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内容摘要:
用水量与原设计方案的差异大小,可能直接影响取水水源可靠性分析的结论。 核电厂正常运用期除了正常运行的用水要求外,机组启动时需增加一定的用水量,机组大修时也需增加较大的用水量,施工期单台机组进入调试阶段后, 启动、部分开机、停机交替出现,用水量的变幅较大,因此, 应根据 核电项目各用水部分的用水工艺和用水要求, 明确水资源条件要求,尤其是内陆滨河建核电站,其 冷却水的补充水须取用淡水,其设计淡水用水量很大,而江河可利用水量的管理有较严格的要求,水资源条件,尤其是取水水源条件是否满足内河核电项目建设的要求,是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必须充分论证、明确回答的问题。 需建设专用核电水库、或需改变原水库功能作为核电项目的取水水源的,须根据原有水功能区和水库功能情况,提出调整的建议,并附必须的支持性文件。 根据水 功能区管理的要求,保护区严格禁止进行破坏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故不能在保护区修建核电厂;保留区应维持现状水质不12 变,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功能调整并取得批准后,方可修建核电厂,水资源论证报告须附相关的支持性文件。 用水合理性分析 在取用水合理性分析中,应阐述和分析建设项目以下几个环节: ( 1) 用水、耗水情况:核电项目设计方案的主要用水环节(或系统)、工艺、设备和技术,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和耗水量。 ( 2) 循环冷却水取排水情况:循环冷却水取排水方案、取排水量、取排水温差等。 ( 3) 一 般工业废水退水情况:废污水产生环节、退水量、主要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总量、达标排放情况和排放去向等。 ( 4) 低放射性废液退水情况:低放射性废液产生环节、处理工艺、储存方式、退水量、主要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衰变周期、含量、处理和控制措施、达标排放情况和排放方案等。 ( 5) 废污水处理情况:废污水处理工艺、设备、技术和设计能力,回用措施等。 ( 6) 非正常工况和风险事故的可能性分析及应急措施。 核电建设项目的周期较长,应根据其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分施工期、调试期和正常运行期以及各组合工况,对核电项目 不同时期的用水量进行分析评价,分别对不同工况下的用水合理性进行分析,并以此核定核电项目的最大年用水量及年度取水量分配、最大取水流量等。 由于国家目前尚无核电站的取水定额指标,现暂规定使用海水13 冷却的一次循环冷却机组运行期的淡水用水量不应大于现行运行机组实际最大用水量 ,本规定采用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多年的运行统计数据计算得到一次循环机组的单位发电用水量和装机用水量作为现行的用水定额,近年来部分核电厂通过技术改造,使发电用的淡水量大幅减少,如大亚湾、岭澳核电一期工程运行期两台 1000MW机组发电用的淡水 从前几年的每年 60万 m3/a,减少到 42万 m3/a;内陆核电应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方式,由于核电厂是通过核反应堆发生裂变加热一回路的 循环 水,再通过一回路的 循环 水 将 二回路的水加热 成高压蒸汽水 , 蒸汽 推动汽轮机发电,因此,其效率比燃煤、燃气电厂低,需要的冷却水量大,其运行期的用水指标以火电机组的用水指标的 和 控制。 论证报告一方面应在调研分析已运行的核电站实际用水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用水合理性的分析;另一方面,应根据水平衡分析结果,计算相关用水指标,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单位发电量取水量、 装机取水量、重复利用率、耗水率、人均生活用水量等,与同规模的火电厂用水定额及当地的生活用水定额等进行比较、分析其合理性。 施工和调试期用水包括现场施工、调试及生活用水,应对施工和调试期的各阶段(如施工初始阶段、部分机组施工和部分机组调试阶段、部分机组调试和部分机组运行阶段)的用水量进行分析。 施工期用水指标主要包括:单位立方混凝土用水量、机械台班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对施工期要进行水平衡分析,绘制水平衡图。 核电站正常运用期除了正常运行的用水要求外,机组启动时需增14 加一定的用水量,机组大修时也需增加较大的用 水量。 因此,应对运行期包含启动、大修期间用水的年用水量进行分析评价。 应根据核电站的用水工艺流程和特点,进行节水潜力的分析,如分析调试期淡水用水回用的可能性及其潜力等。 3 核电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可供水量分析及取水可靠性分析 可供水量分析计算须 分施工期、调试期和运行期以及各组合工况进行, 基本要求及应遵循的原则按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 滨海地区一般为缺水地区,( 1)利用具有多年调节或完全年调节功能水库为取水水源的,宜采用长系列资料分析计算,以月为调节计算时段,根据调 节计算结果统计历时保证率;并按遵循防洪调度、不动用死库容的基本运用规则分析水库对核电项目的可能最大供水能力。 此外,应分别在实际调度规则及相应于可能最大供水能力的调度规则下,根据长系列逐月缺水过程计算供水水源对核电项目的水量保证率,并根据实际调度规则下典型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逐月缺水过程确定后备水源规模。 若按相应于可能最大供水能力的调度规则供水不满足设计保证率要求,则应考虑另辟水源地。 ( 2)利用具有非完全年调节、季、月、周或日调节功能水库为取水水源的,采用典型年资料分析计算,结合蓄水池的调节能力,以旬或日为调 节计算时段;典型年出现供水破坏时,按遵循防洪调度、不动用死库容的基本运用15 规则分析水库对核电项目的可能最大供水能力;若满足不缺水要求,则根据原调度规则下典型年逐时段的缺水过程确定后备水源规模,若仍不满足不缺水要求,则应考虑另辟水源地。 ( 3)利用已建或规划调水工程为取水水源的,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的要求进行可供水量的分析计算。 其中对已建调水工程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工程建成后受水区的实际供水量、预测需水量是否超过工程的原设计负荷,二是收集规划年份以来的水文资料,分析来水情势是否产生变化,若有变化 对核电项目取水可靠性的影响如何。 内河核电项目利用专用核电水库或调水工程供水,或取水水源来水量受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水利枢纽下泄影响较显著时,可供水量分析与滨海核电工程一致。 以单向河流或网河水道为取水水源时,应论证枯水水位对取水设计水位要求的满足程度。 ( 1)利用单向河流为取水水源的,根据蓄水池的运用方案确定来水量分析采用的最小时间尺度,对流量及水位或水深系列均进行频率分析。 应细化水位或水深系列的三性分析,根据取水口位置专题研究成果说明取水口河段河床稳定性和演变特征对水位或水深系列频率分析结果及设计水位 保证率的影响。 ( 2)利用网河水道为取水水源的,根据蓄水池的运用方案确定来水量分析采用的最小时间尺度。 取水口河段缺乏水文资料时宜采用数学模型计算设计条件下的枯水流量及水位或水深过程,模型边界条件应采用取水设计保证率要求的特征枯水流量,及枯水期设计或典型潮位过程。 有水闸等工程控制的网河水道,可供水量的推求应分析工程调度运用对河道槽蓄量的影响。 16 此外,内河核电项目的取水流量较大,其取水工程方案和取水口设置的合理性论证时,应有专题的物理模型试验成果做基础,并进行河床演变的分析。 以淡水水源作为核岛安全用水时 ,应对设计的安全用水蓄水池的大小及其取水口的设置、取水管道的布设等。核电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
相关推荐
( 5)、《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沪建安监( 97)第 59号; (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99; (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 88; ( 8)、《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3号)。 项目经理 安全负责 桩基施工班 测量班 电焊接桩班 机械维修班 杂 工 班 7 . 施工前安全准备工作
价值观:真诚做人,踏实做事,以德载物,以行为本。 核心理念:用心积累,出类拔萃,关心员工,造福社会。 宗旨:创造价值, 文明经营。 精神: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作风:反应迅速,全力执行,团 结协作,精益求精。 员工标准:勤奋敬业,忠诚感恩,求真务实,勇于创新。 管理准则:优化资源,科学管理,绩效优先,控制成本。 建设领导小组 是企业文化理念管理的执行机构,在开展企业文化工作中
并经过项目总工程师审批生效。 特殊和危险性大的工程必须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⑴ 爆破、隧道、吊装、水上和水下作业、深坑、滑模、搭设和拆除高大脚手架、桥架、挑架、挂篮等特殊架子、施工临时便桥、码头等,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单独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⑵ 单独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一定要有依据,严格标准,有计算、有详图、有说明、有审批; 实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⑴ 各分项工程开工前, 总监办
塑料)、划(放)线用品。 4)作业条件: 1 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屋面防水工程必须由专业队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2 铺贴防水层的基层必须按设计施工完毕,并经养护后干燥,含水率不大于 9%;基层 xxxx 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样板引路施工方案 14 应平整、牢固、不空鼓开裂、不起砂。 3 防水层施工涂底胶前(冷底子油),应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 4
传片 15∶ 1515∶ 20 主持人介绍到场领 导、嘉宾,阐述论坛主题 15∶ 2015∶ 25 株洲 市委书记陈君文致欢迎辞,宣布论坛开幕 15∶ 2516∶ 00 刘志峰作《 两型建设下的房地产发展前瞻 》主题演讲 16∶ 0016∶ 10 茶歇, 领导、嘉宾和现场观众提问式互动 16∶ 1016∶ 45 任志强作《 两型社会建设与房地产企业责任 》主题演讲 16∶ 4516∶ 55 茶歇
间的衔接。 二、学习防运球( 25分钟) (一)教学任务 使学生建立正确概念,了解技术动作方法、要领。 并初步掌握技术动作。 (二)动 作方法 当对手运球时,防守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手的手和球上,抢先向运球方向移动。 以身体的躯干对着球、伸臂扩大防守面积,并伺机干扰抢、打球。 (三)原则 堵中路,迫使其向边、角运球 堵强手,迫使其弱手运球。 (二)练习要求 步法合理、动作之间衔接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