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套资料内容摘要:

: 你至少离高墙 17m. 例题 32 有一海轮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声音信号, 18s后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此处海水多深。 (海水中v声 = 1531m/s) 解析与答案 解 : t= 218 s= 9s s= vt= 1531m/s  9s= 13779m 答 : 此处海水深 13779m. 例题 33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 50m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 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这两下响声相差多长时间。 (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 5200m/s) 解析与答案 解: t空 =空vs = s/m340m50 = t铁 =铁vs = s/m5200m50 = Δt= t空 t铁 = = 答 : 这两下响声相差 . 例题 34 一辆汽车沿直线向山崖匀速前进 . 在 离山崖 700m处鸣笛,汽车行驶 40m时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 解析与答案 解: t声 =声声vs=声vss 21 = s/m340 m660m700  = 4s S S车 S 2 S 1 14 t声 = t车 v车 =车车ts=s4m40= 10m/s 答 :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10m/s. 例题 35 一汽车以 10m/s的速度向一座山崖行驶 , 司机在经过某处时鸣笛 , 3s后司 机听到了回声 , 求听到回声处距山崖的距离 . (υ 声 =340m/s) 解析与答案 常有同学不画图而用式子 s = 221 ss = 525m,而忽略了汽车行驶距离 . 正确解法:如图所示 , 先画出汽车运动和声音传播的示意图 . 由图可知:当司机在 A处鸣笛后 ,汽车和声音同时都向山崖 B前进 . 当声音碰到山崖B往回返时 , 在 C处与汽车司机相遇 . sCB为所求 . 设:汽车前进的距离为 sAC= s1, 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 = sABC= s2, sCB为司机听到回声处距山崖的距离 . 解: sCB= 2 s3m / s10s3m / s34022 12  == 车声 tttss  = 495m. 答:听到回声距与山崖的距离为 495m. 例题 36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υ 1, 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是 υ 2, 二者大小相比较 , υ 1_____υ 2. (选“大于”“等于”或“小于” ). (湖南省 ) 解析与答案 本题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 答案:小于 . 例题 37 “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 _____而发声 ; 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_____传入人耳的 . (云 南省 ) 解析与答案 本题考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及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 . 答案:振动 , 介质 (空气 ). 例题 38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2020年北京海淀区 ) 如图所示 , 几只鸟在树上“歌唱” , 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 , 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 ; 她到另一个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 , 靠近双层玻璃 (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 ), 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 (1)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 (2) 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 的鸟 , 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 , 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 ? 声音的往返部分 15 解析与答案 阅读这篇短文 , 告诉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光的传播问题,二是声音的传播问题 . 由于光在介质中和真空中都能传播,因此小女孩在甲、乙两个房间内的窗前,都能看到树上鸣叫的小鸟;因为声音只能在介质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小女孩站在装有双层玻璃的乙房间窗前,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鸣叫声 . 答案: (1)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乙房间的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 , 无法传声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而光的传播不需 要介质 . 第 4 章 热现象 节随堂例解 例题 41~ 421 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 96℃,放在教室里示数是 20℃,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 ( ). A. 20℃ B. ℃ C. ℃ D. 无法判断 解析与答案 这支温度计刻度不准,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尽管标有 0℃和 100℃,并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等份,但它不能正确指示温度 . 正如题中所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它 却显示 4℃,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 100℃,它却显示 96℃,这样在 0℃~ 100℃之间,这支温度计只等分了 (964)=92等份,那么它的每一等份相当于92100℃,当它显示 20℃时,与 4℃之间间隔 16等份,因此教室的实际温度为:92100℃ 4)(20  ≈℃ . 答案: C. 例题 41~ 422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测量温度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B. 只 有当温度计玻璃管液柱停止上升 (或下降 )时,而且视线必须与液面平齐,读数才比较准确 C. 温度计虽然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可以测量低于它的最低刻度的温度 D. 体温计可以用开水消毒 解析与答案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是: 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刻度范围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器底或器壁; ③温度计在液体中停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16 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 根据温度计的使用可以判断 A、 B是正确的, C选项中温度计也不能用来测量低于它 量程的温度,否则会测不出数来; D选项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 35℃~ 42℃,而开水的温度是 100℃,远远超过了体温计的最高刻度 . 答案: A、 B. 例题 41~ 423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① 原理制成的 . 摄氏温度把 ② 的温度规定为 0℃ , 把标准大气压下的 ③ 的温度规定为 100℃ . 解析与答案 解答本题要知道常用温度计是指液体温度计,要记住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以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 答案 : ① 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 冰水混合物 ③ 水沸腾时 例题 41~ 424 关于温度的概念,说 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的冷热叫温度 B. 物体热,说明物体的温度高 C.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D. 物体冷,说明物体的温度低 解析与答案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热或冷达到的程度,用温度表示 . 但只强调冷或热,没说明达到的程度就说温度低或温度高,就不准确 . 答案 : 选 C 例题 41~ 425 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体温计可以当寒暑表测气温 B. 摄氏温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C.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 摄氏温度把冰的温度规定为 0℃ 解析与答案 A. 体温计的量程是 35℃ ~ 42℃ ,而一般情况下气温的变化在 40℃ ~ 40℃ 左右,由于体温计的量程远远小于气温的变化范围,所以体温计不能用来测气温 . A错 . B. 摄氏温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 如果气压变化,沸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B错 . C.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是正确的 . D.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而冰的温度可能等于 0℃ ,也可能低于 0℃ , D错 . 答案 : C 例题 41~ 426 有一支温 度计,其刻度是均匀的,但读数不准,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 4℃ ,而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里时,读数为 96℃ ,用这支温度计测一杯热水的读数为 56℃ ,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 ( ). A. 46℃ B. 48℃ C. ℃ D. 54℃ 解析与答案 摄氏温度规定:冰水混合物温度为 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 100℃ .0℃ 到 100℃之间,分为 100等份,每一等份为 1℃ .而该温度计对应的温度是 4℃ 和 96℃ ,冰水混合物温度到沸水温度之间只能分成 92(4℃ ~ 96℃ )等份,如图所示,列比例式如下: 17 456 0496 0100  t= , t= ℃ 所以, 56℃ 的实际温度是 ℃ . 答案 : C 例题 41~ 427 (1) 没有甩过的医用温度计指示的读数是 38℃ ,用它先后测两位病人的体温 (事先都没有用力甩 ). 如 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 37℃ 和 ℃ ,那么这支温度计先后显示的读数是 ① 和 ② . (2) 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 42℃ B. 体温计的精确度是 1℃ C. 体温计玻璃泡的口径比上面细管口径大得多 D.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析与答案 (1) 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连接处的缩口处特别细,并且有一小弯,测体温时,水银受热膨胀,经细弯管进入直管中,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立即受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下不来 .所以体温计可离开人体读数 . 再次使用前,应将温度计甩几下,使进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如果没有甩,用此温度计测体温,如果被测体温比原来测的低,则仍为原来的数值;如果被测体温比原来测的温度高,则水银柱可继续增长,指示新的数值 . 答案 : ① 38℃ ② ℃ (2)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 42℃ ,所以 A正确 . 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 ,所以它的精确度是 ℃ , B错误,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上面细管容积大得多,所以水银吸热时体积有微小的变化,上面细管中的液柱就会上升一段明显的距离,因此体温计的精确度才能达到 ℃ ,所以 C也正确 .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是正确的 . 答案 : B 例题 431 把冰水混合物放在 0℃的房间里,则 ( ). A. 冰一定会熔化成水 B. 水一定会凝固成冰 C. 冰和水的 量均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解析与答案 当温度达到熔点时,物体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可以熔化,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固态和液态可以共存,每种晶体的熔点是确定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当温度达到凝固点时,物体不断向外界放出热量可以凝固,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 在本题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由于房间的温度与冰水混合物之间没有温度差,热传递无法进行,因此,冰水混合物既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也不能向外界放出热量 .也就是说冰块不具备熔化条件,水也不具备凝固条件 . 答案: C. 例题 432 如图所示某晶体熔化、凝固图像 .根据图像将各阶段的物质状态、吸放热和温度变化情况填入表格内 . 温度 ( ℃ ) 时间 ( mi n ) B C D E F G 100 90 80 70 60 50 A 18 阶段 AB BC CD DE EF FG 吸放热 状态 温度 此晶体的熔点是 _____,凝固点是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min. 解析与答案 解这类题先要弄清图像中表示了物质的什么状态 .图像中 AB段和 CD段表示物质吸热温度升高, DE段和 FG段表示物质放热温度降低,在这四段物质都没有状态的变化;而 BC段表示物质在熔点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是熔 化的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EF段则表示物质在凝固点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是凝固的过程,物质也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由上述分析可知:表格中答案,第一行依次是:吸热、吸热、吸热、放热、放热、放热 . 第二行依次是:固态、固液共存、液态、液态、固液共存、固态 . 第三行依次是:升高、不变、升高、降低、不变、降低 . 从 B、 E点作纵轴的垂线可看出该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80℃,再从 B、 C点作横坐标的垂线则可看出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 5min. 答案:略 . 例题 433 关于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食盐、玻璃、冰等透明的固体是晶体,均有熔点 B. 任何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 同种物质的熔点比凝固点高 D. 在标准大气压时,冰的熔点是 0℃ 解析与答案 A.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与是否透明无关,透明的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食盐、冰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所以 A不对 . B. 固体分晶体与非晶体两类,而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因此说任何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是错误的 . C.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例如在标准大气压时,冰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