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内容摘要:

14 ( 3)新装置、新产品投产,现行管理制度不能覆盖其安全管理; ( 4)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需重新分配安全生产职责; ( 5)各级人员素质发生较大变化,规章制度的要求已经充分转变员工的自觉行动; 修订组织:安全生产制度修订,本着制订部门组织修订的原则,当制订部门发生职能变化时,由该职能的后续承接部门组织。 必要时,需了解该 制度的制订的原始背景。 修订依据: ( 1)国家行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 ( 2)安全生产制度评审结果。 ( 3)制度执行过程中,员工提出其它合理建议。 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履行会签手续,最后由总经理审批后,修订版发布实施。 六、安全生产制度终止执行 因特殊原因,终止执行的安全生产制度,按原审批程序申请批准终止执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为落实安全生 产有关安全教 育培训要求,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提高广大员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15 二、三级安全教育 新入公司人员,必须进行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 24 学时,高危行业不少于 72 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公司级安全教育(一级)。 由 安全科 负责,由 安全科 负责配合。 教育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消防知识,职业卫生知识,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知识。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到各车间、部门。 车间级安全教育(二级)。 由车间主任及兼职安全员负责。 教育内容包括本车间生产特点、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性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制度。 本车间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知识。 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到班组。 班组级安全教育(三级)。 由班组长负责。 教育内容包括岗位生产任务、特点,主要生产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及其预防和应急措施,安全装置和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知识。 三、外来人员的安 全教育 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由项目负责单16 位和项目所在部门负责,教育内容同新入厂职工。 进入公司参观、学习、检查等人员的安全教育,由 安全科 负责,对其进行入厂安全注意事项教育,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有专人陪同,以保证安全。 四、日常教育 安全科 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并监督检查计划的落实。 各基层单位制定本单位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落实责任并组织实施。 安全科 在每月的安全例会上部署本月安全教育计划,各单位组织落实。 安全科 要充分利用展览、宣传画、安全 专栏等多种形式,以及采用电化教育手段,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在大修或重点项目检修以及重大危险性作业(含重点施工项目)时,项目负责部门要进行检修(施工)前的安全教育, 安全科 监督检查。 转岗和脱岗半年以上恢复工作的职工必须进行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违章作业及重大事故责任者,复工前,必须由所属部门或 安全科 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教育必须留有记录。 五、特殊教育 17 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取得安全资格(合格)证书 ,并按时参加复审。 其他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由 安全科 组织实施,考试合格方可任职。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从事特种作业,并按规定参加复审。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按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岗位作业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发生事故和未遂事故,各部门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吸取事故教训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六、考核方法及内容 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 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其他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由公司的 人事管理部门 和安全科 负责组织进行。 作业人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 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职责。 ( 3)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 4)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管理等。 作业人员考核主要内容包括: 18 ( 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 2)本岗位的生产特点以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理化性质、危害、预防措 施和急救措施。 ( 3)本岗位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程和管理制度掌握情况。 ( 4)本岗位的各类安全装置的使用及其维护保养方法。 ( 5)本岗位的劳动保护用品(器具)和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 ( 6)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和开停车安全注意事项等。 ( 7)本岗位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存在的主要风险和控制措施。 ( 8)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措施。 ( 9)企业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及事故的上报和处理。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概述 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起重机械作 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机动车辆驾驶、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煤矿井下瓦斯检测等。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遵章守纪。 18周岁。 ,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二、培训 19 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应实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是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的实际能力,特种作业 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三、日常管理 ,严禁无证操作。 应加强对特种作业的管理,做好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的组织工作和日常的检查工作。 应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档案。 ,由所到部门凭其原操作证和档案到发证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1 年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原作业。 6.《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转借。 ,应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吊扣、吊销其操作证,造成严重后果者,应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罚。 ,一般采取专业、分批集中脱产、集体培训教育方式。 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安全活动的顺利开展,规范各级班组安全活动, 使20 管理部门、基层班组安全日活动更有实效,真正达到干部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化,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 管理 部门、车间安全活动 的管理。 三、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四、 职责 安全科 负责对公司各部门、车间的安全活动的指导,并负责监督。 各部门、车间对本部门安全活动负责,定期参加本部门安全活动,并督促员工做好安全活动记录。 五、管理内容 安全活动时间规定 部门、车间安全活动每月进行不少于 1 次,基层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 2 次,每次时 间不少于 1 小时。 班组长对班组安全活动负全责。 严格考勤制度,保证出勤率。 班组成员不得无故缺勤,有事须向单位领导请假。 21 车间领导必须定时、定点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每月不少于 2次,并对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 车间领导参加班组安全活动情况要有记录,并以此作为对车间领导的考核依据之一。 各单位领导及管理人员每月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活动,指导和帮助基层单位开展班组安全活动。 各单位领导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的情况要有记录,并以此作为对各单位领导考核依据之一。 活动时间和内容 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安全活动内容 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和法规; 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通报、安全技术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技术知识; 结合事故通报,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开展查隐患、纠违章活动; 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相; 总结上阶段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的对策和要求 ; 其他安全活动。 安全活动管理要求 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内容要齐全,包括参加人数、参加领导(职22 务)、活动内容、发言情况、车间领导签字,记录要认真、真实,防止走过场和弄虚作假。 车间主管领导每月要对班组安全活动开展情况和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写出评语并签字; 安全科 每月对活动记录要进行抽查并签字。 安全科 要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考核细则,定期检查考核班组安全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对活动有成效的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未达到要求的要进行处罚。 部门、车间安全活动时,主管领导定期参加,定期检查, 安全科 每月抽查。 有关领导要参加所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班组安全日活动。 要充分发挥班组兼职安全员的作用,落实班组安全员的安全职责,提高活动效果。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目的 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辨识,进行科学评价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安全平稳运行。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及各部门、车间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有关活动的 管理。 23 三、职责 、公司主抓生产的副总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或修改本规定,批准风险控制措施。 、 安全科 是风险评估的主管部门,负责定期对公司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和有效控制。 、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风险识别、评价和有效控制,结果报 安全科 备案。 、 安全科 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制订和修订,并督促各部门落实。 四、有关术语 、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跟源或状态。 、风险识别应包括公司处于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下的各种潜在风险。 正 常状态指作业活动、生产系统等处于连续长时间运行的工作状态;生产周期结束对设备进行检修等临时工作状态,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指发生火灾、爆炸、泄露等情况。 、风险评价指评估各类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可接受的整个过程。 五、程序 评价组织的建立 公司成立风险评价领导小组,针对生产经营活动,每年安排进行24 一次全面风险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价。 各部门、车间可根据各自工作环境自行建立风险评价组织,每季度进行一次风险分析。 织 对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进行的风险评价,安全生产委员会可随时组织成立临时组织,临时组织工作结束后自行解散。 、公司风险评价组织成员包括 生产、技术、设备、安全、质检等部 门人员,且应具备以下的条件: ( 1)熟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它要求; ( 2)具备化工防腐专业知识和经验; ( 3)具备危险分析过程的经验、技术和知识; ( 4)熟悉风险评价方法等; 评价范围的确定 进行风险评价之前,应确定评价的范围。 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 2)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 6)职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 7)丢弃、废弃、拆除和处置; ( 8)企业周围环境; 25 ( 9)气候、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 评价方法的选择 公司及各部门在进行评价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 JHA)、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预先危险分析( PHA)、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 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故 障树分析( FTA)、事故树分析( 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等。 其中直接作业环节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评价方法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 J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SCL);新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