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内容摘要:

(二) 将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忽略了教师主导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转变。 学生从被动 接受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 着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但是我们发现,现在 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课堂变成了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 甚至忽略 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致 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所获得的都是 没有 层次、 不成完整 系统、针对性 较 差的 素材性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三) 造成脱离教材的问题 , 教师 将制作课件与备课等同。 采用 信息技术 教学后,有些教 师 往往把精力放在多媒体课件演示内容的设计上。 而在教 材 上所下的功夫就少了,教师在多媒 体课上也很少使用教材, 无 形中课本被丢到一 边,成了案面上的摆 设。 学生的眼睛盯 着 的不是课 本,而是多 媒体投影。 个人认为,脱离教材来讲授语文是万不可以的,针对语文教学来讲,是要以教材为依托,即使“用教材教”,教材依旧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把 要教授的内容 完全 寄托在多媒体上,不仅丢掉了教材这个根本,而且也不符合教学规律,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热闹一番后,学生的收获甚微。 此外, 制作课件往往花去很多时间,致使很多老师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备课,甚至错误地认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 而事实上, “ 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 过程。 ” ① 备课是 对 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和设计,而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 的一个 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 备课备不好,不能将每个环节细致入微地进行思考和设计,即使课件制作的在精良,教学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四) 出现 盲目 、 不考虑课文文体是否适合运用技术 , 不恰当 使用 、滥用 技术 的现象。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用 ,并不是越多越好。 语文教学是让学生富有个性化地感悟、欣赏、评价语言艺术的过程。 课件中过多的多媒体往往会固 化、僵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限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