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某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汇编内容摘要:
安监站负责上报上级安监部门;重伤审批后要到公司安监部门加盖工作审核专用章,便于今后对重伤的管理及伤残等级的鉴定。 轻伤事故:发生轻伤事故,由矿安全科追查,矿调度当日值班领导、队长、现场跟班队干、当 班带班长、安全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参加,并做好追查记录。 轻伤事故追查处理后,工伤人员的工伤表,由安全科负责填报、审批、上报上级安监部门。 (二)对非伤亡事故的追查 凡发生一级非伤亡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由公司生产调度,组织生产、机电、通风、运输等有关部门人 员组成调查组,安监站派人参加,矿配合进行调查处理。 凡发生二、三级非伤亡事故,由安全科组织,生产科、机电队、调度室等有关部门;组成调查进行事故追查,追查结果由安监站负责执行。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单位的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调阅有关资料,任何单位 和个人不得拒绝。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瓦斯超限按三级非伤亡事故进行追查和处罚。 四、追查要求 基本原则: 事故分析和责任认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 ②依法办事,依规处罚原则 ; ③惩前毖后,治病求人原则; ④科学分析,超前防范原则; ⑤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原则; 事故追查必须严格执行 “ 四 不放过 ” 原则,进行追查处理,并将追查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全矿。 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奖惩条例》,对照责任从严处理。 每次事故追查后都 要求定出防范措施,杜绝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五、措施落实 安监站要对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进行检查,安全副矿长在每旬的安全例会上,通报全矿总体安全状况。 第十二章 矿科领导 24小时调度 值班管理办法 一、每日必须有一名矿领导和一名科领导在调度室值班。 二、值班时间为当日早八时至次日早八时。 三、指挥、处理井上、下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四、一人值班,一人深入现场解决问题。 五、召开好队干两个班前会。 六、向次日早上调度会汇报 24 小时内的安全生产情况。 七、班中如有脱岗行为,在调度班前会做检查。 第十三 章 矿级跟班作业 现场安全盯岗制度 为确保我矿安全生产,强化现场管理,改变干部作风,特制定矿级跟班作业,科队干部坚持现场安全盯岗制度; 矿领导在值班时 ,要坚持 24 小时值班制度。 在全月 ,矿长要坚持 不少于十 个工作日跟班作业 ,副矿长 要坚持 不少于十五 个工作日跟班作业。 矿领导在跟班作业时,要在工作面检查安全工作,指导生产,协助跟班队干完成当班的安全生产任务,同工人同上同下。 在作业 过程中 ,如发现不安全隐患 ,要立即指导作业人员进行处理 ,如不能够及时处理的 ,必须根据现场情况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确保安全。 每次 跟班 情况,必须填表汇总,并存档。 第十四章 瓦斯排查制度 为搞好瓦斯管理,有效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实行瓦斯问题分级排查管理,做到瓦斯问题有检查、有排查、有落实,把瓦斯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每月 10 日、 25 日组织瓦斯专项检查,查出的问题要进行 “ 四定 ” 即:定问题、定时间、定负责人、定处理意见。 二、上级单位及领导检查的问题,要责成专人负责,限期处理,并研究分析隐患,事故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三、领导和瓦斯员检查汇报通风调度的问题(日常问题)要登记台帐,由通风调度通知有关领导 和处理人员并按排处理,落实处理情况。 四、矿总工程师 (技术矿长 )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导师会议,对本月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今后防治重复出现类似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 五、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单位及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并电视暴光。 六、瓦斯问题要实行分级管理,瓦斯浓度在 %以下时,由队领导组织排查;瓦斯浓度 3%以下时,由区领导组织排查;瓦斯浓度在 5%以上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排查。 七、隐患排除后,处理单位或有关人员必须将处理情况向通风 科领导汇报,由通风科复查消帐,否则按未完成处罚。 第十 五章 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制度 第一节 新工人培训制度 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工人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作业技能,安全操作。 为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技术素质,技术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凡进入我矿工作的所有职工,都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进行严格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未经培训考试的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工作,未经培训教育的职工造成事故,追究分配工作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安全培训工作由矿安监站全面负责,矿安监站必须及时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档案,定期向分管矿长报告。 安全培训的内容包括:( 1)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 2)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内容:( 3)本工种操作规程,有关设备仪表的操作及故障的排除方法:( 4)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和事故发生预兆及自救,互救、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培训分脱产、半脱产和利用班前会培训等形式,培训技师资由矿内技术人员或有丰富煤矿井下工作经验的工人技师担任,必要时可从外聘请有关人员。 特殊工种由上级主管部门培训,矿安监站站长根据矿内特 殊工种人员的配置情况,及时派人参加培训 ,凡 由本矿上派参加培训的人员,在矿内服务时间必须在两年以上,否则的扣除有关培训费用。 ( 1) 准备参加本矿工作的工人必须参加由安监站组织的新工人培训。 培训时间,从培训之日起入井前培训七天入井后培训一个月。 培训内容:入井前( 1)安全思想政治教育,包括: ① 安全思想教育。 ② 遵章守纪教育。 ( 2)安全生产方针法规教育。 ①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及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意义。 ②安全生产法规教育,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 ( 3)安全生产理论教育 ① 一般理论知识, 采、掘、机、运、通 五大项。 ② 安全生产作业技能教育,包括应知教育、应会教育。 ( 4)三级安全教 育 ① 入厂教育,包括(安全生产的要求)。 ② 队组教育,包括队组(制度、分工、生产系统)。 ③ 班组岗位教育:包括岗位情况,工作性质,职责范围,使用工具,器材。 核办理有关手续后及格后方要上岗。 第二节 全员培训制度 停工和复产前 , 全矿所有职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由矿长安排,由安监 站 具体负责培训。 培训时间至少七天。 具体安排: 具体内容: ①党的方针、政策、本矿的法规、制度。 ②安全生产理论知识。 ③分析事故案例。 ④当前安全形式。 ⑤安全知识问答。 ⑥三大规程学习。 ⑦典型 经验教育。 ⑧举行安全知识教育。 培训期满组织全员考试,并且入档登记,保存。 对特殊情况不按规定,随便旷工的职工要进行训后教育、 复训、或者进行旷工处理。 第十六章 生技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 生产管理制度 工作面搬家、准备验收制度 A、回采工作面: ⑴巷道工程必须在安装前三个月完成,回采工作面巷道工程提前一至三个月掘完,巷道竣工验收后,维护由三班维修队负责,排水由机电队负责。 ⑵搬家准备工作由生产矿长,总工主持,调度室召集有关科、队组领导研究,巷道设备安装提前一个月完成,回采工作面设备安装提 前半个月完成。 ⑶安装完毕后,由生产矿长和矿总工组织有关单位验收,巷道回采工作面移交,必须有完整的通风,洒水,供电,运输,运料,通讯信号,照明和排水系统,设备必须通过试验,能够进行正常动转方可移交。 ⑷回采工作面结束后,采煤队负责工作面柱、梁等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运到工作面、由安装回收队将其回收上井,所有材料和设备要严格办理交接手续,通风组负责 20 天内将其巷道密闭,调度室负责上述工作的安排、检查、督促、验收工作。 B、掘进和开拓工作面 ⑴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搬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准搬家,擅自搬家,不收进尺 ,追究当事者责任,并限期搬回处理遣留问题直至合格为止。 ⑵材料和设备由本队运至新工作面,施工中不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由安装队回收上井所有材料和设备交接手续。 ⑶贯彻巷道时,技术科跟班技术人员向施工队组和有关科室及领导下达贯通通知书,以煤巷提前 30 米,岩巷提前 15 米要求各有关单位和领导在贯通时安排排水、瓦斯检查等相应工作。 第二节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 编制、审查、贯彻制度 ⑴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由各队跟班技术员(施工单位无技术员由主管此工程的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编写,在编写前应预先征求主管单位的分管技术人员的意见 ,并收集有关技术和发放资料,生技科应提前 25 天给施工单位提出地质说明书,提前 20 天提供施工有关图纸,同时要广泛征求干部和工人的意见。 ⑵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写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执行说明的有关规定。 ⑶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提前 15 天编写, ⑷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编写完后,应先交给主管单位的分 管技术人员预审,经补充修改后应提前 10 天由分管技术人员的副总工程师召集有关人员,集体会审然后签字。 ⑸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由施工单位组织刻印,提前三天发至有关单位并由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向全体 职工进行贯彻。 ⑹贯彻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时,详细统计到会人数和姓名,对遗露人员必须在其工作前进行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补课,同时应一并贯彻操作规程和其它有关规定。 第三节 防治 水制度 ⑴每年度必须编制年度防、探水计划,防探水计划包括:组织领导,防探水工程计划和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等。 ⑵生技科应全面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提供给生产管理人员,同时生产技术人员应收集调查和核对矿井范围内现在开采的小窑和官弃老窑的情况,并在矿图上标出小窑和老窑的井口位置,开采范围等。 随前采掘工程的进展,及时提出防治水措施和报告,在古窑、 老搪和含水层附近施工,必须制定专门措施,一定要坚持:“ 有 掘 必探,先探后掘 ” 的探放水原则。 ⑶查清矿区以及其附近地面的河流,井泉、沟渠的流水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的水利工程情况,并掌握当地年降雨量和高洪水位 的资料以便建立相应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⑷井口附近,工业广场和生活区的排水沟在每年雨季前必须清理疏通。 ⑸矿区内采后塌陷,裂缝要填平压实,积水要排放。 ⑹井下巷道排水沟,水仓在每年雨季前必须安排清理一次,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在每年雨季前,必须全面检修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⑺在河流水库下的煤岩中进行采掘工作时 必须制定专门设计,经矿务会议审批,报市煤管局批准。 ⑻采掘工作面或者其它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矿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必须应即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 ⑼在预计水压,水量较大的地点探放水时,应制定探放水安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⑽矿区内必须建立专门探放水措施和机构。 第四节 地测工作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是煤矿正常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具有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发挥真正的眼睛和尖兵作用,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制定管理办法: ⑴、地测工作及图纸资料管理 严格执行《测量规程》,熟练掌握测量原理,精通测量业务,熟悉操作仪器,掌握仪器的保养,维护和使用的知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益求精的科学工作态度。 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下对照图》等煤矿所需的各处图纸必须按照图例要求绘制,必须反映测量的真实情况,不准弄虚作假,图纸真实可靠,精度符合要求。 及时给定巷道的中腰线,及时进行导线测量,对测量成果及时提供领导,以供领导决策,测量成果必须有检查员核算,然后存档保存。 所有图纸进行闭合计算,即 X、 Y、 Z 是否符合,并应查看几何关系尺寸有否出入。 所有图纸 及资料的复核及复算以及初算都要签字,编号,存档。 复制图纸时,先看大样图、剖面图、断面图、总平面图、与有关尺寸有无出入,平面图与剖面图尺寸有无出入,并要考虑与土建、矿建的关系。 复核曲线时弄清典线参数,并应重新计算各值有无不对之处,起点、终点、道岔型号等参量有无错误。 各原始记录本及计算资料经复核,测量记录、计算、检查者均签字后编号存档,为可查资料。 加强搜集各种地测资料的工作。 应备用资料总登簿。 ⑵、标定工作: 标定工作是将图纸上的几何关系及有关数据根据精度要求,搬到实地上 去 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慎重,绝对不能马 虎从事。 井巷工程的所有图纸到矿后应及时转给地测科复算,以利于从整体上考虑井下的标定及其它地测工作,做到心上有数。 所有标定工作最起码要求图纸资料三天前在手,经熟悉图纸,初算、复算无误以及作好标定前的一些必要工作后,方可进行标定。 所有标定数据特别是井下主要设计导线,经初算,复算后,一经科里商量同。山西某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汇编
相关推荐
每一天的开始保持良好心境。 开展家校协同的心理实践活动。 8 家庭是学生 极为重要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学生们的心理与言行无不与家庭的氛围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 为此,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讲课内容,针对实际,开设讲座,向广大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和方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YY/T02872020 医 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等相关质量 管理体系标准和本附件的要求,根据企业的规模大小、组织人员等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 一、 质量管理职责 1. 分别设置施工(工程部)和检验(检验或质量部)部门,并明确职责权限。 2. 工程施工人员和施工过程的检验人员不应交叉。 二、 设计开发 1. 如企业负责产品的设计,则应具有国家颁发的压力管道设计资质
ption can be r educed by 1500 t ons of elect r olyt ic alum inum , and pr oject envir onment al pr otection and ener gy saving ef f ect is obvious. Four ar e in a r elat ively shor t per iod of t im
?? 冲压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人身安全的根本措施。 三、起重机械 (一)起重机械的分类和特点 ( 1)起重机械运动部件移动范围大 ,大多有多个运动机构,绝大多数起重机械本身就是移动式机械,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 2)工作强度大,元件容易磨损,构成隐患;起重机械工作高度及其载运物件质量大,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事故。 ( 3)一些起重机械在多尘、高温或露天作业,运行环境恶劣
拓展技能培养弹性教学定向培养企业实践定岗实习项目导向 工学交替 定向培养 岗位轮换 图 2 人才培养流程图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8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上下工夫,在 “ 项目导向、 工学 交替 ” 结合深度上寻求增量 , 在课程体系重构 中 创亮点 , 创建以能力为核心 、 以过程为重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
过程中,围岩稳定与否,虽然主要地取决于围岩本身的工程地质条件,但无疑开挖对围岩稳定状态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因此,隧道开挖的基本 原则是:在保证围岩稳定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恰当的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并应尽量提高掘进速度。 即在选择开挖方法和掘进方式时,一方面应考虑隧道围岩地质条件及其变化情况,选择能很好地适应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并能保持围岩稳定的方法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