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dlp2-13型锅炉中硫烟煤烟气旋风除尘系统设计内容摘要:

/ 1 6 0)( 2 TVV 300 smhmVQ / 3 2. 净化方案设计及运行参数选择 本设计中采用旋风除尘设备进行净化处理。 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旋风除尘器一般有带有一锥形的外圆筒,进气管,排气管,圆锥观和贮灰箱的排气阀组成。 当含尘气流以一定的速度(一般在 14~ 25m/s 之间,最大不超过 35m/s)由进气管进入旋风除尘器后,气流 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 由于受到外圆筒上盖及圆筒壁的限流,迫使气流作自上而下的旋转运动。 旋转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离心力,尘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外筒壁,失去惯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贮灰箱中,与气体分离。 而旋转下降的气流到达锥体时,因锥体收缩的影响,而向除尘器中心汇集,根据“旋转矩”不变理论,其切向速度不断升高,气流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开始方向上升,经排气管排出 [1]。 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现在的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应用广泛;分离效率高可以有效地清除微粒; 处理气体量大且阻力低; 适用于高温和腐蚀性 气体; 运行费用低 ;应用广泛等优点 [2]。 运行参数的选择与设计 根据相关资料及实际运行情况,本设计中烟气的入口速度取为 smv /200 。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确灰分风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3/200 mmg [3]。 则本设中要求达到的除尘效率 为: (21) 净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旋风除尘器结构尺寸对净化效率的影响 在旋风除尘器结构尺寸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除尘器的外筒直径,高度,气体进口和排气管形状和大小。 这些部件一般都有一较适宜的尺寸及组合。 过大或过小都会降低设备效率。 92%% 20011  CC S 4 操作条件对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影响 操作条件应控制在一个较适宜的范围内,过大会降低设备效率,过小会增加阻力损失,两种情况均不利于设备的高效运转。 进气口设计计算 根据已有经验及实际运行已确定本设计中烟气的入口速度为: smv /200 。 考虑设备漏风及安全运行等因素,假定实际进入设备的烟气量为。 则进气口部分的面积 rs为: 20 1 mv Qs r  (31) 现有旋风除尘器的进口有三类:直入切向进入式,蜗壳切向进入式,轴向进入反转式(见图 31)。 直入切向进入式 蜗壳切向进入式 轴向进入反转式 图 31 现有的几类进气管 本设计中采用蜗壳切向进入式 ,它可减少进口系统对筒体内气流的撞击和干扰,其处理量大,压力损失小。 其尺寸一般为高 )(a 宽 )(b 之比 ba/ 在 2~ 3 之间。 本设计中取 2/ ba。 则进口的宽度 b 为: mmb 210 (32) 5 进口高 a 为: mmma 50 10  (33) 则实际的高宽比: ba (在 2~ 3 之间 ) ( 34) 实际进口面积 rs 为: msr  ( 35) 实际的入口速度 0v 为: sms Qv r /  ( 36) 旋风除尘器外筒直径的设计计算 一般 旋风除尘器,其进口高 a ,宽 b 分别为旋风除尘器外筒直径 0D 的 ~ 倍和 ~ 倍。 本设计中假定宽为外筒直径的 倍,则高应为 倍,则旋风除尘器的外筒直径 0D 为: mD 0  ( 37) 旋风除尘器高度的设计计算 性能较好的旋风除尘器,其直筒部分高 度一般为其外筒直径的 1~ 2 倍,锥体部分高度为外筒直径的 1~ 3 倍,锥部底角在 20176。 ~ 40176。 之间。 本设计中直筒部分高度 1H ,锥体部分高度 2H ,分别取为旋风除尘器外筒直径的 倍及 2倍。 则: mH  (38) mH  (39) 6 旋风除尘器的总高度 H 为: mHHH  (310) 旋风除尘器排气管的设计计算 现有的排气管有两类:底部收缩式和直管式(见图 32)。 直管式 底部收缩式 图 32 排气管的类型 无论哪一类排气管,其管径一般取为旋风除尘器外筒直径的 ~ 倍。 本设计采用直管式,其管径 1D 取为 D ,则排气管管径: mmD  (311) 排气管插入旋风除尘器外筒内深度一般与进气管下缘平齐或稍低。 本设计中为避免气体短路,伸入长度 3H 取为 mm500。 即 mmH 5003 。 排灰管的设计计算及卸灰装置的选择 旋 风 除 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