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含通病预防措施)内容摘要: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图 材料,半成品到场并合格,机械设备运转正常 制定 施工作业指导书 ,并组织施工 对施工过程连续监控及时反馈 返工或整修 业务培训 ,持证上岗 技术交底、明确质量要求及施工操作规程 是否关键、特殊工序 工 序 完 工 返工或返修 工序质量检验是否合格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是否合格 分单位工程质检是否合格 返工或整修,进一步整理资料 分单位工程竣工资料整理进行质量评定 单位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 申请、开工 否 是 是 否 否 是 是 否 按质量要求组织施工 二、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下部结构施工 1)钻孔灌注桩 ( 1)钻孔灌注桩坍孔 原因分析: a 陆上护筒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 b 孔内水 位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水头压力。 c 当钻至砂层等强透水层时,水源补给不足引起孔内水位急剧下降。 d 出现较强承压水时,易导致孔底翻砂和孔壁坍塌。 e 钻孔附近的振动影响。 f 泥浆比重偏小。 g 吊放钢筋笼时碰撞了孔壁或破坏了孔壁泥膜。 h 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上来不及形成泥膜。 i 成孔后未及时浇筑砼,静置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a 陆上埋设护筒时,在护筒底部夯填 50cm 厚粘土,必须夯打密实。 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四周对称均衡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夯填密度不渗水。 b 孔内水位必须稳定地高出孔外 水位 1m 以上,泥浆泵等钻孔配套设备能量应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并有备用设备,以应急需。 c 施工通道的布置离孔位一定距离。 d 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和不同的转速。 e 钢筋笼的吊放、接长均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f 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g 发生坍孔时,用优质粘土回填至坍孔处 1m 以上,待自然沉实后再继续钻进。 ( 2)钻孔灌注桩成孔偏斜 原因分析: a 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 b 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 ( 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 ( 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预防措施: ( 1)钻机就位时,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 ( 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 ( 3)偏斜过大时,回填粘土,待沉积密实后再钻。 ( 4)钻孔过程中采用定位导向架对钻杆进行定位。 钻孔灌注桩孔深不足 原因分析: ( 1)孔壁坍塌,土方淤积于孔底。 ( 2)清孔不足,孔底回淤。 预防措施: ( 1)吊放钢筋笼时不得碰撞孔壁。 ( 2)必须二次清孔,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小于。 ( 3)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筑砼的间隔时间。 钻孔灌注桩缩孔 原因分析: ( 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或周边车辆振动,开钻孔距过近。 ( 2)泥浆性能指标不佳,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 预防措施: ( 1)避免成孔期间过往大型车辆和设备,控制开钻孔距应跳隔 12 棵桩基开钻或新空应在邻桩成桩 36 小时后开钻。 ( 2)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降低泥浆失水量。 ( 3)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 原因分析: ( 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 ( 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预防措施: ( 1)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放慢砼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 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 ( 2)浇筑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可防止上浮。 导管进水 原因分析: ( 1)首批混凝土储量不足,或虽混凝土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混凝土下落后不能埋 设导管底口,以至泥水从底口进入。 (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压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中贯入。 (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探出错,导管底口超出原混凝土面,底口涌入泥水。 预防措施: ( 1)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混凝土拌和物用反循环钻机的钻杆通过空压机吸出,不得已时需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重新灌注。 ( 2)若是第二、三种情况,拔换原管下新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如系重下新管,必须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才可继续 灌注混凝土,导管插入混凝土内应有足够的深度,大于 2 米。 续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稠度后灌入导管内。 孔底沉渣过多 原因分析: ( 1)泥浆过稀,清孔不干净。 ( 2)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清水置换。 ( 3)钢筋笼吊放未垂直对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 ( 4)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泥浆沉淀。 预防措施: ( 1)终孔后,钻头提离孔底 1~ 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 30min。 ( 2)清孔要采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下要直接用清水置换。 ( 3)钢筋笼要垂直缓放入孔;避免碰撞孔壁。 ( 4)清孔完毕立即迅速灌注混凝土。 ( 5)采用导管二次清孔,冲孔时间以导管内侧量的孔底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为准;提高混凝土初灌时对孔底的冲击力;导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 40~ 50cm。 (二)墩台、盖梁 砼表面产生麻面 原因分析: (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拆模时砼表面粘损,出现麻面。 ( 2)钢模板隔离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砼被粘损,形成麻面。 (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漏浆,砼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 4)砼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 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或由于没有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流不到靠近模板的地方。 预防措施: ( 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 2)钢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 3)砼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 ( 4)可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 1: 2 水泥砂浆加 107 胶抹平。 骨料显露,颜色不匀及砂痕 原因分析: ( 1)模板内表面材料过分柔软,或为高致密材料;砼拌合物砂率低,用间断级配,骨料干燥或多孔,粗骨料过多,过振,均产生骨料显露。 ( 2)模板 表面吸收色彩能力有差别;材料颜色不匀;掺氯化钙会形成暗色条纹,钢筋或钢模锈色污染砼表面造成颜色不匀。 ( 3)由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