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特大桥施工监控、监测方案内容摘要:

定的参数用于计算,比如:材料的弹性模量、容重、施工时间等。 另外,在设计计算中还有大量的指定的计算参数,比如:施工顺序等。 在桥梁的施工控制计算中通常会采用尽可能真实的参数用于计算,以反映出设计与施工的差异。 设计计算和施工控制计算的区别和联系,以及施工监控、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控制目标如图34所示。 设计计算 施工控制计算D. 设计计算结果 D1. 各施工阶段线型、内力 D2. 成桥线型、内力d. 施工控制计算结果(形成控制文件) d1. 各施工阶段线型、内力 d2. 成桥线型、内力A. 设计计算力学模型B. 设计计算参数 B1. 指定参数 B2. 假定参数C. 设计计算施工步骤 C1. 施工方法模拟 C2. 假定施工时间a. 施工控制计算力学模型b. 施工控制计算参数 b1. 设计指定参数 b2. 现场测试及拟合参数c. 施工控制计算施工步骤 c1. 实际施工方法模拟 c2. 实际施工时间发布指令,指导施工实际施工结果1.各阶段施工后的线型、内力2.成桥后的线型、内力施工信息返馈控制目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与设计结果一致)图34 设计计算与施工监控、监测计算的区别和联系由于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着这两种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计算过程,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类计算可能采用不同的计算模型,由不同的单位来完成,因此,为达到使施工监控、监测指导的施工能与设计结果相一致,首先要校核设计计算与施工监控、监测计算的闭合性。 其校核过程如图35所示。 这一校核过程主要是在施工控制计算初期,根据设计图提供的资料,建立施工控制计算模型(a),采用设计计算的主要参数(B)和设计计算中假定的施工时间(C2)进行计算,利用此过程下的施工控制计算结果与设计计算结果相核对,以校核二者是否在计算模型(a~A)及施工方法模拟(c1~C1)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只有在两者计算结论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施工监控、监测的开展才有实际意义。 否则,需要与设计人员一起仔细核对两种计算过程,找出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设计计算 施工监控、监测校核计算A.设计计算力学模型B.设计计算参数C.设计计算施工步骤 C1. 施工方法模拟 C2. 假定施工时间a. 施工控制计算模型b.设计参数和实测计算参数c. 施工控制计算施工步骤 c1. 实际施工方法模拟 c2. 实际施工时间设计计算结果施工控制校核计算结果比较开展下一步施工控制工作有实质差异基本一致图35 设计计算与施工监控、监测校核计算(2) 对反馈施工信息分析确定施工误差状态目前的各类施工监控、监测的理论的实质都是基于对采样误差的分析和确定调整方法以控制误差状态。 施工误差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各类施工误差会出现不同的分布形态。 常见的误差形态有图36所示的三类。 图a中的误差分布,由于其单个误差峰值较小,且正负误差分布均匀,类似于白噪声干扰,它对结构的影响很小,是施工控制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图b中的误差分布,虽然其单个误差的峰值较小,但整体误差分布出现连续的正向或负向分布,特殊时会呈现积累放大现象。 有积累的连续分布误差会对结构线型及内力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图c中的误差分布,虽然其整体误差均值较小,但出现单个误差峰值较大的情况,会对结构的内力和线型产生严重影响,必须加以控制和调整。 施工监控、监测中应根据施工反馈的数据与施工控制的预测计算的理论目标真值及施工监控、监测的实时计算结果的修正目标真值进行比较,确定误差的实际分布状态,对连续分布误差和大峰值误差进行及时调整。 (a)白噪声形态分布误差(b)连续单向分布形态误差(c)大峰值误差图36 常见误差形态分布(3) 利用参数识别系统对计算参数进行识别、修正施工中如出现有发散趋势的连续分布误差状态,这类误差的产生大多源于计算参数失真引起的目标真值失真,必须进行参数识别、参数修正或参数拟合,提供合理的目标真值。 对于产生参数失真的原因必须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在施工中加以控制。 在悬臂施工的桥梁中产生误差发散的主要参数是体系刚度和主梁自重。 (4) 确定适用的施工误差容许度指标和应力预警机制要确定误差峰值的大小和确定是否进行误差调整,必须确定一套符合施工实际情况的误差容许度指标体系。 过严的误差容许度会为施工带来困难,延误施工进度,过松的误差容许度会为施工留下一定的隐患。 误差容许度的确定还必须满足设计和监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 针对合福客专XX标段XX特大桥跨福银高速公路高架桥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施工中轴线偏差的误差容许值为10mm,主梁标高的容许误差值为177。 20mm。 具体指标在与设计及监理协商后,根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主梁的应力指标而言,由于采用国产的测试设备,根据国内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其应力测试的准确度尚不能令人满意。 并且设计计算和施工监控、监测计算一般只能给出线性平面应力的大小,而施工中存在箱梁的剪力滞后效应及角域应力的特殊性,因此应力的测试结果通常不用于直接的误差分析,而是利用应力测试的增量结果作为施工的应力预警参数。 监控单位对于测试中出现的应力异常变化及时作出预警报告。 (5) 利用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调整控制目标值在进行参数调整拟合后,利用实际的施工时间参数和实际的施工荷载参数进行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产生施工控制实际目标真值,用于下一阶段的立模标高确定和误差分析。 提交施工监控、监测指令及其它控制报告监控单位在各施工阶段完成后根据施工监控、监测实时计算的结果在下一施工工序前向监理单位提交主梁立模标高的控制数据以及立模标高和轴线偏位的容许误差。 对应力测试结果按一定的阶段提交应力测试汇总资料。 在全部施工结束后提交施工监控、监测总结报告。 第4章 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的目标该项目施工监控、监测工作的目标是:1.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结构内力状况满足设计要求;64~67墩40+64+40m连续梁:①在666墩安装支架和托架立模并绑扎钢筋;②施工控制小组在65和66墩顶0号块预埋测量水准点;③浇筑0号块,测量0号块标高结果报施工控制小组;④在0号块拼装挂篮;⑤挂篮预压试验,向施工控制小组提供挂篮预压试验变形结果;⑥施工控制小组提供1号段立模标高,立模绑扎1号段钢筋并浇筑砼至张拉预应力钢筋,挂篮前移……依序悬臂浇筑;应变测试按照下列顺序进行测试:在每次应变测量时均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