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物料输送机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234m 链板高度: 0h =200177。 链板 厚度: 0d =40177。 即链板型号为 1234 200 40 检验该链板是否满足货载最大横截面的要求,如图 所示 图 溜槽中货载最大断面积 溜槽上物料断面积 A: 21 2 3 0 0 2 1 11 ()24 DA A A A b h b b b h          () 式中: A A2— 单侧挡板溜槽上物料断面各部分的面积, m2; A3— 导向管断 面面积, m2; b— 溜槽宽度 m, ; 1b — 左槽帮钢上框架宽度( m),查标准得 1  ; 2b — 挡煤板底座宽度即 溜槽距挡板的距离, m,查标准得 2  ; h0— 溜槽槽口高度, m,有前面可知 0  ; b0— 溜槽槽口宽度 ,m,由前面可知 0  ; h1— 物料输送机工作时档煤净高, m,  1 2 1 ta n (1. 5 0. 25 0. 12 5 ) ta n 34h b b b       ˚=; α — 安息角即物料 的动堆积角,由《机械手册》中可知煤炭安 息角在 30˚~40˚,本设计中取 α =34˚; D— 导向管直径, m,由标准得 ; γ — 装载系数,由前面可知γ =。 把已知数据代入式 得 21 3 . 1 4 0 . 0 81 . 2 5 0 . 2 0 . 9 1 . 6 2 5 1 . 124A           F m   所以满足货载最大横断面积要求 2)输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计算 该输送链单位长度的质量 1q 由链板的质量和圆环链的质量组成,本设计中0q 采 用平均值表示。 ⑴ 链板的质量计算 由《物料输送机通用技术条件》 MTT 105— 20xx 可知中双链物料输送机根据链条节距和负载不同,两相邻间链板的距离有 10环、 12 环、 14 环等三种安装方式,在本设计中采用 12环安装方式,所以两相邻间链板的距离 S为 S=PN () 式中: N— 相邻链板之间的安装环数,本设计中取 N=12; P— 圆环链的节距,由前面可知 P=126mm; 把已知数据代入 式,得 S=126 12=1512mm≈ 所以在长度(单程) L=300m 所需要的链板数目 n为 n=LS () 式中: L— 物料输送机的长度, m,本设计中取 L=300m; S— 两相邻链板间的距离, m,由前面可知 S=。 把已知数据代入 式,得 n=300  每一块链板的体积 ν = 00bhd 式中: 0b — 链板宽度, m,由前面可知 0  ; 0h — 链板的高度, m,由前面可知 0  ; d — 链板厚度, m,由前面可知 。 把已知数据代入 式,得 ν = = 2310m 所以链板的总体积 总 总 =ν N= 2 3 310 200 2mm  所以链板的质量 m刮 为 m刮 v 总 () 式中:  — 链板的密度, 3kgm ,由密度表可查得  10 kg m ; 总 — 链板的体积之和, 3m ,由前面可知 总 32m。 把已知数据代入 式,得 m刮 = 10 2 10 kg     ⑵圆环链的质量 根据《矿用高强度圆环链》 GBT 12718— 20xx 查得该圆环链的单位长度质量 kg m ,所以长度为 L=300m 圆环链的质量 = 2 2 .7 3 0 0= 6 8 1 0k gm 圆 由于该输送链采用的是双中链,即该部分的圆环链的质量有两条链组成。 所以 39。 m =2m圆 圆 =2 6810=13620kg。 . 所以输送链的单位长度的质量 1q 为 0q = 39。 mmL刮 圆 () 把已知数据代入 式,得 0q =15700 13620 97300 kg  运输能力计算 按连续运行的计算公式为: vAQ  式中 Q —— 物料输送机的运输能力, t/h; A —— 中部槽物料运行时的断面积, 2m ;  —— 为物料的散碎密度, kg/m3 ;  —— 转满系数; v —— 输送链速, m/s vAQ  = 830 tan20 1 =1013t/h> 1000t/h 满足设计要求 机械传动装置的传动方案的设计 本次课题的选题来自煤矿运输机械 —— 煤炭物料输送机的机头减速器。 当前现场使用的 150T 物料输送机 JS型减速器具有以下缺点: ( 1) 体积大,且笨重。 ( 2) 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传动效率较差。 ( 3) 运行精度和质量不高。 ( 4) 结构设计不够合理。 ( 5) 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不大。 考虑,煤矿机械的市场竞争必须以质优价廉取胜,非常需要改进设计新的减速器。 改型减速器要减小体积和重量,必须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精选材料,强化工艺,在技术参数选择和加工工艺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使改型减速器的应用更上一个新台阶。 JS 系列减速器的特点如下: ( 1) 齿轮,齿轮轴采用铸件,经渗碳,淬火,磨齿处理,零件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高。 ( 2) 体积减小,重量减轻。 ( 3) 提高了运行的精度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 4) 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易于维修。 因此,本次设计改为锥齿轮,斜齿轮传动,锥齿轮加工困难,宜置于高速级,以减小其直径和模数。 斜齿轮传动较直齿轮平稳,应用于中,低速级。 为了能传递较大的力,选齿轮材料为 20CrMnTi,同时为了增强轴的承载能力,其材料也为 20CrMnTi,轴的结构为阶梯轴。 采用三级传动。 传动方案如图 ,比较改进前后减速器的总体大小如表 : 图 传动方案 表 改进前后减速器的总体大小比较 总长 总宽 总高 箱体外侧与二轴中心的距离 二轴,三轴之间的中心距 三轴,四轴之间的中心距 改进前 1175mm 497mm 285mm 改进后 549mm 246mm 279mm 116mm 107mm 130mm 通过比较,体积明显减小,减小约 40%,进而所占用的空间减小,使用方便。 减速器齿轮优化设计 锥齿轮的设计、校核及绘制 一、 已知数据 一级采用锥齿轮传动,大小齿轮材料均采用 20CrMnTi ,热处理方法为渗碳后淬火。 强度极限为 B =1100Mpa ,屈服极限为 s =850Mpa ,齿芯强度为 300HBS ,齿面硬度 56~62HRC。 二、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主要尺寸 简化设计公式    2212 HRR uKTuR   (式 ) ( 1) 小锥齿轮转矩 1T = MN ( 2) 齿数比 u =1i =3 齿宽系数取 R ( 3) 载荷系数取 k ( 4) 许用应力 查表得 MpaH 1500lim  因为 minHS 在 1~ 之间,取 minHS = 而取 XWLVRN ZZZZ =,所以    M p aSZZZZHXWL V RNHHH1 2 5 0 5 0 0m inlim21  (式 ) 将以上代入(式 )计算 222 12503)(  R = 取 R=105mm ( 5) 选齿数 小齿轮 1Z =17 大齿轮 2Z =u 1Z =3 17=51 实际齿数比 u =12ZZ =3=1i ( 6) 按经验公式选择模数。 锥齿轮以大端模数为标准值 =122 uZ R=1317 1052 2  (式 ) 取 =4mm ( 7) 计算主要参数 分度圆直径 1d = 1Z =417=68mm (式 ) 2d = 2Z =451=204mm 分锥角 1 =  5117a rc ta na rc ta n 21ZZ= = 845218  (式 ) 2 =90 1 =90  = =71 2143  (式 ) 锥矩 R = 22212 ZZm =(式 ) 齿宽 b = RR =0. 3= (式 ) 取 b =34mm 当量齿数  os 17c os 111  ZZ V=(式 ) 2VZ =  51cos22 Z = 端面重合度 20c os2c osc os 1 11  arhaZZar V Va = (式 )  haZZar V Va 2c osc os 2 22   (式 )  )t a n(t a n)t a n(t a n21 2211   aVaVa ZZ =(式 ) 齿宽中心点圆周速度 Vm 10060 144068)(100060 )( 11    ndVm R=(式 ) 平均分度圆直径 )()( 11  dd Rm  mm (式 ) 7 32 0 4)()( 22  dd Rm  mm 中心分度圆模数 )(  mm Rn  mm (式 ) 齿顶高 mmmhh aa 4411   (式 ) mmhh aa 412  齿根高 mmmchh af )()(1   (式 ) 齿顶角 ) 0 7/ r c ta n ()/a r c ta n ( 21  Rh fa (式 ) ) 0 7/ r c ta n ()/a r c ta n ( 12  Rh fa 齿根角 )/a rc ta n ( 11  Rh ff )/a rc ta n ( 22  Rh ff 顶锥角   aa  (式 )   aa  根锥角   ff  (式 )   ff  齿顶圆直径 mmhdd aa o s4268c o s2 1111  (式 ) mmhdd aa 0 o s422 0 4c o s2 2222   齿根圆直径 mmhdd ff os2 1111  (式 ) mmhdd ff os2 2222   分度圆弧齿厚 mmmSS 21  (式 ) 三、 校核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 1) 齿面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查得 寿命系数 1NZ 润滑油膜影响系数 LVRZ 尺寸系数 1XZ 大小齿轮均为硬齿面 取 1WZ 取 HS 许用应力     M p aHH 125021   ( 2) 齿面接触疲劳应力圆周力 Nd TF mtm 0020 00 1 1  查表得 使用系数 AK 动载系数 VK 齿间载荷分布系数 1K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 弹性系数 MpaZ E  节点区域系数 HZ   Z 锥齿轮系数,因齿根未修缘 1KZ M p aubduFKKKKZZZZmtVAKHEH212  ( 3)强度校核 因为  HH   所 以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要求。 四、 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