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方案内容摘要:

F) → 反渗透( RO) 某医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方案 第 8 页,共 20 页  反渗透出水 可回用或达标排放,浓水回流至 SBR 池。  在浓缩池中通过微生物的内源呼吸作用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小污泥的体积(减小 70~ 80%)、降低污泥的挥发水分含量,使污泥不发生腐化而有利于污泥的最终处置和污泥的利用。 物化污泥和生物剩余污泥经污泥浓缩池浓缩后,通过气动隔膜泵送入压滤机脱水。 滤液回流调节池,泥饼外运处置。 设计参数与设备选型  隔油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式长方形池一座,内分三格。 停留时间 ,则有效容积30m3,外形尺寸 L*B*H=8000*1500*3000(mm),出水自流入调节池。 在前段设 人工清渣格栅,截留大块污染物。  调节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式长方形池一座,停留时间 10h,则有效容积 200m3,外形尺寸 L*B*H=15000*5000*3000(mm),出水用泵提升至氧化池。 提升泵:选用 50100( I)型卧式离心泵二台(一用一备),性能: Q=25m3/h、 H=、n=2900r/min、 N=3kw. 鼓风机:选用 LT— 150型罗茨鼓风机二台(一用一备), Q=、 n=2950r/min、N=22KW。 液位计:选用 Key10 型液位计 2套。  氧化池 氧化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式方形池一座,停留时间 1h,则有效容积为 20 m3,外形尺寸 L*B*H=2020*3000*4000 (mm),选用 HL5000 型二氧化氯发生器一台。 出水流入反应池。  反应池 某医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方案 第 9 页,共 20 页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式方形池一座,停留时间 ,则有效容积为 10 m3,外形尺寸 L*B*H=2020*3000*4000 (mm),出水流入沉淀池。 PH 计:选用 GPP02型 PH计一套。 混凝剂:投加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石灰乳和 PAM。 搅拌机:选用 型搅拌机三台, n=50r/min。 加药泵: 选取 20CQ12,共四台; Q: 50 L/min;  沉淀池 反应池出水自流入沉淀池。 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污泥流入污泥浓缩池,上清液自流入厌氧生物反应池( UASB)。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式,斜管沉淀,表面负荷 ,则有效容积为 100 m3,外形尺寸 L*B*H=10000*3000*4000(mm)。 斜管面积 30m2。  污泥浓缩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长方形池,内分两格; 外形尺寸 L*B*H=6000*8000*3000(mm) 污泥泵选用 65SGP3015型管道泵 6 台, 性能: Q=30m3/h、 H=15h、 n=2800r/min、 N=.  UASB 厌氧反应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长方形池一座,将沉淀池出水由泵打入 UASB 厌氧反应器,控制溶解氧 ,停留时间 48 小时,厌氧出水自流入 SBR 池。 外形尺寸 L*B*H=15000*10000*6000(mm)*1 座 提升泵:选用 50100( I)型卧式离心泵二台(一用一备),性能: Q=25m3/h、 H=、n=2900r/min、 N=3kw.  SBR 池 某医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方案 第 10 页,共 20 页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半地下式长方形池一座,微孔 曝气 , 气水比 30: 1,停 留时 3天,则有效容积为 1200m3,外形尺寸 L*B*H=20200*12020*5000(m)*2 座,出水自流入接触氧化池。 鼓风机:选用 LY150 型罗茨鼓风机 2台(一用一备) 参数: Q=、 n=2950r/min、 N= kw。  中间水池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辐流式方形池一座,外形尺寸 10000 5000 5000( mm)。  RO反渗透系统 采用超滤( UF) +反渗透( RO),设计进水量 40 m3/h,出水量 20 m3/h 中间水池 → 沙碳过滤器 → 精滤 → 超滤( UF) → 反渗透( RO) → 70%回用或排放  污泥脱水间 厢式压滤机 1台,板框面积 60m2。 空压机 1台, kw 配气动隔膜泵 2台, QBY65; Q=24m3/h 外形尺寸 L*B*H=7000*6000*4000(m)  储药间 外形尺寸 L*B*H=6000*6000*4000(m)  加药系统 加药箱: PT1000L,共 6套; PE 材质; 制药箱: MC11000L,共 6 套; 搅拌机:选用 型 A3搅拌机 3台, n=50 r/min。 90%进 RO 30%进 SBR池 10%进 SBR池 某医药有限公司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方案 第 11 页,共 20 页 设备运行 与系统 控制 设备的运行 本设备是以生物处理为主体的处理方法,因而其运行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正式投入使用前的调试和活性污泥的培养阶段;第二阶段是系统的投产运行。 调试期间除检查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包括各配设备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主体设备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等),主要的工作是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 活性污泥的培养可采用连续培养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间歇培养的方式进行。 据我们的实际操作和运行经验,建议用户采用以小水量(原污水)连 续培养的方式为佳,一般一至两周即可完成活性污泥的培养工作。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中,需十分注意 C: N: P营养比例关系,营养比例适宜则可缩短活性污泥培养所需要的时间。 活性污泥的培养工作结束后,即可转入正式运转阶段。 在正式运转阶段,由于采用全人工控制的方式进行运行,因而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管理,只需要定期对处理后排放水进行取样和分析测定,同时检查人工控制系统及有关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即可。 系统的控制 在调试阶段,设备的控制以手动控制为主以利进行及时和必要的调节:在投入正常的运转后,将控制系统切换到全人工控制 位置即可。 有关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 提升泵的控制,采用液位控制器与时间继电器共同工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时间继电器控制水泵的人工切换( 8 小时切换一次),水位控制器控制高水位开,低水位停,设置手动和人工控制装置,两台水泵互锁。  风机的人工控制,采用继电器控制,每 4 小时切换一次,手动和全人工可自由切换。  所有电磁阀都可以进行手动和全人工的切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