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剖析材料内容摘要:

”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具体做法有: ( 1)尽量将学生分散,减轻每个企业接受学生的难度,当然我 们的教学管理难度有所增加。 ( 2)设计双进程教学运行方案,在大二的时候,我们把一个专 业的两个班错开安排,其实最终也是想减轻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压 力。 ( 3)在顶岗实习前,让学生完成相关技能训练。 我们的专业学 生顶岗实习之后的专业对口率平均都超过 90%,学生去了企业, 要能 为企业干活,能顶上这个岗。 ( 4)与企业协商,达成共识,对学生的管理就是计件获酬,这 也就是员工管理方式,我们要求企业按准员工的方式来管理。 这时候 企业就要考虑,我要给学生发酬,如何管理呢。 我们比照这个岗位的 同岗工人的管理方式,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管理的内需,他愿意主动来 管理,特别是素质管理。 这样,学生为企业完成了一定生产任务,企 业受益,同时好学生也能留在企业里。 管理:为企业构建服务平台,我们学校建有无锡制造业服务网, 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我们的专业来建立了太湖数控网。 创新管理 体制,设立校系教研室三级组织,为顶岗实习提供组织 保证。 配套制度,明确工作任务,为顶岗实习进行精细化操作。 成效:企业乐意。 通过这样的方法,企业能选到自己满意的人才。 所以我们有相当多的同学在毕业的时候回到企业就业。 企业也看到, 就这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企业的付出是值得的,他挑到了合适的人 才。 因此,这件事逐渐由冷转热,目前我们建立了 30 多个稳定的企 业顶岗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是包括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两 项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一个 专业的建设远不止以上我所阐述的四个问题,对于课 程教学的实施,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质量的保障和评价系统,这些 问题我们还应该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但是各位,我们想,如果说把 我们高职的专业建设比喻成一首优美的钢琴曲,那么,需求调研是前 奏,职业能力培养是主旋律,教学改革就是最强音。 我们希望高职各 专业的建设能够汇成一首洪亮的钢琴合奏曲,不断地奏响更辉煌的乐 章。 谢谢大家。 单强:非常感谢顾老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说专业。 在顾老师 一个小时的说专业时间中,有 1/3 的时间在说她的市场需求调研, 我 们专业改革的很多功夫有时候是在专业之外,顾老师的说专业是否能 够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可以利用茶歇的时间,把自己的感悟、思考、 疑问、建议写在小贴士上,放在“贴士加油站”,以便于在教研活动 中进行现场互动。 单强:教学研讨环节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五位嘉宾,他们分别来自 学术界、行业企业界的代表一同参加现场的研讨。 学术界代表 —— 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禅学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查建中老师;行 业代表 —— 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高职高专 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长庆教授 ;企业代表 —— 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祥高级工程师;高职同 行代表 —— 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李春明教授,还有顾老师的 搭档,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铮教授。 我这里有一个数据,截止到 2020年 2月份,高职高专一共有 19 个专业大类, 824种专业, 45164 个专业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 校立项支持的专业现在涉及到 204个,专业建设的点达到 4441 个, 可以说我们示范性建设的每一个专业店都是一个专业。 今天说专业的 时候说的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这是百里挑一的专业建 设 当中, 400里挑一。 我想,作为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专家查老师, 顾老师数控技术专业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查建中:刚才听下来,单强院长已经给了答案,大概 1/3的时间 顾老师的“说专业”集中在做社会调研,这是高职教育之所以有今天 的发展,特别是示范性高职教育有今天的发展,就是社会定位非常准 确,专业的设置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无论是地方经济还是全 球经济还是国际经济的发展需求都符合,根据这样的需求在职场上确 定我们所要培养的这一类人才或者这个层次人才需要的能力、素质、 知识、技能,这些明确的确定下来, 我们叫做教育大纲或者能力大纲, 这是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开发的一个基础,也是作为评定学生学习 效果的一个标准。 整个的思路都是按照推广国际先进工程教育 CDIO 的模式在进行。 单强:查老师讲到一个问题,现在专业改革的逻辑起点从过去自 己的资源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注重外部的需求,作为行业的资深代表, 孙主任对这样的行业怎样决定专业发展应该更有发言权。 孙长庆:感谢大会邀请我来参加会议,并且和大家共同讨论专业 建设这样一个高等职业教育最核心的问题。 根据顾京教授所介绍的情 况,向我们展示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通过三年示范性的院校建设取得 的重大成果。 数控专业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刚才单强院长 举出了数据,我这里也有数据提供给大家,比如在数控专业中, 108 所示范性院校中有 95所院校设置了制造类专业,制造类专业共有 44 个,占了学校的 88%。 其中设置数控专业的学校有 75所,占示范性 院校的 70%,在校生 4万人。 按此比例来推,全国将有 800多所高等 职业院校设置了这个专业,在校生有 30万人,这么一个量大面广的 专业今天来讨论,不仅是对高等职业院校,同时对整个国家经济的发 展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 刚才讲到专业改革的动力,我觉得专业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 面,一个是外部,一个是内部。 所谓外部就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 求,特别是产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我们的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 求,所以我们要改革。 再一个是内部,我们讲的办学,实际上就是办 专业,我们讲的人才需求,最后落脚点也是在专业上。 所以专业应该 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体现学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一个重要的 方面。 基于这两点,专业的改革和专业的建设是在整个的教学环节里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单强:孙主任讲专业改革的核心还是 围绕着产业结构,现在有代 表提出问题给李校长,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很复杂,学校的专业设计 是应该围绕主导产业开发专业还是应该所有的产业都一一对应地开 发专业呢。 李春明:很荣幸有机会跟同行交流。 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 的学校办学理念已经确定了服务理念,我们的专业肯定是围绕主导产 业来办。 我来自长春汽车高等职业专科学校,长春是东北的老工业基 地, 2020 年振兴以来,产业布局调整,国际化的战略基本已经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大批的高技能、 高素质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也 符合我们的办学理念,这个答案是肯 定的。 至于办专业是不是要一一对应企业,我觉得不一定,应该有主 打产业,围绕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还要办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 像汽车高专,我们就是按照汽车产业链设置专业,有所为还要有所不 为。 单强:在专业开发的过程中虽然要关注到产业的需求,学校的发 展中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好是打造自己比较核心的专业,形成 自己核心技能。 今天现场有陈志祥副总经理,您作为企业代表,看了 顾京老师介绍专业开发思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她的专业开发思路和 您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思路有一些相似 呢。 陈志祥:我感觉异曲同工。 企业产品开发首先考虑客户表面需求 后面的潜在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 比如我们企业在 2020年、 2020 年中国船舶海关的资料发现,从欧美、日本发达国家进口到中国的六 级“一次加工中心”,每年大概有 3500柜,中档的有 3000柜,我们 企业决定开发六级的“一次加工中心”取代进口产品,这样争得进口 产品的国内市场。 顾老师讲到学校的专业开发要面对本地区、本行业 的特点来设置,我觉得这是非常合理的。 单强:谢谢陈总给我们一个企业界的现场呼声,也是我们对现场 进行的企业调 查。 顾老师在课程体系改革中谈到实践教学要成系统, 这是现在大家对关注的话题,但是专业改革也是最大的难题和重点, 请问您是如何把这个难题解决的。 张铮: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把企业中的毕业生在岗位上纳入具体的 工作项目,首先把他跟我们的专业教学内容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通过 我们的一百多个工作项目,建立了紧密关系,就能够涵盖到我们的主 要就业岗位,系列课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 第二个方面,从自己的角度来讲,增进学生的校外实习,我们有 三个校外实习也是成系统的考虑。 第三,还要解决系统化设计。 在顶岗实习 期间,我要把它的基本 技能训练完成,这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设计,如何确保他在顶岗实 习期间把基本技能训练完成。 我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前面都是基 础课,根本没有在顶岗实习的时候安排项目。 因此我们对基础课进行 了具体的分析,把那些对专业教育不直接支撑的或者直接关联度不大 基础课往后面衍延伸,赢得了时间安排基础性的训练,这样顶岗实习 的效果会好一些。 我们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逐步的解决这些难 题。 单强:把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做了很好的解释。 查老师,您对刚 才顾老师和张老师展示的课程体系不足之处说一下。 查建中:刚才“说专业”说到很多细节,在座的各位极少数是做 数控专业的,所以讲了很多共性,这一点很好。 我很希望看到在说专 业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某个专业如何把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产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从波音公司对员工的十条 素质要求中可以看到,专业技能只占三成,七成是通用的能力,学习 能力、思维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