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内容摘要:

大对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验、实训和实习机会。 改革课程评价 研究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改革的实施步骤和成果预期 建立组织机构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教务处、实训 组 等相关中层部门总体负责全校课程改革,加强规划与协调,确定由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课程改革的推 进工作。 专业课程开发项目小组。 建立由机电教研组,机电专业教师,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教师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负责课改调研、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并进行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和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 组织开展机电专业职业需求调研 根据我市机电行业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确定在机电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方向进行课程改革试点。 由教务处和机电教研组负责,组织课程开发人员对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调研的内容,包括现代企业的设备情况、技术力量、企业发展、人才构成、人才需求以及在岗 的职校毕业生的爱岗敬业、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专业发展趋势等;调研的对象,包括企业的 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毕业生等;调查的方式,按专业方向,由各专 课程开发小组及其成员根据课程开发需要,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与论证,作好调研记录,提交调研报告。 研究制订新课程标准 根据调研,课程改革开发小组在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方向,在同一个公共教学的平台上(必修课、限选课),根据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不同的就业方向,分别确定项目课程模块(自选课),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对新课程体系研究制订课程标准。 新课程体系分为文化知识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 文化知识模块(德育、语文、英语、 物理、 计算机等)按文化过关的基本要求,以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为目标,构建文化课宽基础的新的课程模块标准。 专业基础模块,按理论够用的基本要求,针对专业特点,打破特定界限, 强调能力本位,对课程内容结构可进行较大的重组调整,去处设计类课程,增加实用类课程,以关键能力为目标,构建专业基础课重实用的专业课程模块标准。 职业技能模块(实验、实训和实习指导等应用技术),按技能过硬的基本要求,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目标,以 职业活动为核心,以企业实习和学校教学双元合作为基础进行构建职业群模块标准。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各专业方向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要求学校必须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改造和现场管理工作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生产车间的技术管理等工作。 根 据以上目标,在原教学计划基础上,修订完善专业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培养目标,分析职业群的能力要求,调整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