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手册内容摘要:

⑷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 (如毒素测定 )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 说明: ⑴急性腹泻次数应≥ 3 次 /24 小时。 ⑵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 (≥ 38℃ )、恶心、呕吐和 (或 )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外科手术 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⑵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 21 ⑶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临床诊断 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 ⑴发热≥ 38℃。 ⑵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⑶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⑵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 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 2mm20mm灰黄 (白 )色斑块伪膜。 ⑶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说明: ⑴急性腹泻次数≥ 3 次 /24小时。 ⑵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⑴发热。 ⑵厌食。 22 ⑶恶心、呕吐。 ⑷肝区疼痛。 ⑸黄疸。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说明 : 应排除非感染 性病因 (如:α 1-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药物等 )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损害。 (盆 )腔内组织感染 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临床诊断 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中任何两项,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同时有检验、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⑴发热≥ 38℃。 ⑵恶心、呕吐。 ⑶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 ⑷黄疸。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⑵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说明: 23 ⑴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 ⑵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临床诊断 腹水原为漏出液,出现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⑵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 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 200 106/L,中性粒细胞 25%。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五)中枢神经系统 、脑室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发热、颅高压症 状 (头痛、呕吐、婴儿前囟张力高、意识障碍 )之一、脑膜刺激征 (颈抵抗、布、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 )之一、脑脊液 (CSF)炎性改变。 ⑵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症、及脑脊液白细胞轻至中度升高,或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 ⑶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出现发热、不典型颅高压症状体征、脑脊液白细胞轻度增多,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 ①脑脊液中抗特异性病原体的 IgM 达诊断标准,或 IgG 呈 4 倍升高,或脑脊液涂片找到细菌。 ②有颅脑侵袭性操作 (如颅脑手术、颅内穿刺、颅内植入物 )史,或 24 颅脑外伤或腰椎穿刺史。 ③脑 膜附近有感染灶 (如头皮切口感染、颅骨骨髓炎等 )或有脑脊液漏者。 ④新生儿血培养阳性。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脑脊液中培养出病原菌。 ⑵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免疫学检测阳性。 ⑶脑脊液涂片找到病原菌。 说明: ⑴一岁以内婴儿有发热 (38℃ )或低体温 (36℃ ),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或抽搐,如无其它原因可解释,应疑有脑膜炎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⑵老年人反应性低,可仅有嗜睡、意识活动减退、定向困难表现,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⑶细菌性脑膜炎与创伤性脑膜炎、脑瘤脑膜反应的区别要点是脑 脊液糖量的降低, C反应蛋白增高等。 (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发热、颅高压症状之一、颅内占位体征 (功能区定位征 ),并具有以下影像学检查证据之一: ① CT 扫描。 ②脑血管造影。 25 ③核磁共振扫描。 ④核素扫描。 ⑵外科手术证实。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穿刺脓液或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或细菌培养阳性。 包括硬脊膜下脓肿和脊髓内脓肿。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发热、有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或局限性腰背痛和脊柱运动受限 ,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①棘突及棘突旁有剧烈压痛及叩击痛。 ②神经根痛。 ③完全或不完全脊髓压迫征。 ④检查证实:脊髓 CT、椎管内碘油造影、核磁共振、 X 线平片、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增加并奎氏试验有部分或完全性椎管梗阻。 ⑵手术证实。 病原学诊断 手术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并发脑膜炎的椎管内感染,归入细菌性脑膜炎统计报告。 ⑵此类医院感染少见,多发生于败血症、脊柱邻近部位有炎症、脊柱外伤或手术有高位椎管麻醉史者。 26 ⑶应排除败血症的转移性病灶或脊柱及其临近部位炎症的扩散所致。 (六)泌尿系统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 ≥ 5 个 /高倍视野,女性≥ 10 个 /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非留置导尿 )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105cfu/ml。 ≥ 103cfu/ml。 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 (1 400),在 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 (通常为 1 周 )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 ,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 2 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 104 或 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 27 应 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 (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 )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七)手术部位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 30天内。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⑵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 创口感染 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 织感染诊断标准。 ⑵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⑶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 30 天内、有植入物 (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 )术后 1 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 (深筋膜和肌肉 )的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8 ⑵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⑶再次手术探查、经组 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⑷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或腔隙 )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 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 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⑵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 (或腔隙 )感染的证据。 ⑶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 (或腔隙 )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⑴临床和 (或 )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⑵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⑶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 (或腔隙 )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29 (八)皮肤和软组织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皮肤有脓性分泌物、脓疱、疖肿等。 ⑵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者。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感染部位的引流物或抽吸物中培养出病原体。 ⑵血液或感染组织特异性病原体抗 原检测阳性。 软组织感染包括: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坏疽、坏死性蜂窝组织炎、感染性肌炎、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⑵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⑶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⑴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