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手册(第四版)第八章模板工程8-1-155型组合钢模板(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J 18) 有关规定取用;强度设计值不应提高; ( 5) 当验算模板及支承系统在自重与风荷作用下抗倾覆的稳定性时,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 风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20)的有关规定取用。 4. 配板设计和支承系统的设计,应遵守以下规 定: ( 1) 要保证构件的形状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正确。 ( 2) 要使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各种施工荷载。 ( 3) 力求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不妨碍钢筋绑扎,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 柱、梁墙、板的各种模板面的交接部分,应采用连接简便、结构牢固的专用模板。 ( 4)配制的模板,应优先选用通用、大块模板,使其种类和块数最小,木模镶拼量最少。 设置对拉螺栓的模板,为了减少钢模板的钻孔损耗,可在螺栓部位改用 55mm l00mm刨光方木代替。 或应使钻孔的模板能多次周转使用。 ( 5) 相 邻钢模板的边肋,都应用 U形卡插卡牢固, U形卡的间距不应大于300mm,端头接缝上的卡孔,也应插上 U形卡或 L形插销。 ( 6) 模板长向拼接宜采用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的整体刚度。 ( 7)模板的支承系统应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件的刚度进行布置: 1) 内钢楞应与钢模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直接承受钢模板传递的荷载;外钢楞应与内钢楞互相垂直,承受内钢楞传来的荷载,用以加强钢模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其规格不得小于内钢楞; 2) 内钢楞悬挑部分的端部挠度应与跨中挠度大致相同,悬挑长度不宜大于400m,支柱应着力在外钢楞上; 3)一般柱、 梁模板,宜采用柱箍和梁卡具作支承件。 断面较大的柱、梁,宜用对拉螺栓和钢楞及拉杆; 4) 模板端缝齐平布置时,一般每块钢模板应有两处钢楞支承。 错开布置时,其间距可不受端缝位置的限制; 5) 在同一工程中可多次使用的预组装模板,宜采用模板与支承系统连成整体的模架; 6) 支承系统应经过设计计算,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支柱或其节间的长细比大于 110时,应按临界荷载进行核算,安全系数可取 3~; 7) 对于连续形式或排架形式的支柱,应适当配置水平撑与剪刀撑,以保证其稳定性。 ( 8) 模板的配板设计应绘制配板图,标 出钢模板的位置、规格型号和数量。 预组装大模板,应标绘出其分界线。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应在配板图上标明,并注明固定方法。 5. 配板步骤 ( 1)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区段的划分、施工工期和流水段的安排,首先明确需要配制模板的层段数量。 ( 2) 根据工程情况和现场施工条件,决定模板的组装方法。 ( 3) 根据已确定配模的层段数量,按照施工图纸中梁、柱、墙、板等构件尺寸,进行模板组配设计。 ( 4)明确支撑系统的布置、连接和固定方法。 ( 5) 进行夹箍和支撑件等的设计计算和选配工作。 ( 6) 确定预埋件的固定方法、管线埋设方法以及特殊部位(如预留孔洞等)的处理方法。 ( 7) 根据所需钢模板、连接件、支撑及架设工具等列出统计表,以便备料。 8113 模板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1) 安装前,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基准工作,其工作步骤是: 1) 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或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 做好标高量测工作: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 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 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常用的找平方法是沿模板边线(构件边线外侧)用 1: 3 水泥砂浆抹找平层(图 89a)。 另外,在外墙、外柱部位,继续安装模板前,要设置模板承垫条带(图 896),并校正其平直。 图 89 墙、柱模板找平 ( a)砂浆找平层;( b)外柱外模板设承垫条带 4)设置模板定位基准:传统作法是,按照构件的断面尺寸先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 50~00mm的导墙,作为模板定位基准。 另一种作法是采用钢 筋定位:墙体模板可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焊成定位梯子支撑筋(钢筋端头刷防锈漆),绑(焊)在墙体两根竖筋上(图810a),起到支撑作用,间距 1200mm左右;柱模板,可在基础和柱模上口用钢筋焊成井字形套箍撑位模板并固定竖向钢筋,也可在竖向钢筋靠模板一侧焊一短截钢筋,以保持钢筋与模板的位置(图 810b)。 图 810 钢筋定位示意图 ( a)墙体梯子支撑筋;( b) 柱井字套箍支撑筋 1模板; 2梯形筋; 3箍筋; 4井字支撑筋 5)合模前要检查构件竖向接岔处面层混凝土是否已经凿毛。 ( 2) 按施 工需用的模板及配件对其规格、数量逐项清点检查,未经修复的部件不得使用。 ( 3) 采取预组装模板施工时,预组装工作应在组装平台或经平整处理的地面上进行,并按表 812 要求逐块检验后进行试吊,试吊后再进行复查,并检查配件数量、位置和紧固情况。 钢模板施工组装质量标准 ( mm) 表 812 项目 允许偏差 两块模板之间拼接缝隙 ≤ 相邻模板面的高低差 ≤ 组装模板板面平面度 ≤ (用 2m长平尺检查) 组装模板板面的长宽尺寸 ≤长度和宽度的 1/1000,最大177。 组装模板两对角线长度差值 ≤对角线长度的 1/1000,最大≤ ( 4) 经检查合格的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运输。 重叠平放时,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 运输时,要避免碰撞,防止倾倒。 应采取措施,保证稳固。 ( 5) 模板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