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欢迎进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内容摘要:

理学 D 20 10 经济学基础 B 30 2 11 网页制作与设计 C 30 2 12 管理学基础 B 20 13 市场营销策划 B 20 14 动漫设计与鉴赏 A 30 2 15 人力资源管理 B 20 16 机械工程常用软件 A 30 2 17 反恐战争(国防教育) B 20 18 现代制造技术概论 B 30 2 19 商务英语 D 30 2 20 计算机英语 D 30 2 21 工程英语 D 30 2 22 韩语 D 30 2 23 日语 D 30 2 24 投资理财 B 20 25 家电维修 A 30 2 26 创新思维及应用技巧 B 20 27 工业安全 D 20 28 轮滑 C 20 29 散打 C 20 30 计算机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B 20 31 工程材料 D 20 32 茶艺 C 20 33 现代通信技术 B 20 34 瑜珈 C 20 35 健美操 C 20 36 跆拳道 C 20 37 观赏植物的装饰与应用 A 20 38 美术欣赏 A 20 12 39 影视作品欣赏 B 30 2 40 安全用电 B 20 41 数学建模 D 20 42 英语 D 80 6 43 数学 D 60 4 44 ERP 沙盘模拟实战 C 20 45 股票操作实务 B 20 累 计 门 数 45 门 13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见表 1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表 11: 序号 实践环节名称 所在 学期 时间 (周 ) 地点 学习内容 备注 1 入学教育 I 2 学校 对专业进行了解 2 军训实训 I 3 学校 部队 军事化教育 3 机械 制图综合实训 Ⅱ 1 教室 进行机械零件或简单机械装备的手工测绘训练 4 普通车床操作实训 I 1 机加培训中心 车床认识及磨削刀具的训练,图纸的识图训练,车削外圆阶梯轴等训练 5 普通车床操作实训 Ⅱ 1 机加培训中心 车床认识及磨削刀具的训练,图纸的识图训练,车削外圆阶梯轴等训练 6 典型机械拆装实训 Ⅱ 1 机械认知实训室 对典型机床进行拆装 7 装配钳工实训 Ⅱ 2 机加培训中心 对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并装配 8 普通车床操作实训 Ⅲ 1 机加培训中心 车床认识及磨削刀具的训练,图纸的识图训练,车削外圆阶梯轴等训练 9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综合实训 Ⅲ 1 信息中心 机加培训中心 用仿真软件模拟数控加工,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典型零件 10 工艺规程制订综合实训 Ⅲ 1 教室、信息中心 编制简单的机械加工工序规程,完成手工绘图、工序卡片的绘制等。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 Ⅲ 1 信 息中心 熟练运用一种软件进行产品三维造型训练,熟练运用 1 种软件生成10 个以上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刀具轨迹,并对其中 2~ 3 个进行数控加工 12 普通铣床操作实训 Ⅳ 1 机加培训中心 铣床操作训练,机械加工刀夹量具等的正确使用 13 普通车床操作实训 Ⅳ 3 机加培训中心 车床认识及磨削刀具的训练,图纸的识图训练,车削外圆阶梯轴等训练 14 UG/proE 实训 Ⅳ 1 信息中心 熟练运用一种软件进行产品三维造型训练,熟练运用 1 种软件生成10 个以上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刀具轨迹,并对其中 2~ 3 个进行数控加工 14 15 毕业综合能力实训及考核 V 8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或学生就业单位 学生在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岗位群技能训练 16 顶岗实习 VVI 26w 校外实训基地或学生就业单位 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岗位群技能训练 17 毕业就业实践 VI 6w 合计 63 九、教学实施相关说明 1.按照本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培养目标,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 150 学分,其中必修部分 学分,限选部分 24 学分,任选部分 学 分。 有专业提升能力要求的学生可在专业能力提升模块中增加选修内容和学分。 2.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 A、 B、 C、 D 四种形式,其中: A 为过程考核; B 为项目考核; C 为实践和作品考核; D 为结业测试。 3.岗位能力拓展模块是在学生具备岗位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为了拓展学生的岗位能力,达到“一岗多能”的目的而设置的,学生必须在此模块中按照学分要求选修课程。 4.岗位能力提升模块是在学生具备岗位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工作中所要从事的现场技术员、工艺员、安技员、调度员以及车间管理人员岗位,或在操作岗位 上达到技师水平而设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岗位能力水平。 学生必须在此模块中按照学分要求选修课程。 5.专业能力提升模块是在学生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完成学分学习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而设置的。 此模块只包括机械、电气、财会、物流、计算机、旅游、英语等专业类别的相关提升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可根据本专业提升要求另选课程。 本模块课程学分不要求学生必须完成。 6.本培养方案各门课程均按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学,不仅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中确定的课程要由企业行业人士讲授并尽可能的采取到企业现场教学的方式,其它各门课程也必须 有 30%的教学内容由企业和行业人士讲授;至少有 30%的教学内容在现场讲授。 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尽量采用 A、 B、 C 三种形式,并有企业和行业人士参与考核。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 教学设计情况表 表 12: 序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机械 制图 1 ○● ● ○● ○ ■ □ 2 机械 制图 2 ○ ○ ○ ○● ○ □ 3 机械加工技术 1 ○● ○● ○ ○● ■ □ □ 4 机械加工技术 2 ○● ○● ○ ○● ■ □ 5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 ○● ○ ■ 6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 ○ ○● ■ □ 7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 ○● ○ ○● ■ □ 8 机械产品装配工艺基础 ○● ○ ○● ■ □ ■ 9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 ○ ○● ■ □ 10 设备控制基础 ○● ○ ●○ ■ □ 11 机械零件基础 ○● ○ ○ ■ □ 16 序号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 ○ ○● ■ □ 13 机械 制图综合实训 ○ 14 数控机床基本操作综合实训 ○ 1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