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内容摘要:

( 20) 急诊用运输工具、急救医疗设备及急救药品等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专人管理,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持性能良好齐全。 医疗器械、设备、物品完好率要求达到 100%。 ( 21) 有平时呼救和大规模灾害事故以及常见危重病的急救预案。 接到呼救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动并到达急救现场。 ( 22) 医疗事故率 0。 急诊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 急诊人员培训规划: ( 1) 急诊科轮转工作的医护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要进行过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 门培训,在上岗时进行岗前培训。 一直在急诊岗位工作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知识更新的再培训和考核,并且每年专门培训班的学习和提高 ( 2) 不得少于一次。 ( 3) 平时急诊科内部也有计划地组织本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 4) 急救中心必须每年不得少于一次的定期组织所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急诊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进行相应考核,并制定一定的奖惩条例。 ( 5) 新医护人员上岗、转岗和新服务产品、新技术推出前也均应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内容: 包括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急诊急救医学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 培训的目的 : 了解、熟悉急诊和急诊医疗体系的运作程序和特 殊的工作性质,系统学习急诊医学知识,熟悉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承担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在职医务人员急诊医学教学和业务指导。 急诊科还要承担各类医学生和卫校学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任务。 特定岗位的人员应在培训和资格考核 (结合上级部门资格考核结果 )合格后方可上岗。 人员培训要逐渐规范到上岗证制度和定期考核、复审制度。 未能取得上岗证或复审不合格者,不得单独从事急诊、急救工作。 急诊人员培训方式 ( 1) 每年医院内定期组织培训班 (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 ( 2) 各级医学会、急诊医学会或其他 专业组织开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和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 ( 3) 急诊抢救预案的修订和学习。 ( 4) 科室内定期组织学术活动(每二周一次)。 ( 5) 结合特定病例进行病例讨论和学习。 ( 6) 科室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的其他专业学术活动。 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应同时采用笔试和具体操作的面试两种形式。 科室对考核成绩应有一定的奖惩规定,对不合格者要重复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要求急诊科医生和到急诊科轮转的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1) 独立开展初级生命支持、初级创伤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