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ehs手册内容摘要:

垃圾分类 一 、 分类定义 固体废物 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物质。 工业固体废物 是指在工业、交通等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 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可回收废物 是指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可以再生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 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废物的固体废物。 二 . 固体废物分类举例 可回收利用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生活废物 第五章 消防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燃 烧 物质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出热和光的现象称为燃烧。 它具有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三个特征。 最常见最普遍的燃烧现象是可燃物在 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可燃物质状态不同,燃烧过程也不同。 二 、燃烧的类型 -一定温度下,易然、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至一定浓度,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可燃物与空气共存,达到一定温度, 与着火员接触即行燃烧,移走着火员后仍可燃烧的现象。 -不用明火引燃就能自发着火燃烧的现象。 -化学性爆炸为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伴有巨大声响和冲击波的现象。 二、 火灾种类 A 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棉、麻、纸张等; B 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沥青、石蜡等; C 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氢、甲烷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镁等。 三、 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评定化学危险品的火灾爆炸危险特性 有以下几个指标: 闪 点 易燃、可燃液体(包括具有升华性的可燃固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当火源接近时会产生瞬间燃烧。 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称闪点。 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则随时都有被火焰点燃的危险。 闪点是评定可燃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标志。 就火灾和爆炸来说,化学物质的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燃 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某一温度与火焰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焰之后仍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液体的燃点,约高于其闪点 1~ 5℃。 自燃点 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明火源的作用下,由于本身受空气氧化而放出热量,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使其温度升高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 受热自燃: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到该物质的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自热自燃是化工产品贮存运输中较常见的现象,危害性极大。 自燃点越低,自 燃的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爆炸。 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通常用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表示。 说明: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混合比例下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而是有一个浓度范围,即有一个最低浓度--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浓度--爆炸上限。 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危险。 爆炸极限是在常温、常压等标准条件下测定出来的,这一范围随着温度、压力的变 化而有变化。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 最小点火能 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燃烧爆炸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最小点火能数值愈小,说明该物质愈易被引燃。 爆炸压力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物品在密闭容器中着火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称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的最大值称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通常是测量出来的,但也可以根据燃烧反应方程式或气体的内能进行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