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二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内容摘要:
是保证合理的住房供应结构,抑制商品房价格上升过快,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问题,维护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 15 振兴 ***域经济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 需要 良好的政策导向、便利 的交通环境,更需要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和优美的外部生态环境的支撑,本项目建设,改善居民住房 环境 ,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16 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 项目区概况 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概况 项目建设选址 场址选择原则 本项目建设地址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交通便利,无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及水文; 符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对文化设施的布局要求; 公用工程如城市电力、上下水管网等市政设施配套完善; 场址上空无高压输电线路等障碍物通过,与其他公共建筑,不造成相互干扰。 主要征用地为原 56 省道用地及 56 省道 弃渣用地,且规划区域内无居民居住,不涉及征地搬迁,有利征地顺利完成,现土地征用已完成。 17 场址选择 经过多方论证,本项目选址 位于 ***市 ******乡花园村。 18 第 四 章 总体 规划 与 平面设计 总体 规划 设计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 ( GB5018093); 《 ***域总体规划( 20202020) 》 ; 《 住宅设计规范 》( GBJ968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93) ; 《 ***新区二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工 程规划 》 ; 其它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 设计 原则 人本 ——充分考虑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 的居住环境。 自然 ——贯彻 “尊重自然 ”与 “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显著和个性鲜明的居住空间。 将大自然的环境空间最大限度地引入住区环境。 19 经济 ——作为住宅区,道路、建设等都应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尽量减小土方建设量,利用高差进行整体设计。 文化 ——体现 ***特有的文化底蕴,发展地域文化,使之与现代生活进行充分融合。 既具有传统遗风,又有现代开放的人文气息。 融合 ——讲求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整体规划布局的融合、居住行为与商业、游憩行为融合,建筑与绿化的融合。 科技 ——强调高科技在建设、管理和生活中的运用,以科技为向导,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注重物业管理。 安全 ——针对不同出行设置道路及出入口,避免交叉干扰。 加强物业管理,确保居住的安全性。 设计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强调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建设舒 适安逸的居住环境为设计目标,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通过“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建立社区高效安全的道路系统,同时注重步行系统的建构与静态交通的安排,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 居住 社区。 20 坚持“绿色生态社区”的理念 充分利用基地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建设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绿色居住社区,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突出“阳光、空气、山水、绿色”的生态主题。 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开放空间和社区环境,强调绿化空间与居民活动空间的融合,将建筑组群与自 然环境有机的穿插与渗透,形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在不对当地自然生系统造成破坏的前提下,有效合理、循序渐进的进行土地开发,并为未来建设留有充分的余地。 在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滚动开发与分期建设的同时,还坚持居住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互相结合,通过社区的营运,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市场营销与物业管理中。 坚持“可操作性与弹性”的理念 在注重规划超前性的同时,小区规 划与建筑设计充分考虑 ***的地方习惯与市场需求,使规划具备可操作性。 同时充分考虑小区开发建设的不确定性,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规划可根据建设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具备充分的弹性。 21 总体布局 通过对地块的现状及日后的使用角度分析,把主入口定在车行较少的东侧道路上,即人行主入口,在南侧设置小区的次入口,兼做主要的机动车出入口。 住宅布置以点式,板式相结合方式布置。 通过围合式空间布局,形成中央庭院。 在沿溪流的东北侧,设置底层架空或局部架空,尽可能的使景观绿化能与本小区形成景观渗透及视线通透。 在地块西 侧靠近宗祠的位置,竟可能的避让,不做住宅设计,大大减低了两者之间的干扰,做到环境和景观的整体统一和共享,达到创造共享、公平、环境均好的和谐社区的目的。 项目总用地面积 24783 ㎡ (其中 郑坑底 715 ㎡, A 区 17115㎡, B 区 4287 ㎡ ,存留地面积 2666 ㎡ ),建筑面积 59620 平方米,总投资 万元,项目分两区建设。 A 区:用地面积 17115 ㎡,建筑面积 47264 ㎡(计入容积率面积 37653 ㎡),新建住宅楼 6 栋(廉租房独立 1 栋为 6层),其他住宅层数设置 18 层为主,局部 16 层,其中廉租房36 套 ,经济适用房 104 套,限价商品房 228 套 ; 配套小区内道路、 停车场、 给排水、消防、供电及绿化等。 B 区:用地面积 4287 ㎡ ,建筑面积 12356 ㎡ (计入容积率面积 9431 ㎡ )。 新建住宅楼 2 栋均为 18 层,限价商品房 22 79 套 , 配套小区内道路、 停车场、 给排水、消防、供电及绿化等。 该小区建筑密度 %,容积率为 ,绿化率为 32%。 考虑到本地居民的居住习惯,将住宅的朝向确定为南向,大套型以一梯两户拼接为主,提供高度的舒适性;小套型采用一梯三的形式出现,有效地减少了住户的公摊面积,以达到住宅的均好性、经济性。 本次 设计住户共 447 户,各户型所占比例指标如下表所示 A 区 户型设计 套 型 套数 套型所占比例 廉租房( ㎡) 36 % 经济适用房( 75㎡) 104 % 限价商品房 ( ㎡) 228 % B 区 户型设计 套 型 套数 套型所占比例 限价商品房 ( ㎡) 79 100% 23 因为建设项目地位于龙溪边临水而建,新建防洪堤使 防洪能力达到抵御 20 年一遇的 抗 洪标准。 防洪堤总长 (龙溪段长 ,堤顶高 程 ~ ,郑坑底段长 ,堤顶高程 ~ m) 表 41 总 经济 指标 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规模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24783 其中 规划 建设 用地 M2 21402 郑坑底 面积 M2 715 存留地面积 M2 2666 2 总建筑面积 M2 59620 其 中 计入容积率的面积 M2 47084 其 中 1 住宅建筑面积 M2 45151 2 商业建筑面积 M2 1108 3 配套用房 建筑面积 M2 825 其中 1物业用房 M2 336 2 有线电视、电机房 M2 74 3消防、监控室 M2 100 4配电室 M2 231 5 门卫 M2 34 6瓶组间 M2 50 不计入容积率的面积 M2 12536 其中 M2 11218 M2 1318 3 建筑 占地 面积 M2 3960 4 建筑容积率 24 5 建筑密度 % 6 绿地率 % 32 7 停车位 辆 263 8 总户数 户 447 平面设计 功能布局 本项目设计将住宅、住区的生活服务设施作适当的集成,在满足人与社会 交往的同时,有效消化建筑密度,让绿化环境成为居住空间真正的主题 ,从而进行合理的分区及布局。 依据现状资料,将不同功能的用地进行布局,充分利用道路与庭院。 庭院位于居住区中心。 小区绿地位于整个居住区的中心处,形状规则。 相对集中布置了树林、水面等各种景观。 交通组织 道路设计原则 ( 1)统一性原则:遵循组织交通,合理分区,创造景观的三统一原则进行路网规划。 ( 2)便捷性 原则:以主导性为主的道路尽量直达,达到环境的完整性。 ( 3)经济性原则:坡地道路应尽量结合地形处理,尽量 25 减少土方工程,保证便捷的基础上,尽量沿等高线设置。 ( 4)合理性原则:道路走向顺应地势,并避免住宅前后无 路的不利局面。 ( 5)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 邻水穿林,曲折幽静,对景生情,营造停留空间。 交通道路体系 小区主入口设置在地块东向城市规划路上,次路口设置在地块南面的城市规划路上,减少小区车流人流的出入对城市干道交通的影响。 地下车库入口结合小区入口设置,小区内部主要以人行为主,正真的做到人车分 流。 从地下车库直接进入每户的电梯,再进入到各个楼层,以坡道来方便残疾人使用。 小区主干路宽 ~ 米,是进出小区的通道,宅前路宽 米,采用尽端路,防干扰,防穿越。 中心绿地内设人行游步道,彩石铺砌,是居民日常休息的场所。 空间构架 整体空间布局依据设计要点,居住建筑层数较为均匀。 整体空间是以庭院绿地的大空间逐渐渗通到宅前的绿化中,再向下逐渐过渡,形成一个主次分明的空间体系。 绿化结构 绿地与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小区绿化环境空间的丰富多样 26 和鲜明的层次感,还强调建筑与环境、环境与业主生 活的相协调。 我们从居民“公共活动 — 私密活动”的不同等级的活动特征分析,采用“带状绿脉 +院落绿地”的两级布局方式。 小区的绿地系统在充分利用主要道路景观的基础上,以位于小区几何中心的中心绿地为核心,根据住宅布置方式向南、北两个方向伸展,同时通过众多东西向“带状绿脉”串联各个组团的院落绿地,共同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 以中心景观广场发散,有机的组织绿化系统,使住宅用地内的绿化与周边的环境有机的结合。 用地内的绿化系统由点、线、面、体相结合而成。 绿化采用草坪、灌木、乔木和垂直绿化相结合的形式。 点 — 宅 间的庭院绿地,分散在住宅的周边,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绿化空间和硬质铺装的活动场所。 每个住宅组团配置不同的树种以区分不同的组团。 线 — 联系庭院绿地与集中绿地的绿地与道路的防护绿带,使地块内的绿化形成一个自然的、有机的整体。 面 — 地块内设置小区集中绿地,采用规则的构图为主结合自由构图为辅的规划方式,成为地块内休闲及娱乐活动中心,并担负起地块绿肺的功能。 体 — 结合住宅种植的垂直绿化,结合住宅、公建及小品 27 进行种植,与上述的绿化一起构成完整的生态绿地系统。 活动空间 小区内部的活动空间主要有三大类;公共活动 空间、儿童活动场及老年休闲活动场。 公共活动空间分为两个层次:一为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入口广场,公建广场及庭院绿地,二为小组团分隔带绿地活动区与宅间活动区。 两者形成连贯的体系,相互渗透,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 儿童及老年活动场地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开布置,满足一定的服务半径,内部布置活动器械和场地。 28 第 五 章 建筑 结构 设计与公用工程 建筑 设计 设计 依据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 2020); 《高层民用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 ( 2020年版)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 93); 《公共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GB 501892020) 6 、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20); 《住宅设计规范》 (GBJ96—86); 国家、省、部相关法令、法规。 建筑方案设计图纸及甲方提供有关资料。 建筑功能布局 规划设计注重整个小区在建筑体量、空间尺度等方面的协调,对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 本 项目 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 资源,同时兼顾满足周边现状住宅的日照要求。 整个小区现代、简洁、大气、且内部空 29 间经济实用 , 为小区创造整体的空间形象,各空间围而不合,自然过渡,整个小区绿化面积非常宽广,景观空间开阔、丰富多变,结合曲径小路、绿地休闲、小品雕塑的内部庭院,充满自然情趣,为住宅提供温馨。新区二期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
相关推荐
1~ L2。 (四 )地震动参数区划 根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GB183062020),本线 路范围内 地震动峰值加 速度为 ,抗震设防烈度均为 7 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五 )气象 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季节变化明显。 年平均温度 ℃ ,极端最高气温为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台风登陆时最大风力可达 7~ 9 级,风速 ~
机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仿真操作 ,完成零件编程与加工。 在实训的后期阶段,利用软件在 虚拟环境下 , 要求学生设计并安装机电设备液压控制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并用 PLC控制液压缸的工作,强调电、液、气、 PLC检测等多技术综合应用。 多媒体 直观演示 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设 备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编制一些动画,收集一些案例实物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
焊接修复法修复铸件裂纹时,应先将焊接部位清洗干净,并找出全部裂纹,在裂纹的末端钻出止裂孔;然后,将焊接部位开出坡口。 若已断开,可先点焊连接再开坡口。 焊前用氧一乙炔焰烧去焊接部位的油质,并进行低温预热(约 5060℃)后进行焊接。 焊接时应尽量选较小的电流,以减少母材的熔化量。 采用分段、分层等操作方法,防止局部过热。 在每一熄弧后,用手锤敲打焊缝,以减小焊缝的内应力。 必要时应进行
re the Cartesian space occupied by the endeffector, and R, P, and Y are the roll, pitch and yaw of the tool. X, Y, Z 表示由端部执行器占据笛卡尔空间, R, P, Y表示刀具旋转进给和偏移 . Each of the point definitions can be
,转换成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辅助装置完成机床相应的开关动作;它还接受机床操作面板的指令,一方面直接控制机床的动作,另一方面将一部分指令送往 CNC 装置,用于加工过程的控制。 另外, PLC 信号分两类,一类是 X 信号,该类信号主要是系统连接到 PLC 输入转接板再经端子排最后连接到电磁阀、限位开关、刀具松 /紧等开关量;另一类是 Y 信号,该类信号是由系统通过电缆接到 PLC输出转接板
水柱。 八、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 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 是: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附:气密性的检验总结 如何检查图 A 装置的气密性 图 A 图 B 方法 :如图 B 将导管出口埋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