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建筑图纸内容摘要:
在: 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第一节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暗拄与墙身相平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端拄突出墙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中间层 无变截面 中间层 变截面 顶层 内墙 顶层 外墙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D) 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第二节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怎么看建筑图纸
相关推荐
合的方式,根据学员和讲师的信息反馈以及结业考核成绩等数据信息来体现的。 我们将从满意度、学习度和应用度三个指标上来评估本次培训。 (一) 满意度 满意度,是衡量培训成功与否的基本指标之一,参训人员对培训安排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只有一个较高的满意度,才能支撑起一次成功的培训。 通过问卷调查、出勤率和平时交流,我们了解到,参训人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非常高
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三)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 (四)冰冻的水产品、畜禽肉类须彻底解冻。 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五)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六)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受到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connected routed afull a100 10/100/1000Base TX Gi0/2 wce server disabled routed auto auto 10/100/1000Base TX Gi0/3 ip wccp webcache notconnect routed auto auto 10/100/1000Base TX Gi0/4 notconnect
用量、最大水灰比、坍落度等的控制。 ,保证混凝土拌合均匀。 ,应认真振捣,防止漏捣或振捣不实,造成混凝土内部存在气泡,表面存在蜂窝麻面,影响混凝土质量;也不要过分振捣,造成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各部位的混凝土均应制作试件,以便检测其质量。 混凝土试件的养护必须与母体同条件养护,以正确反映母体的真实情况。 16 (2)脚手架和垂直运输 桥梁工程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工程进度同步。 组织分部、分项工程的验收和机电设备的调试工作,协助项目经理搞好单位工程的最后交验。 8 ( 3) 综合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相关专业施工图深化、细化、优化设计,明确各节点的具体做法,解决交叉配合问题,提高设计质量满足使用功能及规范标准的要求,组织分包单位与设计院将以上事宜落实到施工图上; ( 4) 根据项目质量计划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承包的范围和内容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