。 ( 6)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在钻 孔排碴、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头高度、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 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把钻头提出孔外。 (五)、清孔 在成孔完成后,通知监理工程师验孔,合格后立即进行清孔。 采用换浆法清孔,将钻机提离孔底 ,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将密度较低( ~ )的较纯泥浆压入,把密度较大的泥浆和钻渣换出,直到孔内泥浆指标达到要求。 下钢筋笼和导管之前,必须再次检查泥浆指标(见下表)和沉淀层厚度,合格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须将泥浆泵连接在导管上部通过导管向孔内 注入密度较低的泥浆,进行第二次清孔,直至孔内泥浆指标及沉淀层厚度符合 泥浆性能指标表 要求。 泥浆性能指标表 项目 相对密度 粘度 (s) 含砂率 (%) 数值 ~ 17~ 20 ≤4% (六)、钢筋笼制作、存放、运输、下放 必须注意:在钻机成孔前,应提前进行钢筋笼的制作,及时存放于钻孔就近位置待吊装。 钢筋笼制作采用加劲筋成型法:首先按设计尺寸灌注桩长度计算要 34节钢筋笼,并按桩径( 扣去保护层厚)做好加劲筋圈,标出主筋的位置,把主筋摆在平整的工作台上,标出加劲筋的位置,焊接时,使加劲筋上任一主筋的标记对准主筋中部的标记,扶正加劲筋,用木制直角板校正加劲筋与主筋的垂直度,然后点焊定位。 在一根主筋上先点焊好全部加劲筋后,人工转动钢筋笼,将其余主筋逐根照上述方法焊好,特别注意焊接变形影响,必要时先点焊 23根主筋定位,边焊边校正间距、圆度和垂直度。 然后吊起钢筋笼搁在支架上,套入盘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并在盘绕螺旋筋上按 钢筋套保护层垫块。 同时按正三角形 布置 Ф57㎜超声波检测管,检测管与钢筋笼同长,连接必须牢固,底部和接头分别用钢板和 Ф70㎜的钢管焊密封。 钢筋笼存放与运输:制作好的钢筋笼应放在平整、干燥的场地上,存放时,每个加劲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方木,以免粘上泥土。 每组钢筋笼的各节应排好次序,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运出。 各节挂上标志牌,写上墩号、桩号、节号等。 存放的钢筋笼用彩布遮盖,以防雨防潮防锈。 钢筋笼的起吊和就位:在钢筋笼吊放前应及时用 检孔器 对合格的成孔进行孔径、垂直度复测,如发现 检孔器 在下沉遇到障碍时应重新扫孔, 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吊装工序。 同时提前人工抬运或机械吊运到钻机旁,然后用钻机的卷扬机吊拉或汽车吊进行吊放,在吊运过程中不得使钢筋笼变形。 为了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变形,采用两点吊,主吊点设在每节钢筋笼顶端,另一吊点设在距末端 (钢筋笼长度)处。 对于长钢筋笼,起吊前应设置临时支撑。 起吊后,检查钢筋笼是否顺直,如有弯曲需整直。 当钢筋笼进入孔口后,人工将其扶正徐徐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同时解除临时支撑。 钢筋 笼下降到最后一个加劲筋处时,用型钢穿过加劲筋将钢筋笼临时支撑于钻机平台上。 吊来第二个钢筋笼使上下两节位于同一竖直线上,进行焊接。 对两个断面的电焊接头采用单面焊或双面焊(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 5d,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 10d, d为钢筋直径),焊缝表面除净 焊皮 焊渣 ,每个断面焊接时间约 40分钟左右,在接头处加 Ф8箍筋,焊条型号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焊接电流控制好,严防焊缝产生气孔、夹渣、咬边等缺陷。 要保证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数不大于 50%,同时用套管焊密封两检测管。 安装并绑扎好接头部位的螺旋筋,然后稍提钢筋笼,抽 出支撑型钢,将其徐徐下降,如此反复,直到全部钢筋笼吊放入孔,就位至设计标高为止。 焊接要求: 序号 项目名称 允许范围 备注 1 长度 > 10d 单面搭接焊 2 宽度 > 3 高度 > 导管安放: ① 选用 250mm内径导管,导管内壁力求光滑、顺直、光洁,无局部凸凹,各节导管内径大小一致导管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 2mm。 ② 导管安装使用前按规定做水密试验,保证灌注砼作业是导管内不渗漏,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③ 底管长度不小于4m。 导管总长根据庄孔深度调配。 ④ 下导管前对每节导管进行编号,注明长度,节 与节之间的连接紧密不漏水,导管安完,其底部距孔底 ~,并上下活动导管,逐渐降低泥浆比重。 用测锤反复探测孔深,直到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 5mm,孔口返出泥浆比重不大于,请甲方和监理现场人员验收签证,即可停止二次清孔。 拆除特制冲孔接头,接上灌注漏斗,准备灌注砼。 二次清孔:安放钢筋笼和混凝土导管后,再用导管压浆进行二次清孔,待孔底沉渣基本全排出或被悬浮孔内,且测出的泥浆指标和沉淀物厚度均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工序。 储料斗的容积为需根据计算确定,确保混凝土首盘灌注后使导管埋深在 ,以后不论何时,须保证导管底埋在水下混凝土顶面下 2M,以防孔内泥水冲入混凝土中。 (七)、商品混凝土进场和灌注水下混凝土 ( 1)、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 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及二次清孔验收合格后,且 30分钟内必须开始首斗砼灌注工作。 ( 2)、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 如厚度超过规定,可用喷射法向孔底喷射 3~ 5分钟,使沉渣悬浮。 ( 3)、剪球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顶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 注。 如发现导管内有大量进水,表明出现灌注事故,应按后述事故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 4)、灌注开始后,应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 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 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而使测深不准确。 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下混凝土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要保证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深度控制在2m~ 6m范围内,并不得漏水。 如导管法兰卡挂钢筋骨架,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骨 架后,移到钻孔中心。 当导管提升到法兰盘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