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手册--193761308内容摘要:

(九)注办 17 收文处理完毕,要在《收文处理单》上注明办理结果:传阅的文件,要有传阅人签名;承办完毕的文件,要有承办部门或人员签注的承办结果及办结时间。 (十)查办 办公室要对上级单位来文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查办项目包括针对来文的办理情况,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回复报告及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十一)清退 重要文件或保密文件待处理完毕或承办完毕后,主办单位应将其退回办公室,办理清退手续。 (十二)立卷 局机关采用分散式立卷,即机关收文 、综合性的文件及综合性的会议文件材料由办公室立卷;业务性文件、以部门名义发文的存本和定稿、以局名义召开的专业会议文件由业务部门立卷;会计核算文件材料由财务会计部门立卷;科技文件材料及其他业务文件,由有关业务部门立卷。 (十三)归档和销毁 文件归档和销毁详见制度汇编有关档案管理规定。 四、发文处理程序 (一)草拟 文件起草工作包括交拟、议拟和撰拟三个程序: 1.交拟:根据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文件主办部门要认真领会和记录领导交待的写作意图和重要问题、措施等。 2.议拟:查找与该文件有关的文件、法律法规、企业相 关规定等,通过调研收集相关材料和信息,形成文件提纲。 3.撰拟:对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负责人应当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主办部门可列举各方理由和依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于有关部门会面后,报请上级机关协调和裁定。 (二)修改 文件起草后,应字斟句酌认真修改, 修改的标记及文字 应用彩色笔拉出版心,明显标注,修改完毕填写《发文稿纸》中拟稿人、文件标题、附件、文件类别、主送、抄送等内容,请部门负责人审阅文稿并签署意见。 领导要求提前 审阅的文件及只需报领导阅批不需要发文的报告、请示等,填写《签报》后由主办部门直接送领导。 (三)审核 18 公文送负责人签发前,应由办公室进行审核,审核重点: 1.行文必要性、合法性,与企业现行规章制度的协调性; 2.政策界限清晰,措施方法可行,执行期限妥当,涉及的相关问题能够妥善安排; 3.公文格式、标题、语体、文字、标点符号、层次序号、数字、引文、简称、译名、密级、缓急等是否符合规范; 4.主送和抄送是否得当,阅读和发放范围是否合适等; 5.核稿人提出修改意见,拟稿人修改后拟稿人签字并确定关键词、密级、缓急程 度及签发人等。 (四)签发 1.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上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 2.以本机关名义制发的下行文或平行文,由主要负责人或其授权的其他负责人签发; 3.同级机关方可联合行文,联合发文应经联合行文的相关机关会签方能生效。 (五)复核 公文正式印制前,办公室应进行复核,复核重点: 1.发文名义是否妥当,审批和签发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材料是否齐全、规范; 2.联合发文是否经过了会商和会签,发文机关是否同级,排列是否妥当; 3.复核后对文稿进行了实质性修改的,应按程序进行复审。 (六)注册 发文注册指按发文顺序给每份文件编著发文字号。 1.按发文的先后顺序编注发文字号; 2.联合发文只编注主办机关发文字号; 3.发文字号结构为:发文机关代字 +﹝ 年度 ﹞ +发文顺序号; 4.不得一文多号,也不得一号多文; 5.确定发送范围和印制数量; 6.带密级文件应编注发文份号。 (七)缮印与校对 经过签发程序,无须任何修改的文件,按照公文格式要求印制一份供主办部门校对清稿,校对人员在正确无误的校样上签字后,按照文件数量要求印制相应份数。 (八)用印 企业印章应由专人管理,用印应严格履行程序,合乎规范要求。 文件用 印规范请详见“印信管理程序”。 (九)装订装封 19 按照文件装订要求进行装订,向外发出的文件应装入信封,发文装封应注意: 1.多级行文、普发文件应编写文件信封号码; 2.有密级的文件,应在信封上标识密级,封口处贴密封条; 3.有缓急程度的文件,应在信封上标识缓急程度。 (十)登记发送 文件发送,应在《发文登记簿》上登记,文件发送的方式有:专人递送、收文单位专人领取、公文交换站递送、邮寄、网络传送、传真、电传等。 (十一)发文催办 发文催办为对外催办,即向收到文件的所属单位或外机关单位发出催促办理文件的意见。 1.重要公文确认接收后 3 个工作日未办理的,根据需要可用电话、传真等快捷方式向对方查询办理情况; 2.紧急公文或电话催办多次未果的事项,需要催办; 3.填写《重要事项催办单》,发送至承办单位,要求立即给与答复; 4.《重要事项催办单》发出 3 日后未见回音,主办部门查办该文件。 (十二)归档和销毁 文件归档和销毁详见制度汇编有关档案管理规定。 为便于归档,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节约存放空间,收文登记簿、收文分发分送簿、发文登记簿等 均使用活页笔记本。 五、公文管理 1.各单位及各部门应设专人管理文件。 2.上级 单位带有密级的公文,除绝密级和注明不能翻印的公文严禁翻印以外,必须经下一级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翻印。 中央、国务院文件的翻印须经办公室主任批准。 翻印时,应当注明翻印的单位、日期、份数和引发范围。 3.公文复印件作为正式公文使用时,应当加盖复印部门证明章。 4.公文被撤销,视作自始不产生效力;公文被废止,视作自废止之日起不产生效力。 5.部门合并时,全部公文应随之合并管理。 公司或机构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整理立卷后按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部门。 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时,应当将本人暂存、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 、清退。 6.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按照局程序文件《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程序》执行。 7.电子版公文管理工作按照《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建二 办 ﹝ 2020﹞ 6 号) 执行。 20 附件: 1.收文登记簿 2.收文分发分送簿 3.收文处理单 4.发文稿纸 5.签报 6.发文登记簿 7.重要事项催办单 21 附件 1: 收文登记簿 收文日期 文号 /编号 来文单位 文件名称 密级 缓急 份数 流水号 备注 22 附件 2: 收文分发分送簿 文号 来文单位 文件名称 密级 缓急 分发分送对象 签名 备注 23 附件 3: 收文处理 单 领 导 批 示 阅者意见 承办情况 办 公 室 拟办意见 来文单位 收文日期 文件标题 来文文号 24 附件 4: 发 文 稿 纸 密级: 缓急程度: 领导批示: 月 日 部门会签: 月 日 拟稿人: 电话: 月 日 部门负责人: 月 日 办公室核稿: 月 日 文件标题: 附件: 文件类别: 文件、报告、请示、决定、决议、通知、通报、纪要、批复、函、简报 主题词: 主送: 打字: 校对: 抄报: 抄送: 发文编号: ﹝ 20 ﹞ (共印 份) 25 附件 5: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 有限公司 签 报 领 导 批 示 标 题 (或事由) 主办部门负责人 签 发 请 同志批示。 签字: 主办部门主管 审 核 部门会签 紧急程度 密 级 主办部门: 联系人: 电话: 年 月 日 26 附件 6: 发 文 登 记 簿 序号 发文日期 文号 文件名称 发放范围 发送形式 份数 收者签名 接收时间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注:“收者签名”与“接收时间”两 项只在纸面发文时使用。 27 附件 7: 重 要 事 项 催 办 单 催办对象 催办时间 催办依据文件 发文字号 催办事项 催办原因 催办要求 进展情况: 负责人: 联系人: 电话: 年 月 日 局领导批示 催办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 邮箱 28 第三章 接待 工作程序 一、 接待 工作概述 接待工作是一项“窗口性”工作,指企业在公务活动中对来访者所进行的迎接、招待、洽谈、联系等辅助管理活 动,基本要素包括:来访者、来访意图、接待者、接待任务和接待方式。 办公室要重视接待工作的广泛性、礼仪性和务实性。 二、接待工作流程图 三、接待工作基本程序 (一)收集来宾情况 我局主要来宾包括:政府机关领导、中建总公司领导、兄弟单位领导、重要业主、重要活动及大型会议来宾等。 收到接待任务后,要积极从多方收集来宾情况,主要包括:来宾人数、姓名、性别、职务、民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二)分析判断来访意图 对于非企业邀请的来访,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分析判断其真实来访目的和意图,以确定接待方针和接待任务。 非企业邀请的来访主要有: ( 1)党政机关领导视察工作; ( 2)中建总公司领导检查指导工作; ( 3)兄弟单位业务交流与合作洽谈; ( 4)重要业主来访; ( 5)其他日常来访。 (三)拟订接待方案 准备材料礼品 食宿行安排 布置接待环境 安全保卫工作 接待及会谈 宴请 送别 收集来宾情况 分析判断意图 拟定接待方案 接待方针 接待规格 接待形式 日程安排 人员安排 经费预算 收到接待任务 29 重要的接待活动,要事先拟订接待方案,提交领导审批。 内容包括:来访意图、来访者基本情况、接待方针、规格、形式、日程安排、接待人员安排、费用预算等。 1.接待方针 根据对方来访意图、双方关系和对我方的态度制定接待方针,明确接待目标和原则。 2.接待类别 一类接待:党政 机关、总公司、兄弟单位局级以上领导的接待; 二类接待:党政机关、总公司处级以上领导,兄弟单位副局级以上领导及重要业主的接待; 三类接待:其他日常来访。 3.接待形式 包括迎送、宴请、会见、会谈、文艺招待、参观游览等仪式和活动。 4.接待日程安排 主要包括接待具体时间、接待形式和内容、接待实施地点、陪同人员工作安排等,一般以表格形式列出。 5.接待人员安排 接待人员主要包括陪同人员和组织工作人员。 主要陪同人员包括主要陪同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织工作人员包括事务秘书、翻译及后勤人员。 一类接待陪同人员:局 董事长、总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