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技大学学生公寓二期4、5、6、7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控制情况,并提出对剩余工程计划的调整方案和工程质量预控计划;全面控制整个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坚持按照“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 3) 技术部: 由深化设计组、施工测量组、内业技术组和试验管理组组成, 对土建、安装、装饰各专业进行深化设计,编制施工大纲;负责本工程测量放线任务、 标高复核、沉降观测等测量任务;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完成与项目有关的计量、试验工作。 按标准对项目技术资料进行系统管理。 4)器材部: 由物质采购组、设备管理组和仓库管理组组成, 根据合同要求和工程需用计划制定采购计划,负责采购及进场设备、材料的报审工作;总体计划整个工程的重大物资进场时间并对进场的重大物资进行必要的检验及检测,强化原材料、半成品管理;负责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调度。 5)财经部: 由合同组、预算组和财务组组成, 负责对总承包范围内的单位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造价、成本、合同进行全面的管理。 督促各分包商的履行合同;合理组织调配资金运转;做好成本分析计算,为项目决策层提供依据。 6)安装部 负责项目的安装工程管理、协调。 主要工作包括: 协助业主做好安装方面指定分包商和指定供应商的招标工作。 对进场的安装工程分包商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对各专业分包商施工工序和管线排布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避免各专业交叉污染破坏。 协助机电专业各专业分包商做好施工图深化设计,组织安装工程各专业进行图纸会审,提前发现各专业图纸矛盾和冲突,并协助设计院在施工前进行解决。 做好安装与各专业的沟通、协调工作。 项目作 业层 项目作业层由具有熟练操作技术和丰富经验的自有职工队伍组成,配有相应资质的成建制施工作业队伍作为补充。 劳动力计划详见劳动力与主要设备材料计划章节。 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详见下页图。 项 目 经 理总 工 程 师项 目 安 装 副 经 理质 安 部 技 术 部技术档案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图纸深化设计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项 目 副 经 理器 材 部工 程 部施工管理生产调度机械设备材料采购仓库管理给排水安装电气系统安装暖通系统安装安 装 部财 经 部土 方 作 业 队 防 水 作 业 队 结 构 作 业 队 装 饰 作 业 队 机 电 作 业 队 其 它 作 业 队合同预算财会 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测量 测量准备 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经复核,已定期校验;与校方方办理交接桩手续;校核规划部门定位桩、红线桩和水准点;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测量方案;建立测量数据库。 人员配备:测量负责人由专业测量人员担任,全面负责测量工作质量、进度、技术方案编制与实施;测量员 2 名,负责日常轴线、标高测量、沉降观测及内业资料整理等。 仪器配置见下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数量 用 途 1 全站仪 Leica TC905L 1 台 平面控制测量 2 电子经纬仪 ET02 4 台 测设轴线 3 自动安平水准仪 DZS31 4 台 标高控制 4 精密水准仪 DiNi10 4 台 标高复核及沉降观测 5 对讲机 TK278/378 4 对 通讯联络 6 钢卷尺 50m 8 把 量距和细部放线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轴线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 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布设平面控制网要充分考虑到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定位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 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平面控制基准点复测 首先对校方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和用地红线桩点进行复测。 复测时利用瑞士徕卡 TC905L 全站仪,测角中误差177。 2″,以边长相对中误差 1/40000 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及调整方案 报校方及监理单位备案。 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本控制网按Ⅰ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测设,根据校方提供的平面测量控制点或红线定位点,经复核后,采用直角坐标定位放样分别测设出在各栋楼上布设的主要轴线和基础外轮廓上的关键点位,经平差计算确定数据,并在实地修正至设计位置,构成本工程的首级控制。 利用测设出的的首级控制点按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在不受施工干扰且通视良好的位置,布设出建筑区域内各单位工程的轴线控制网,所有控制桩位保护用 200 200 10mm 的钢板,埋入混凝土内,在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确定精 密点位,并在桩四周架设短钢管便于长期保护,并利用周边建筑物,在其上做好显著标记。 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查轴线控制网,确保测量精度。 为了便于控制及施工的方便,一般将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 5 米或借线布置。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红线建筑区域内需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校方方提供的场区水准点基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对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177。 ),以此保证竖向施工的精度。 高程控制网 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 将高程控制网点采用半永久性埋设,埋设 3~ 6 个月后,再进行联测,联测后再埋设成场区内永久性水准点(设置三个),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建筑物平面、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 差( mm)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 差( mm) Ⅰ级 1/30000 5 2 6 177。 以下施工测量 轴线投测方法 ( 1)177。 以下的基础施工以轴线控制网中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点,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 投点误差不超过177。 3mm,轴线间误差不超过177。 2mm。 ( 2)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土方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坑开挖上口线 及下口线,撒出白石灰线。 当基坑开挖到接近坑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坑边线控制轴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 3) 垫层施工时,根据主要控制轴线网用经纬仪将主要控制轴线投至基坑底的施工区域内,基坑内各轴线从附近投测的控制轴线通过钢尺传递。 控制轴线在垫层施工前期采用 50 100 1000mm木桩钉设,当一部分垫层施工完后可直接在垫层上弹墨线及标红三角。 木桩钉设的控制轴线,每次使用前必须 校核 木桩有无移动。 ( 4)待垫层浇筑完成,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复测所投的垫层上的轴线(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 2 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红三角,作为支条形基础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用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 5)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当墙体浇筑完成拆掉模板后,应在墙侧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出结构 1m线( 1m线相对于每层 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 6)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177。 (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 2)标高的施测 基坑内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 3mm,取平均值作为基坑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 3)模板支好检 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梁设计标高线。 拆模后,抄测结构 500mm 线,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177。 平面控制测量 对于177。 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法。 在建筑物首层内测设轴线控制点。 ( 1)采用测量精度 2″级、测距精度 2mm+2ppm 的 TC905L 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网的控制点校测轴线控制网。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至建筑物内。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轴线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作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 3~ 5 个内控基准 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m 或 2m 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 10cm 10cm 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 150mm 150mm)。 ( 2)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 度 ( m) 允许误差( mm) 每 层 177。 3 H≤ 30m 177。 5 ( 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 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支立模板时的测量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基础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测设标高点,供支设墙体模板时定位及定标高使用。 ( 1)墙体垂直度检测 墙体模板支好后,利用垂球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垂线与事先弹好的控制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 2)高程的传递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 于 3mm 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 177。 3mm。 沉降观测 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地下施工时,即按设计要求埋设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要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及美观。 沉降观测次数视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而定,一般主体结构施工时每层观测一次,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如遇异常天气或不均匀沉降则加密观测。 观测时必须做到四定:固定人员、固定仪器、固定观测线路、固定时间。 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将 观测结果报有关技术部门。 土方工程 降水方案与施工 基坑开挖需要进行工程降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 降水施工由于为业主分包,我单位在中标后将对降水分包单位进行总包管理,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 支护方案选择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原则 : ①保证基坑安全;②施工安全可行;③技术优化;④满足工期要求;⑤维护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⑥ 造价合理。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及以往在本区及本市的施工经验,经过反复研究,确定采取土钉支护方案。 支护方案设计 A、主要设计参数 1)基坑深约 ,结合场地条件,考虑到技术与经济的合理性以及场地的限制,设计土钉墙坡度 1: 即坡度角为 76176。 2) 基坑共布置 4 排土钉,第一排土钉长度为 6m,第二排土钉长度为 ,第三排土钉长度为 、第四排土钉长度为 ,土钉杆体采用均为 1φ 22的二级螺纹钢筋。 3)土钉水平间距为 ,垂直间距为 ,呈梅花型布置,土钉倾角 10度。 4)坡面挂钢筋网φ 6@ 200,喷射砼护面,厚度 8~ 10cm,强度 C20。 网外设置横竖 加强拉筋,φ 14Ⅱ级螺纹钢筋从土钉墙尾部弯钩内穿过并焊接,网格为*。 5)土钉采用常压灌注水泥浆,水泥为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 B、其它设计参数 土坡坡顶应设置散水坡及排水沟,散水坡宽 ,与坡面砼连为一体。 采取信息施工法 ,即施工中加强监测 , 根据监测信息反馈指导下一部施工方案。 若基坑深度或场地土质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变化,当日内作出相应的设计变更,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监理审批。 土钉墙施工工序为: 开挖 修坡 成孔 置筋 灌浆 挂网 护面 养护 初凝后 土钉为灌浆锚杆,孔径 100mm,采用人工洛阳铲成孔,常压灌注水泥浆。 为保证灌浆质量,在初凝前应补浆 1~ 2次,孔口用塑料丝袋等物堵住以防溢浆。 路面采用素砼硬化,防止雨水渗入边坡。 为防止上层滞水,在基坑开挖时会沿着基坑坡渗出,可布置排水管排出,排水管为塑料花管,长度为 ~ 不等,其外侧缠一层 60 目的尼龙砂网,倾角为 100,内填入滤料材料,排水管的数量和间距应根据基坑开挖工作面渗水的情况由现场技术员确 定。 现场支护方案根据实际土质情况确定,并报业主及监理审批。 基坑监测 本工程基坑较深且地下水位高,故在深基坑支护工作中对基坑工作状态的监测特别重要。 在基坑开挖直至地下室土方回填的全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