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专业课程设计参考内容摘要:

由板传来 q= = KN/m g+q= KN/m 内力计算 次梁尺寸和计算简图如图 和图 所示 图 次梁尺寸 图 计算简 图 g + q = 2 4 . 5 6 9 4 K N / m5 1 2 55 1 2 5 5 1 2 5 计算跨度 边跨 :l0 =ln = 中间跨 : l0 =ln = 计算跨度差 :()/=%10% 统一取 : l0 = 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及剪力计算见表 和表 7 表 连续次梁各截面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支座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 中间跨跨内 弯矩计算系数 m 241 141 111 161 )/( )(20mKN lqgM   m 表 连续次梁各截面剪力计算 截面 端支座内侧 离端第二支座外侧 离端第二支 座内侧 剪力计算系数 v KN lqgV n/ )(  v 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内截面按 T 形截面 ,翼缘计算宽度为 : 边跨 : mmsbmmmmlbf 20201800202071051253131 00  离端第二跨 : mmlbf 172051503131 0  梁高 :h=450mm,h0 =45035=415mm,翼缘厚 :39。 fh =80mm 判别 T 形截面类型 :按第一类 T形截面计算 跨内截面  = 39。 fh / h0 =80/405= 故跨内各截面均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各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 h0 =415mm 连续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 及表 8 表 连续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 算 截面 边跨支座 边跨跨内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 中间跨跨内 )/( mKNM  )M(M201s201sbhfhbfcfc     20101/)(mmfbhfAfhbfAycsyfcs 227 366 510 312 选配钢筋 2B12 2 B 16 2 B 18 3 B 12 实配钢筋面 2/mm 226 402 509 339 选第 2 列数据出来计算: 201s M hbf fc   = 610 /(  1710 4152 )=,  =1  = yfcs fhbfA  01  =  1710 415 表 连续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端支座内侧 离端第二支座外侧 离端第二支座内侧 KNV/ N25 cc /.0 0bhf 246925 V 246925 V 246925 V N/ 0bhft 73787 V 73787 V 73787 V 选用箍筋 2 8 2 8 2 8 2/ mmsv 1sv nAA  101 101 101 mmbhfVhAftsvvy/00 按构造配筋 6240 按构造配筋 实配箍筋间距 2/mms 200 200 200 9 4.主梁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 柱的截面尺寸为: 400mm 400mm 荷载计算 恒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 =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  25  () 2= 梁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  17  () 2 2= G= 活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Q =  合计 G+Q= 主梁尺寸和计算简图如图 和图 所示 图 主梁尺寸 图 计算简图 G G GG G G = 5 7 . 1 K N Q Q Q Q = 8 4 . 2 4 K N1 8 4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2 0 0 0 1 8 4 05 4 8 0 6 0 0 0 5 4 8 0 内力计算 边跨 :ln =6000500=5500mm= l0 = ln +2b = + ln +2a +2b =+ + = 中间跨 : l0 = ln +b=+= 10 跨度差 :()/=%10% (对边跨取 ml  ,对中间跨取 ml  ) 在各种不同分布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 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 ,跨内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 M=KGl0 +KQl0 V=KG+KQ 表 主梁弯矩计算( KN/m) 序号 计算简图 边跨跨内 中间支座 中间跨 跨内 1MK )(CB MMK 2MK ①  ②   BM ③  BM  ④ )( )(   ⑤ 1  BM )( )(   最不利荷载组合 ①+② ①+③ ①+④ )(  ①+⑤ )134 .63(24 11 表 4- 2 主梁剪力计算( KN) 序号 计算简图 端支座 中间支座 ARVK )(BRBLVVK )(CRCLVVK ① )( )(  )( )( ② )0( )0( 0()0() ④ )( )( )( )( ⑤  )( )( )( )( 最不利荷载组 合 ①+② 114. 80 10)( 87)( ①+④ 99. 89 .04)(160 8。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