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内容摘要:

框用于装订。 本指导书所附说明书封皮及任务书用于首页,接下去编排目录(应有页号),说明书正文是主体,并将工艺过程卡及工序卡按恰当位置附入,后记部分可写收获、体会以及意见或建议,最后列出自己设计中所用到的主要参考资料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实例一 设计题目 设计 中间轴齿轮 零件(图 S0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某一重要工序的夹具。 年产 5000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实例一) 1. 零件图分析 零件的功用 本零件为拖拉机变速箱中倒速中间轴齿轮,其功用是传递动力和改变输出轴运动方向。 零件工艺分析 本零件 为回转体零件,其最主要加工面是 φ62H7孔和齿面,且两者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是加工工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次两轮毂端面由于装配要求,对 φ62H7孔有端面跳动要求。 最后,两齿圈端面在滚齿时要作为定位基准使用,故对 φ62H7孔也有端面跳动要求。 这些在安排加工工艺时也需给予注意。 2. 确定毛坯 确定毛坯制造方法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故毛坯应选择锻件,以使金属纤维尽量不被切断。 又由于年产量为 5000 件,达到了批量生产的水平,且零件形状较简 单,尺寸也不大,故应采用模锻。 确定总余量 由 表 S1 确定直径上总余量为 6mm,高度(轴向)方向上总余量为 5mm。 绘制毛坯图(图 S02) 2. 制定零件工艺规程 选择表面加工方法 ) φ62H7孔 参考 表 S- 2,并考虑: ① 生产批量较大,应采用高效加工方法; ② 零件热处理会引起较大变形,为保证 φ62H7孔的精度及齿面对 φ62H7孔的同轴度,热处理后需对该孔再进行加工。 故确定热前采用扩孔-拉孔的加工方法,热后采用磨孔方法。 ) 齿面 根据精 度 877 的要求,并考虑生产批量较大,故采用滚齿-剃齿的加工方法( 表 S3)。 ) 大小端面 采用粗车-半精车-精车加工方法( 参考 表 S- 4)。 ) 环槽 采用车削方法。 选择定位基准 ) 精基准选择 齿轮的设计基准是 φ62H7 孔,根据基准重合原则,并同时考虑统一精基准原则,选 φ62H7孔作为主要定位精基准。 考虑定位稳定可靠,选一大端面作为第二定位精基准。 在磨孔工序中,为保证齿面与孔的同轴度,选齿面作为定位基准。 在加工 环槽工序中,为装夹方便,选外圆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 粗基准选择 重要考虑装夹方便、可靠,选一大端面和外圆作为定位粗基准。 拟定零件加工工艺路线 方案 1: )扩孔(立式钻床,气动三爪卡盘); )粗车外圆,粗车一端大、小端面,一端内孔倒角(多刀半自动车床,气动可胀心轴); )半精车外圆,粗车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内孔倒角(多刀半自动车床,气动可胀心轴); )拉孔(卧式拉床,拉孔夹具); )精车外圆,精车一端大、小端面,一端外圆倒角(普通车床,气动可胀心轴); )精车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外圆倒角(普通车床,气动可胀心轴); )车槽(普通车床,气动三爪卡盘); )中间检验; )滚齿(滚齿机,滚齿夹具); )一端齿圈倒角(倒角机,倒角夹具); )另一端齿圈倒角(倒角机,倒角夹具); )剃齿(剃齿机,剃齿心轴); )检验; )热处理; )磨孔(内圆磨床,节圆卡盘); ) 最终检验。 方案 2: )粗车一端大、小端面,粗车、半精车内孔,一端内孔倒角(普通车床,三爪卡盘); )粗车、半精车外圆,粗车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外圆、内孔倒角(普通车床,三爪卡盘); )精车内孔,车槽,精车另一端大、小端面,另一端外圆倒角(普通车床,三爪卡盘); )精车外圆,精车一端大、小端面(普通车床,可胀心轴); )中间检验; )滚齿(滚齿机,滚齿夹具); )一端齿圈倒角(倒角机,倒角夹具); )另一端齿圈倒角(倒角机,倒角夹具); )剃齿( 剃齿机,剃齿心轴); )检验; )热处理; )磨孔(内圆磨床,节圆卡盘); )最终检验。 方案比较: 方案 2 工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且由于采用普通机床,较少使用专用夹具,易于实现。 方案 1 则采用工序分散原则,各工序工作相对简单。 考虑到该零件生产批量较大,工序分散可简化调整工作,易于保证加工质量,且采用气动夹具,可提高加工效率,故采用方案 1 较好。 选择各工序所用机床、夹具、刀具、量具和辅具( 表 S- 5, 表 S- 6) 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表 S05) 机械加工工序设计 工序 02 1)刀具安装 由于采用多刀半自动车床,可在纵向刀架上安装一把左偏刀(用于车削外圆)和一把 45176。 弯头刀(用于车倒角);可在横刀架上安装两把 45176。 弯头刀(用于车削大、小端面)。 加工时两刀架同时运动,以减少加工时间(图 S03)。 图 S03 工序 02 排刀图 2)走刀长度与走刀次数 以外圆车削为例,若采用 75176。 偏刀,则由表 15- 1 可确定走刀长度为 25+ 1+ 2= 28mm;一次走刀可以完成切削(考虑到模角及飞边的影响,最大切深为3- 4mm)。 3) 切削用量选择 ① 首先确定背吃刀量:考虑到毛坯为模锻件,尺寸一致性较好,且留出半精车和精车余量后(直径留 3 mm),加工余量不是很大,一次切削可以完成。 取: aP =( 136- 133) /2 + tan( 7176。 )= 3mm;考虑毛坯误差,取: aP = 4 mm; ② 确定进给量: 参考 表 S7,有: f = mm/ r; ③ 最后确定切削速度:参考 表 S8,有: v = , n = 212r/min。 4) 工时计算 ① 计算基本时间: tm = 28 /( 212) = (参考 式 S- 3); ② 考虑多刀半自动车床加工特点(多刀加工,基本时间较短,每次更换刀具后均需进行调整,即调整时间所占比重较大等),不能简单用基本时间乘系数的方法确定工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